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因判斷疾病風險,精準醫療幫你「算命」

分享文章

中研院正在執行一項精準醫療計畫,這項計畫預計籌措18億,在全台灣的33家醫院,收案100萬個民眾,用抽血的方式檢驗DNA,透過特殊設計的晶片,就可以預測出罹患83種疾病風險、及藥物代謝的問題,讓民眾及早預防。醫界形容,這可以說是用科學來算命的大未來。

從基因檢測預測疾病 精準醫療如何進行?

陳榮輝今年59歲,3年前他做過心臟手術,但手術後一直有頭暈的困擾。醫師建議他去精準醫學科抽血做基因檢測,報告出爐發現,原來他的頭暈不是因為心臟,而是自己帶有可能中風的基因。陳榮輝的父親跟大哥都有中風病史,基因檢測發現他的染色體上有基因變異,可能導致遺傳性腦中風。

台中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威儒說明,個案是在NOTCH3這個基因上面的某一個位置產生突變,其實它突變的位置非常多,大概二、三十種以上,但這個突變,台灣人相對歐美人來講,機率是高得多。

台中榮總兩年前開始進行精準醫療計畫,收案10萬人,也發現有大約900人帶有這項基因變異。

李威儒表示,腦部的退化疾病或是小血管的中風,通常都是腦部裡面先有病變但是外表感覺不出來,所以這些病人都是被找回來之後去做檢查,發現腦部已經有一些小病變。

找出遺傳性腦中風,只是最近流行的精準醫療的一部分,像這樣到醫院抽血之後,還可以透過基因檢測,預測其他疾病。以台中榮總為例,檢驗後會給病人十種疾病的風險報告。

台中榮總精準醫學中心執行長陳一銘解釋,十個基因、十個疾病的風險高低,會按照風險顯示出來,對於其中一些比較特定的疾病,比如說腦中風,精準醫療團隊會把病人再找回來做一些比較前瞻性的檢查。

DNA經過擴增、片斷化、純化,最後呈色之後,要透過這些特製的晶片來解碼。(獨立特派員/圖)

目標收案百萬人 個資如何保護?

這項研究是由中研院主導,全國有33家醫院參與,預計收集分析100萬民眾的基因資料,台中榮總目前已經收案10萬。除了腦中風,還召回可能罹患大腸癌的病人。

台中榮總精準醫學中心執行長陳一銘說明,會把資料儲存在安全、沒有連網路的電腦,比較不會有駭客入侵的問題。另外,病人的基因資料、病歷、抽血檢驗的數值,都是用去連結的方法保護,所以即使拿到基因資料,也是對不回來這是哪一個病人。

除了找出疾病風險,基因檢測也可以知道民眾藥物代謝功能,台中榮總就發現多達10.4%的人,帶有抗血小板藥物代謝異常基因,做完心導管之後一年內,發生支架栓塞的風險增加四倍,因此必須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

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表示,如果病人在治療之前就已經知道哪些地方的基因有問題,醫師選擇藥物就可以不經過這種嘗試錯誤的階段,可以比較容易選擇到適合病人的藥物。

醫療晶片是台美合作開發,每一個小小的晶片上,都布滿幾十萬個探針,偵測DNA螢光訊號,就可以得出每個人的鑑定資料。(獨立特派員/圖)

從治療走向預防 精準醫療有望改變醫學前景?

每個人有三十億對核苷酸,大約會有幾百萬個變異,中研院挑選其中的75萬個變異點來鑑定。第一步是檢測誰帶有已知的83種疾病及藥物代謝的基因變異,下一步就是對應每個人的病歷,來預測出可能發病的時間,提早算出生病的風險。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技師李玲慧解釋,最後是不是能夠統整出一個,幫助預測在幾歲的時候,會有這個疾病的風險是高於一般人的,提早做一些預防性的準備。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坦言,現在用的藥大部分是在歐美發展的,所以華人的反應有一些跟他們不同,在台灣差不多90%的人對很多藥物有問題。

精準醫療進行式,台灣即將邁向百萬人參與科學算命,法規環境也應該跟上科技發展、保障基因資料的安全及合理使用,才能讓醫學順利從發病後的治療,走向提前預防、精準用藥的新未來。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