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桃園市的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個提供脊髓損傷者重建訓練的專業機構,二十多年來到這裡接受生活重建或職業訓練的學員中,從年齡最小的國小生到84歲的資深長者都有,他們不放棄任何一位傷友,最大的核心價值除了提供同儕的訓練及陪伴外,整個機構都是由傷友組成,55位員工中傷友就佔了7成,讓進來這個環境的學員比較容易融入與適應。根據統計脊髓損傷者受傷的原因中,車禍佔了45%,其他則包括病變、高處跌落、運動傷害等因素。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的生活重建與職業訓練全都免費,訪視員也是由脊髓損傷者擔任。為了找出更多的傷友,中心也把關懷延伸到安養機構,希望讓更多傷友的人生能夠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練球的時候突然頭很痛,痛到地上打滾,最後就叫救護車送醫。」曾是排球選手的潘稚莠,第一次發病是在國中升高中的花漾年華時期,經過開刀復建之後,生活重新回到原點。
直至澳洲留學回國,潘稚莠前前後後做了好幾次手術,到了第五次後因無法行走,終身只能以輪椅代步。在家人的鼓勵之下,於去年11月來到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完成兩個多月生活重建訓練之後,留在公關部門服務。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生重課課長劉政奇表示,學員剛到中心的前兩周為適應評估期,會先從生活的基本訓練開始做起。而接受團體評估的新學員當中,年紀最小未滿十八歲,最大六十幾歲,他們不是由家人陪同,就是有照顧者或外籍看護在旁協助。
「脊髓損傷者不敢出門的原因,大多都是大小便不能自理。」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主任林洋彬說,中心最大核心價值為同儕的訓練及陪伴,希望透過中心的課程,幫助脊損者重建生活、適應社會,甚至撤回看護獨立生活。
模擬正式職場環境,協助尋找合適職種
發展中心裡頭,正在上文創商業設計課的學員簡志豪,11歲時就受傷,今年五月進來中心職訓。過去的他依靠居服員在家協助,有了一技之長之後,開始存錢購買交通工具,並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而另一位因為車禍傷到頸髓,手部功能也受到限制的學員呂智文,在思考靈活度與色彩敏感度比較具有優勢,因此對創意發想、創業培訓較有興趣。被問到中心對他帶來了什麼影響時,他表示自己學會了調整看待事情的角度,更懂得利用所擁有的東西發揮極限。
於中心咖啡工作室烘焙咖啡豆的張志鴻,則是因為意外,由卡車司機變身咖啡烘培師,現在於由中心培訓其他學員。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主任林洋彬說明,中心在職業訓練過程中,會協助傷友尋找適合的職種,同時模擬正常工作的作息時間,幫助他們能順利與工作接軌。
個管中心串聯全台,帶領傷者走出困境
根據中心統計,來中心經過生活重建訓練,可以獨立生活的達到80%,職業訓練之後就業率則高達72%左右。黃承皇跟太太欣幼是中心前後期的學員,兩人相識於社群媒體,結婚後一起創業,打造了無障礙室內裝修設計公司。
「之前擔任中心訪視員的時候,發現生活周遭其實存在著許多對於脊損者的不便,因此才想投入無障礙領域發展。」黃承皇說,當時的他正好高中畢業,毅然決然決定報考相關科系與證照,也才有了後續公司的誕生。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主任林洋彬表示,傷者要走出傷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一旦接受後就會發現,即使坐上輪椅依舊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也希望透過更多類似故事,鼓勵尚未走出的傷友克服困難。
台灣每年新增加的脊髓損傷者約有1400名,平均受傷年齡在27歲左右,目前中心於北中南區皆有成立脊髓損傷者個管中心,串聯成為全台服務網,同時提供全人、全程、全家的服務,讓脊髓損傷者可以經過生活重建與職業訓練,走出自己的第二人生。
(※ 李瓊月 袁宏書/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