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實驗教育三法實施十年,體制外教育發展現況如何?【獨立特派員】
鄭淑文 劉建邦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上路,體制外教育得以合法跳脫課綱,或實施特定理念、實驗創新教育。各地的實驗教育團體、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實驗教育的學生,也從2千多人,增加到將近2.6萬人,成長了11倍。10年來,學生和家長多了哪些學習選擇?教育現場有了什麼樣的創新與突破?全人實驗中學 實驗教育的精神實踐 在苗栗卓蘭,海拔五百公尺的山腰,一片綠意當中,座落著白色的校舍學生,依照個別程度修習科目,讓孩子認識自然也認識自己。星期三早上,森林裡的木平台聚集一群活力充沛的師生,暖身、伸展是為了穿越森林與小溪而預備,這堂課是全人實驗中學的特色課程。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蔡宜靜組長說:「實驗教育的精神,是希望有更多讓孩子在真實的情境、更多的交流,讓他有一些興趣,或是更多創新的教學元素。在學校型態的部分,可以實踐特定教育理念,在學校的制度或是行政運作、組織型態,或是教職員工的相關晉用,課程教學、學生入學、評量等等,有比較多的彈性,可以排除國教法或是課綱的規範。」 實驗教育三法上路十年 實驗教育遍地開花綽號「阿果」的呂忠翰,是台灣著名的登山家,除了進行海外高海拔攀登計畫,2011年起他也回到母校,擔任探索教育老師。呂忠翰說:「探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他是最直接的,透過找地圖的過程中,他會知道有一些目標,這個完成的過程中,一直在建立自己的信心。」允許放空,讓學生自由探索、建立主體性的全人,是台灣最早期的實驗中學,創立於1995年,至今已滿29年。在1990年代,民間對於教育改革的呼聲漸高,1994 年的「410教改大遊行」被視為教改的起點。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組長蔡宜靜說:「410教改之後,其實賦予家長有更多的教育選擇權,訂了《教育基本法》,第七條就提到,政府是鼓勵私人興學。」 有了法源依據,各型態的實驗教育數量持續增加,光是學校型態及公辦民營,八年來從11校增加到132校,這還不包括非學校型態的部分。蔡宜靜說:「公辦公營跟我們公辦民營,委託私人辦理就是公辦民營,這兩種都算是公立學校的性質,他的收費就是都比照公校,這樣的學校也來到一百多校。」這條跳脫課綱或實施特定理念、教育創新的道路,原是人煙稀少,隨著時代演進逐漸成為風尚。體制外的實驗教育 面臨的難題是什麼?儘管不一定人人適合,但實驗教育學生人數,還是在少子化年代逆勢成長,112學年已經將近2.6萬人,十年來成長了11倍。位於台北的無界塾,是實驗三法通過以後,全台第一批成立的實驗教育機構。無界塾營運長葉婷婷說:「我們的第一年規模沒有那麼的大,我常就覺得有適合體制內的孩子,也有適合體制外的孩子,兩個教育都是好的,找你最適合的一個模式。那對於任教的老師也是一樣。」不過,體制外教師的薪資其實不如想像,為了實踐理想投身其中、設計創新學習的教學模式,但實驗教育機構的場地、較高的學費,也都是眼前的難題。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朱佳仁說:「場地的確是有困難,雖然那個法裡面有寫公立學校要提供實驗教育辦學,但是實驗教育辦學,你真的去借場地的時候,不是每一家學校都很樂意借他的空間給你,因為他擔心一校兩制的問題。」相較於免學費的國民義務教育,私立、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學費,對一般受薪家庭來說甚為可觀。該針對特定對象提供補助,還是在平等的原則下,應視為全體國民權利?目前仍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教育部目前對實驗教育的補助,在於師資培訓、課程研發、成果分享,金額逐年成長。實驗教育發展多年,已對體制內的教育系統產生影響。國家教育研究院在訂定現行的108課綱時,也與實驗教育交流。體制內、外的教育,界線不再涇渭分明,兩者都有多元開放的課程精神,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關鍵在於如何實踐。台灣是亞洲唯一以法制保障各種教育理念學校的國家,雖然實驗教育形成風潮,孩子是否適合,家長仍要多加思考。實驗教育是台灣教育創新的重要實踐場域,落實教育民主化30年的公共精神。這十年來篷勃發展、蔚為風氣、與主流教育彼此影響,但校地、師資、學費,都是仍待進一步思考與解決的課題。
