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倒數,候選人決勝青年票倉

分享文章

2022年九合一選舉倒數計時,各候選人忙著衝刺選情,選戰愈到後期,能否爭取更多中間選票,獲得青年選民的支持是關鍵。各縣市長候選人提出的青年政策,大部分都鎖定在就業、創業、生養以及居住問題,猛打現金牌,要爭取選民支持,但對於地方發展以及協助解決青年難題,是否能發揮實質政策效果?

搶關鍵票倉 候選人頻端青年政策牛肉

新世代年輕人經濟壓力大,政策若要有感,幫忙減輕生活負擔最重要,於是發錢、加碼、給福利,從成家基金到生兒育女,各個候選人紛紛端出政見牛肉。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林佳龍推出青年成家每戶十萬元的補助,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則提出生育補助,生愈多胎加碼愈多。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也希望提高生育獎勵,以及提供生兩胎的小家庭入住社宅之優惠,並增加私立幼兒園的補助。

然而,現在年輕人不婚不生,面對少子化,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的黃喬鈴認為,各參選人不該持續這種發錢比賽,而是應擴大公共托育,建構針對0到12歲兒童、符合雙薪家庭需求的公托服務。

黃喬鈴解釋,目前幼兒園的公私比約為3比7,公共托育明明有平價、優質、普及、非營利等優點,卻僅佔了3成左右。目前民眾在公托服務方面遇到的問題,就是找不到、抽不到,或是抽到之後卻因收托時間不符合家長的上下班接送時間,對雙薪家庭不方便。

少子化問題嚴重,而在南部縣市面對人口流失、老化,如何讓青年回流,產業南移,也成南部縣市首長選戰攻防焦點。

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喊出「3利多」,加碼學貸利息補貼、職訓培力補助以及大眾集資助新創,要協助青年翻轉低薪;現任高雄市長陳其邁則是提出繼續擴大招商引資,加速產業轉型,並協助青年職涯探索與創業。

公共托育資源不足,導致家長常遇到公托找不到、抽籤抽不中等問題。(圖/獨立特派員)

候選人猛推青年政策 年輕人真的買單嗎?

對於青年回流政策,一位青年選民陳孝賢認為,地方政府可以和產業連結,補助產業開設相關課程,既符合地方政府培育年輕人的需求,又能讓企業找到人才,年輕人也有機會進入相關產業工作,形成三贏模式。

另一位青年選民柯嘉偉則表示,對三十歲以下的青年來說,住宅、就業創業跟生育補貼這些政策可能太遙遠了,不能覺得給錢,年輕人就應該結婚生子,還有其他更複雜的層面尚待解決,比如環境對生兒育女是否足夠友善。

比起發錢,其實選民更期待候選人能提出未來如何幫他們打造友善環境,包含生養與勞動權益。台灣學生聯合會理事長黃亭偉建議,地方政府可以針對青年勞動條件,適時進行安全檢查或者是勞動條件的檢查,並輔導工會組織。

陳孝賢還說,要講政見都很容易,可以高喊要提出多少預算,但困難的是到底要如何落實並執行它,現今的青年政見像是在象牙塔中被產生出來的,一點都不接地氣。所以需要去推動候選人跟青年之間的對話,甚至在政策執行過程中,也希望能夠有更多青年的參與。

台灣學生聯合會舉辦市長青年論壇,期望增進青年與候選人的對話。(圖/獨立特派員)

台灣選舉負面操作多 年輕人成獨立選民?

年輕人沒有固定政黨認同或歸屬,投票主要到受候選人形象及政見影響,再加上台灣選舉總是離不開負面操作,於是愈來愈多年輕選民厭倦藍綠,獨立選民的比例也愈來愈高。

台灣選舉在仇恨值與負面選戰操作下,缺乏公共議題討論,政見經常淪為口號,沒有財源規劃和具體內容,選民便無法得知候選人如何務實解決問題。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就觀察到,在今年(2022)選舉,公共議題都遭邊緣化,候選人跟政黨為了要拚勝選,最快的方法就是去挖掘負面選舉的素材,而不是提出務實的政策內容。

缺乏溝通與對話,青年選民對候選人未來政策的落實沒有信心,要搶青年票倉,不能只給予口號。

台灣政治經常訴諸藍綠對決,現今獨立選民增加,也成為影響選戰結果的重要關鍵。當選戰不再只回歸藍綠,才能讓政治人物端出真正的政見牛肉。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