人人對未來世界勾勒出的種種想像加上科技的蓬勃發展,VR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不僅被應用在醫療教育上,使穴位和經絡走向一覽無遺,更進入醫療現場,協助醫護人員熟悉臨床工作。隨著「元宇宙」成為時下的熱門話題,虛實融合的XR研發產業也正在發生。
VR成醫療教學工具 新科技如何進入教育場域?
針灸教學時,經常使用刻有穴位名稱的經絡銅人作為模型,現在有了能讓醫學院學生更理解經絡,並累積純熟技巧的教學方式。長庚大學中醫系為台灣首度引進針灸VR系統的學校,學生能夠戴上VR裝置,在樂趣中學習新知。
長庚醫院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官佳璇說明,過去針的位置、進針的深度只能想像,現在使用VR系統可以直接讓人知道針往下刺後,實際會碰到哪裡。VR裝置對穴位針刺的深度設定,能提升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
為傳統中醫教育提供新穎科技,背後的「肯狄科研」團隊,擁有醫學影像與沈浸式視覺的核心技術。
設計「人體地圖」產品的黃麗穎表示,產品開發的理念是希望透過視覺化的方式,整合醫學教育下的不同學門,包括解剖學、生理學及中醫的經學。不只是復刻現實,而是優化現實,在現實中有學習障礙的地方,就可以在虛擬實境中,施加一些魔法。
經由醫學內容的規劃及模型師或動畫師的建模,產出VR模擬,能夠將大腦一層一層地打開,即時顯示出腦神經系統、構造名稱,以及立體的醫學影像,以往解剖學裡懵懂不清的部位,現今都變得清楚明瞭。
由於東、西方的醫學教育本就有自己專屬的訓練方式,推廣VR應用極具挑戰,辛苦推廣六年多後,除了與台灣的醫學院配合,去年也終於和紐約大學共同舉辦元宇宙課程,提供正式的教育學分。
VR應用於臨床訓練 克服疫情下學習障礙
VR在醫學上的應用,也從校園進入醫療現場,擴增醫護人員跨團隊合作的能力。由於新冠疫情影響,禁止群聚,新光醫院把原本的教育訓練課程改以VR進行,讓學習不中斷。
新光醫院護理督導吳秀娟說明,透過VR職能訓練,可以從不同的視野拍攝畫面,能以第一視角身歷其境,也能從觀察者的角度見習。呼吸治療室組長張恩銘也提到,這樣的跨科別學習,可以讓呼吸治療師及護理師看見彼此的專業內容。
上完VR課程,醫護團隊再到加護病房模擬新冠重症病患的實際治療照護場景。實地演練時,參照VR教學訓練,呼吸治療師須注意呼吸器的設定、固定插管的位置;護理師則在關節處放上脂肪墊、放好枕頭,仔細監測數據。
VR用於醫療的教育訓練,還能由後台分析臨床成效,紀錄學員視線所及,也降低了群聚感染風險,幫助醫療人員迅速上陣。
軟、硬體的進步,結合各領域的開發者團隊,讓VR的醫療應用層面更廣。以藥物開發為例,因為現代藥物的分子鏈非常複雜,所以透過VR開發人員,可以有更好的模擬,也能更快速地研究新藥。
元宇宙引領風潮 台灣XR產業現在進行式?
近期「元宇宙」崛起,強調虛實整合,其技術核心是VR和AR,5G的發展也將帶動設備普及。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子威預測,大約在2024年,整個XR(延伸實境),也就是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MR(混合實境),將跨過採購門檻。
台灣XR產業生態系統有技術提供、平台及應用三大群體,自有研發是主要取得技術的方式。為了讓台灣資通訊產業也能在AR/VR的領域發光,TAVAR協會也多次舉辦國際考查團,出國交流。
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執行長陳英姿認為,其實大家都小看了AR/VR市場,以為只有透過VR頭戴式顯示器或手機、3D相關的一些設備才能使用。台灣有最棒的零組件廠商、晶片廠商,這幾年也持續協助這些產業,更增進內容的豐富,致力打造XR產業生態圈。
伴隨着AR、VR、AI、區塊鏈技術和5G技術的發展,融合不同領域的專業,逐漸消除虛擬與現實的邊界,帶來嶄新變革,擴增你我的生活面向。
(※鄭淑文 劉建邦/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