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司法人權
主題
看見非公民
在台灣,外籍勞動力的比例,逐年上升,他們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但是他們所關注的問題有哪些,您知道嗎?去年九月份開始,台灣移工聯盟舉行了一場模擬公投,針對移工們面對的三大問題,進行了投票。分別是家務勞工應受勞基法保障、廢除私人仲介制度、移工得自由轉換雇主。 他們會因為產業別的不同,面臨不同的問題。例如廠工,很容易遇到短發加班費,和被威脅遣送回國的問題。看護工則是工時過長,或是被雇主非法另作勞工使用。當台灣正在捍衛本勞的權益時,這群非公民的處境,也應該被社會正視。
司法人權
主題
異鄉人
不管是產業界或家庭,台灣好像真的離不開外勞了。正在立法院審查的就業服務法修正案,將放寬外勞居留台灣工作的時間,最長可以待十二年,只是每三年必須出境後再入境。如果這個會期能夠順利三讀,最快明年就可以實施。這項修法讓許多急需幫手的家庭鬆了一口氣,但多數人看事情的態度都是從自己方便的角度出發,卻忽視了為我們賣命效力的外勞,身心也需要休息。 獨立特派員長期觀察記錄外勞的生活,眼看著從去年五月廣大興漁船事件,到今年513越南平陽暴動,台菲以及台越之間的關係緊張,外勞處在夾縫中尤其為難。因為語言隔閡、還有工作地位較低等原因,他們的聲音很少被聽到,跟台灣人互動時也經常受到有意無意的歧視,像是在印尼開齋節期間,外勞聚集在台北車站,卻引起許多本地人不滿,主管單位只好拉起紅龍,隔出特定區域,不管合不合理,如果你是外勞,恐怕也會覺得不太舒服吧!隻身在異鄉打拼,他們需要更多人性的溫暖。
政治經濟
主題
南海楚歌
擄船勒贖事件頻傳 漁人出海沒保障 淪為菲船槍下魂 政府魄力在哪裡? 小琉球漁船廣大興號被菲律賓公務船槍擊事件,經過了幾個星期的波折,事情真相終於水落石出了,台菲兩邊的調查團都證實這是發生在雙方重疊的海域上,當時菲律賓海巡至少七個人朝避難的船艙位置射擊,這是我們面對長年以來漁船被菲律賓威脅挾持第一次全面反擊。小琉球到底是甚麼樣的地方,為什麼一個彈丸之地能出了上千名的船長,他們生於貧困,長於風浪,以大海為牧場,居然讓台灣成為全球第三大的鮪釣國。 獨立特派員來到小琉球,探訪船長的故事!他們捕魚都是世代相傳,冒險討海是家常便飯,很多人都有被菲律賓人欺負打劫的經驗,只是近幾年鮪魚數量越來越少,衡量之下,用命換來的代價太大,於是有的船長不再跑遠洋,甚至上岸改行。今年的鮪魚季節過了一半,東港只釣到一百多條,九成的漁船空手而回,但仍有人,像洪石城的兒子還是堅持討海,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
司法人權
主題
製糖季節
是為了保護什麼, 他們挺身而出?  他們企求的究竟是什麼, 以致他們奮不顧生?  路易西塔大莊園的一場屠殺 菲律賓糖工血淚至今未償 五一勞動節有兩萬名勞工上街頭,反對年金改革方案,認為繳多領少。同時關廠工人在絕食抗議193個小時後,終於見到了勞委會官員,結束絕食行動,但整個事件還要進一步協商。其實不只台灣,今年五一全球都不平靜,包括剛發生工廠大樓倒塌死了五百多人的孟加拉、還有土耳其、西班牙、希臘等國家的勞工都走上街頭,抗議工作條件惡劣,失業率攀升。為什麼現階段的工作環境與條件這麼糟?做為一個人應當有的基本工作權和居住權如何保障? 今天獨立特派員特別要帶您來看一部紀錄片,製糖季節,它是發生在2004年菲律賓一個大莊園的故事,這個占地六千多公頃的農場雇用了五六百人種甘蔗、製糖,有人就在這裡出生,一輩子全家人都是糖工,但是他們到頭來一週只能工作一天,算算領不到一美元,地主本來答應耕作十年後就會分土地給他們,但始終沒兌現,最後逼得糖工罷工抗議,卻引來一場地主和警察和政府聯手驅趕屠殺事件。這個事件引起各國人權工作者的關注,台灣也有人實地去瞭解去觀察,對台灣近年的人權活動有很大的影響。
司法人權
主題
逐夢世代 施逸翔
綁布條 上街頭 和勞動者同陣線 追求兩公約理想國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這幾年勞動節都不平靜,因為台灣在高度經濟發展下貧富懸殊,市場向資方傾斜,底層的勞工階級更形弱勢。這幾天關廠工人再度聯合起來苦行、絕食,抗議勞委會提出的579方案:也就是利息、違約金雖然全免,但本金只給五、七、九成,關廠工人堅持這是他們應得的,一毛都不能打折。 今天逐夢世代要來看看跟勞工弱勢站在一起的一個年輕人,施逸翔。2004年菲律賓發生了一樁糖廠工人罷工遭到血腥鎮壓事件,當時糖工每周只被分配到工作一天,工資不到1美金,因此才群起抗爭,至少七名糖工被射殺。 當時還是研究所學生的施逸翔,到菲律賓針對這起事件進行田野調查,也得到很大的震撼和啟發,從此成為人權工作者。一直到現在,國內許多攸關弱勢與人權的社運現場,都有他的身影,他教育原本不懂或不敢發出聲音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權利,他說他的理想國度是一個不需要人權團體的地方,那個時候做為一個人權工作者他可能會失業。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