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如何影響產業與國安?
今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偕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宣布,台積電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加碼投資,再蓋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和1個研發中心。有專家認為,這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拓展市場的好機會;但也有人擔心,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晶圓技術和護國神山的矽盾效應,會不會受到衝擊?
鉅額投資美國 台積電的決策是否正確?今年3月,台灣最震撼的產業新聞,就是美國總統川普偕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宣布,台積電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加碼投資,原本已經計畫投資650億美元,在當地興建3座晶圓廠,現在要再加碼1000億美元,另外蓋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和1個研發中心,總額達1650億美元。1650億美元的概念是什麼?攤開台積電近年資本支出數字,2024年是298億美元,也就是說,1650億美元相當於2024年全年資本支出的5.5倍。再從台積電近年營收看,2024年是933億美元,換算下來,台積電將拿2024年全年營收的1.7倍鉅額去投資美國。這巨大投資承諾背後,還有跨國設廠的各種挑戰,一切是為了什麼?魏哲家表示,到每一個地方去蓋生產線,都是為了客戶的需求。各界討論,台積電會如此大規模投資,可能是基於關稅威脅或反壟斷法隱憂等壓力;但無論真相為何,台積電的決策明智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跟美國談判的過程中,台積電有點太急了,台灣其實可以透過這麼好的籌碼,爭取到未來跟美國貿易的優惠的條件。根據TrendForce統計,2021年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仍以台灣為主,先進製程占比分別為71%;到了2030年,將下降至58%。(圖/獨立特派員)不少台灣人擔心,台積電這座護國神山,會不會不再靈驗?國內經濟會不會受衝擊?曾擔任台積電工程師的議員曾獻瑩不諱言,台灣關鍵經濟命脈的半導體產業鏈,可能因此外移。但科技公司執行長曲建仲認為,這是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在美國拓展市場的契機。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則表示,廠商赴外投資是趨勢,台灣應該持更開放的態度看待。美國設廠成本高 技術外流成一大顧慮各方關注產業鏈是否外移之外,也顧慮技術外流,而這些都連動著台積電擴大投資的興建計畫。魏哲家在記者會上特別強調研發中心,加上日前川普宣稱,要在美國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晶片,許多人因此猜想,這是否意味著台積電獨霸全球的技術,會隨此次投資案外流?魏哲家提到,將於美國興建的研發中心,任務是生產線製程的「改善」。而科技公司執行長曲建仲認為,半導體上中下游有各種技術,台灣其實未必占技術優勢,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反而可能補足台灣的技術不足之處。他也點出,半導體先進製程的良率,是台積電領先全球業界的關鍵優勢,而這有賴於台灣員工的共同奮鬥,才能保有競爭力。前台積電工程師羅先生提到,台積電的台灣員工,有著隨時待命的工作態度,而根據他的觀察,這和台積電美國員工的工作文化很不一樣。羅先生表示,外國人不習慣「卑躬屈膝地去請教問題」,也很難適應「使命必達」的精神,因此很多外國人會選擇離職。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在美國設廠生產成本提高,對於實際上的獲利,難免會有一點遭到侵蝕的狀況。台灣的價值只能是台積電?如何打造護國群山?台積電擴大投資美國會不會侵蝕獲利,還有待觀察。而就國家安全層面來說,台灣在現今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情勢下,所謂的矽盾效應,是否會隨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而減弱,也讓不少國人擔憂。2025年3月4日的記者會上,川普被問到,台積電總部在台灣,若中國決定孤立或佔領台灣,是否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美國晶片帶來衝擊?很多人解讀,川普的回答中,並沒有直接對保護台灣安全做出承諾。面對種種疑慮,科技公司執行長曲建仲提醒,在美國擴廠的同時,台灣必須趕快產業競爭力,減少後顧之憂。日前,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後,台灣完全有價值,因為台積電的成就,讓台灣變成全球矚目焦點。這番話也令人反思,台灣的價值、護國神山,只能是台積電嗎?在台積電擴大投資美國案已成定局之際,路透社又報導,消息人士指出,台積電將負責經營Intel晶圓代工部門,但持股比例將不超過50%;也傳出台積電同時向高通(Qualcomm)提出同樣提議。即便消極未經證實,但引發更多揣測,讓台積電的美國布局議題增溫。面對這麼多不確定的局勢,或許台灣能做的,就是掌握機會,扶植有潛力的產業,讓台灣的經濟體質更強健。台積電擴大投資美國,是會影響到台灣未來發展的重大課題;或許現在正是時候,政府該盤點及善用有限資源,扶植內需產業、中小企業,讓多元產業均衡發展、分散風險,打造出台灣的護國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