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物理治療師法》修法通過,將帶來哪些改變?
國人肩頸痠痛盛行率高,大部分都是接受儀器治療。不過儀器只能舒緩、暫時止痛,還得搭配徒手以及運動治療才能真正發揮效果。在健保以量取勝的制度下,物理治療師空有專業和技術卻難以發揮。其實物理治療不只復健,對健康促進、運動防護以及延緩失能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透過按摩、牽拉以及鬆動技法 物理治療可緩解痠痛
物理治療師為患者找出引起疼痛的位置,順著肌肉走向,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與筋膜。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長時間對著電腦螢幕以及經常滑手機,很容易造成肩頸問題。
物理治療師黃品瑞解釋,長時間保持在一個比較錯誤的姿勢,前期可能只有肌肉緊繃,但它可能從肌肉開始影響,旁邊肌肉逐漸疼痛,後面影響到神經的問題,手麻、腳麻的狀況就慢慢出現了。
透過按摩、牽拉以及關節和神經等鬆動技法,物理治療不只可以放鬆減輕疼痛,還能幫助調整矯正骨骼關節。
物理治療師陳俞州說明,在治療過程必須看他的弧度在哪裡,利用徒手技術將頸椎弧度歸位,歸位回去之後,再去看看頸椎弧度是否正常。
不過整脊的專業技術性高,一定得由經過脊骨矯治訓練的醫師及物理治療師進行操作,否則在扭轉以及施力過程容易有危險性。
物理治療師利用脊骨矯正手法,先將頸部周邊肌肉放鬆,再慢慢導正歸位。(圖/獨立特派員)
一般復健以儀器占大宗 物理治療師難發揮專業
經過調整,並施以神經鬆動術,降低神經的張力,然後再利用儀器治療以及運動訓練,幫助骨骼關節恢復既有功能。有別於一般只使用最簡單的儀器治療,譬如熱敷、電療或是牽引。這些只能暫時止痛,要真正防止惡化,最重要還是必須由物理治療師經測試找出原因,將儀器搭配徒手以及運動治療,才能有效解決疼痛。不過由於健保申報,物理治療師一天最多可治療45人,且徒手治療所需的時間長,為以量取勝,因此一般復健幾乎都是以儀器治療為主。
物理治療師陳俞州坦言,每位物理治療師一天可以申報45人,但是因為點數過少,所以必須收大量的患者才能維持醫院跟診所的營運。要吸收大量的患者,並在有限時間內解決這些患者的量,一定是最簡單的儀器治療而已。其實很可惜,物理治療師在學習過程中,最好的技術都是在徒手技術還有運動治療,甚至是動作分析,這才是物理治療的精髓。
物理治療師空有專業和技術卻無法發揮,於是也有越來越多治療師選擇像陳俞州他們這樣走物理治療所的自費模式。
陳俞州當時思考,是不是要跳脫這樣的環境,甚至找出真正的理想。在開業過程中,希望能花時間去做整體評估以及細心解說。
矯正錯誤姿勢,增強肌力訓練,物理治療不只復健,對傷病預防、延緩失能也扮演重要角色。(圖/獨立特派員)
《物理治療師法》修法通過 有助預防醫學發展
然而,先前法規規定,物理治療師必須依醫師開具診斷照會或醫囑才能進行治療,也就是說治療師不能直接為民眾服務。即使是在社區帶長輩做運動,也一直都是遊走法律邊緣。為與時俱進,世界許多國家都開放民眾可直接就診。經物理治療學會多年努力推動,今年一月修法通過,物理治療師在「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譬如像從事健康促進、運動指導以及預防保健,可不需醫師的指示。
立法委員吳玉琴宣布,未來物理治療師們不用再擔心,在協助民眾健康促進、運動指導或預防保健等服務的時候會有觸法的疑慮。
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王子娟表示,全世界都面臨三大問題,第一個是人口高齡化。再來,因為人口變得比較長壽,慢性病的盛行率增加。第三個問題,醫療的費用負擔逐年增加。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全世界都認為物理治療師走在預防醫學,也就是前端,在還沒發生疾病或是預防變得更失能的情況之下,是非常迫切需要的。
強化鑑別診斷、獨立決策分析的能力。因應世界趨勢,修法過後,提高自主性,物理治療師也得以發揮所長。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