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免責條款是否設立,牽動車主與汽車零件業

分享文章

台灣的汽車售後維修零件業,通稱Aftermarket、AM產業,也就是副廠零件生產,是台灣的隱形冠軍之一。AM產業每年出口額高達2000多億台幣,台灣許多龍頭供應商都相當有競爭力,在全球市佔率八成以上。因此賓士汽車原廠控告帝寶侵權一案,不但受到高度關注,更引發了台灣是否設立維修免責條款的爭議。智慧財產權在許多產業領域,一直都有不同的爭戰,台灣副廠零件生產業,是否因為這一起賓士與帝寶的專利戰引發生存危機,又有無能夠雙贏的解套辦法,產官學都得嚴肅以對。

走進工廠,停在廠內的幾輛古董車吸引目光,典雅的線條、復古的外型,是不少車迷和收藏家的夢幻逸品。這是一家汽車零件製造廠,它的任務是將現有的各種打磨、電銲和鋼材形塑的工藝技術,透過創意,應用到經典古董車的修復。

「我所做的這些零件其實是在幫助原廠。」工廠的創辦人羅修賢口中說的幫助,是指這個廠為舊車款的鈑件和零件開模製作,並加以組裝。這些鈑件和零件,汽車原廠都已經停產,因此工廠的產品等於賦予了老車新生命。

這門生意,羅修賢已經營超過 20 年,他生產的產品不是由汽車原廠OEM委託製造的原廠零件,而是由他的零件製造廠生產所謂的副廠零件,來組裝或維修原廠舊款的車子。

不過熟悉汽車零件的羅修賢,其實非本行起家。他原本從事布料染整業,後來因接替兄長事業接觸到模具製造,才踏入古董車行業,自行製造產品銷售。而即便羅修賢已經過了隔行如隔山這一關,但事業蒸蒸日上之後,他更是不敢輕忽。對產線的效率也十分要求,緊盯產品製造進度,避免延後交件。

擇善固執的羅修賢,成就今日的事業版圖,目前他的工廠供應超過 3000 種零件,外銷北美、歐洲、澳洲、日本等市場,年營收超過 4 億元。但輝煌事業的背後,卻存在風險。

曾經的他因提供絕版零件,被汽車原廠控告侵害專利權。即便羅修賢對此事不願多談,但這一度造成他經營上的危機。事實上,羅修賢的遭遇,正是汽車零件製造廠,在製造沒有原廠授權的副廠零件時,普遍存在的風險。

羅修賢曾因提供絕版零件遭到原廠控告,一度造成事業危機。(圖/獨立特派員)

台灣AM零件業發展蓬勃,帝寶一案恐成產業危機

近來備受關注的賓士汽車原廠控告帝寶工業侵權一案,台灣的帝寶工業,是全球車燈製造的領導廠商,年營收超過155億,營收金額占台灣汽車零組件出口總值7.4%。但2017年,賓士汽車原廠跨海來台,控告帝寶製作的頭燈,侵害專利權。

這場官司,二審判帝寶敗訴,不僅執行長許叙銘出面表示對於判決感到疑惑,帝寶工業也強調將上訴到底,全力捍衛台灣汽車售後維修零件業,也就是After market,AM零件產業的生存空間。

台灣是全市界最大的AM零件生產國,產量超過八成外銷,年產值達到2,200億元,若加進上下游供應鏈,涉及範圍高達3400家企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是台灣重要的創匯產業之一。

目前帝寶車燈的模具多達五萬種,全都是自行研發開模,以確保產品品質。事實上,台灣年產值2000多億的AM產業中,光是車燈就佔了365億,而台灣AM產業之所以在國際上這麼有競爭力,是因為有獨特的利基點。

帝寶工業執行長許叙銘解釋,由於過去政府大力推動、輔導汽車零件產業發展,使得台灣具備優秀的工業基礎,加上相關領域人才輩出,才使得台灣擁有產業發展機會。

如今,台灣這個產值龐大、在國際上發光發熱的產業,若因帝寶被判敗訴,而產生定錨效應,不少人擔心很多汽車副廠零件就不能生產,將對產業造成巨大殺傷力。許叙銘也說明,倘若AM產業慢慢消失,將會對汽車零件商、汽車製造商以及消費者帶來巨大影響,形成三輸的局面。

台灣AM零件年產值達到2,200億元,是台灣重要的創匯產業之一。(圖/獨立特派員)

各界想法嚴重分歧,免責條款設立仍有待商榷

「儘速推行維修免責條款,讓汽車原廠不得再對AM產業提告。」不僅是業界提出來的訴求,也是不少車主的需求,但智慧財產局卻認為,此條款在國際上,並非主流的共識。

智慧財產局副局長廖承威解釋,全球實際上只有14個國家具有免責條款,且其中大多為歐盟成員國。而通過條款的原因是為了維持歐盟內部的一致性,避免品質控管相關問題產生,因此無法與台灣現狀進行比擬。

不過對於此說法,學者則持完全不同的看法。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劉尚志說明,世界上具備汽車零件產業的國家並不多,因此不應依照具備條款的國家個數,來判定台灣對於條款的需求性。此外,世界貿易協議也有明確規定,倘若國家有特殊的產業跟經濟發展狀況,可以針對智慧產權進行適度的調整。

目前各界對維修免責條款的想法相當分歧,但排除設立條款這條路,是否還有其他辦法,能夠保護汽車零件製造業?智慧財產局副局長廖承威則表示,目前國內已經有許多廠商與原廠進行合作,倘若合作模式發展順利,就能創造雙贏的解決方法。

汽車原廠和零件製造廠談合作,可能是解決方式。只是,彼此的合約不見得談得成,所以汽車零件製造業的困境,依舊沒被解決。因此學者堅持,維修免責條款不但必須設立,還要由政府更高的層級出面來解決。

維修免責條款設立與否,牽動著國內消費者權益、AM產業存亡,以及3000多家廠商的未來,相關單位必須仔細思考,接下來該怎麼做,來創造多方共贏的局面。

(※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