專欄
全台校園爆代理教師荒,是否衝擊教學現場?【獨立特派員】
廖怡芬 賴振元/ 採訪報導 黃郁婷 / 整理報導各所學校急著找代理教師,開放到沒有教師資格、只要大學畢業就能錄取,卻還是補不齊。到底為什麼這麼難找?去年教育部大開正式教師缺額,原本的代理教師紛紛考上正式教職,導致代理教師大出缺。再加上少子化趨勢,年輕教師擔心未來工作不穩定,願意投身教職的也越來越少。少子化衝擊? 都會學校代理教師「10招」才補齊! 新北市的秀朗國小,是全國第一大校,典型都會型學校的代表,沒想到在113學年度上學期一開學,也開出了29個代理教師缺。一直到9月2日,開學的第2天,進展到了第10招,才把教師全補齊。 依照規定,第一次招考代理教師資格,要有合格教師證,也就是俗稱的「一招」。如果一招沒人報名或沒人錄取,再開放第二招,放寬到修完教育學程,但可能沒有完成實習和考到教師證的「二招」。代理教師「三招」後,資格再放寬到「大學畢業、無教師證可」的搶人階段,幾乎是人人可申請。 秀朗國小家長會常務委員黃淑美觀察,家長會有恐慌說,怎麼不是正式教師,是用代課教師,學生會不會權益受損。 教學現場出現隱憂,因為教育部近年大開正式教師缺額,原本的代理教師紛紛考上正式教職,導致代理教師大出缺。儘管教育部已經改善代理教師薪資待遇,教職的薪資水準,仍然難敵許多高薪企業頻頻招手。再加上少子化、和家長要求可能越來越多,願意投身教職的年輕教師也越來越少。 資深教師大退場! 結構性問題何解?學校裡,除了正式教師外,代理教師指以「全部」時間擔任課務,時數比照正式教師,待遇也接近正式教師。而代課教師指以「部分」時間擔任課務者,資格為大學畢業、不需教師證。學校找不到代理教師,就只能請其他教師多兼點課。這樣的問題往年多出現在偏鄉,現在已經蔓延到都會區,我們的教育現場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秀朗國小校長曾秀珠認為,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新課綱以來,跟數位教學來講,其實對現場的教師,尤其是稍微年長的教師,讓他覺得有壓力,在適應上有一些困難,然後萌生退意。資深的教師大退場,新生代又還沒來得及補上。曾秀珠校長表示,早前各縣市都在進行教師的員額控管,就是為了避免少子化之後有超額教師,可是代課(理)教師的比例就提高了。前兩年開始,教育部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要求縣市政府,代理教師員額要降到全校教師員額的8%,所以會看到各縣市大開缺。 教學環境改善多管齊下 留才進行式!全台灣北中南都有教師荒的問題,教育部回應表示,112學年全國高中以下學校代理教師數,有3萬854人。各縣市在113學年已經招考近5000名的正式教師,預計113學年代理教師數就會減少。如果還有進用代理教師的需求,學校可以透過教育部建置的「教育人才庫媒合平台」尋找教師。另外,教育部也請地方政府積極掌握學校教師進用情形,如果學校在開學後,還是有代理或代課教師的缺額,可先用校內專任教師兼代授課。鼻頭國小校長李延昌提出,怎樣讓大學畢業生或者研究生,不用受到在學生才能夠修師資培育課程的規定。有沒有機會讓這些代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同時去修師培。他有擔任代理教師的現場經驗,結合大專院校師培機構教授的理論,理論加實務,讓這一些人可以很快上手。秀朗國小校長曾秀珠建議,不管是教育主管機關對於師資的培育、薪資的考量;學校端給予正式教師、代理教師同等的對待;家長以及教師之間的合作。營造一個對於代理教師比較友善的環境,讓他們願意在這個園地裡耕耘。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是寶,但如果再不改善教師待遇、提升社會地位、減少工作壓力,等待代理教師的校園,恐怕未來連正式教師都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