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打破性別窠臼 奶爸.保公行不行?
台灣推動性別平等多年,但全職奶爸、保公(男性居家托育人員)仍是鳳毛麟角。此現象並非一句「男人就是愛耍廢不想顧家」便能結案。深究其因,男人被侷限在肩負賺錢養家的角色分工框架內,還有男女同工不同酬、難請育嬰假等體制桎梏下,都是男人走向奶爸、保公之路的障礙。 男性選擇當全職爸爸容易被質疑「有問題」。圖1/獨立特派員。 男人在家顧小孩不工作好嗎?! GK早上八點左右起床,準備全家的早餐;之後另一半去上班,GK則與一歲八個月的兒子開始共讀時間,結束後兩人外出買菜;午餐後,兒子睡午覺,GK抓緊時間開電腦工作;下午四點,GK泡奶餵飽剛醒來的兒子,兩人再看一點書或是玩玩具,天氣好則到公園放風;回來後GK打掃家裡,兒子若心情好便跟著打掃;快六點開始準備晚餐,等另一半下班回家接棒顧孩子。 上述顧小孩的行程,如果不特別說明,大部分人腦海中的圖像大概是全職媽媽搭配拿著公事包去上班的爸爸;事實上,GK是全職奶爸,出外上班賺錢的是太太。 「一個男人不工作在家帶小孩,他們沒辦法想像這件事情,」全被小孩填滿時間的GK,只能邊備料晚餐、邊教小孩洗番茄蘑菇、邊跟記者聊天。這裡說的「他們」包括GK的親朋好友、同事與上司。 那為什麼要逆風?GK說,「我看著躺在保溫箱剛出生的兒子,看著看著化學變化就來了,興起一股我一定要親自照顧孩子的心情。」產生化學變化的不只有心情,整個生活也跟著質變。 首先是收入瞬間少掉約一百萬元。但更焦慮的是二度就業,「突然間放棄掉所有的專業技能,也沒有累積代表作,我會擔心二度就業時跟不上專業趨勢;再來就是沒有自己的時間,」GK表示,因為沒有爸爸社團,便加入一些媽媽社群社團,版上全職媽媽常抱怨沒朋友、沒共同話題、二度就業焦慮等問題,他也難以倖免。 GK妻子Sharon從事科技業,生孩子時碰到升遷,「我從來沒想過先生全職帶小孩,也沒想過自己當全職媽媽,」Sharon跟許多新手爸媽一樣,膝反射是托嬰。Sharon回憶夫妻倆溝通過程中,GK從沒要求自己辭職顧小孩,反而是GK自己舉手說要當全職奶爸,並且率先請育嬰假,「我有一點點驚訝」。 圖2/衛福部手冊截圖。 111年才有爸爸手冊 奶爸一職初期,從事設計業的GK利用時間接案,後期找到願意讓他在家全職工作的雇主,身兼奶爸跟設計師兩份職業的GK卻說沒信心跟人講是全職帶小孩,「還是會強調我還有接案喔、還有工作喔、還有收入喔,」然後等著對方回應「還有收入,不錯喔!」 GK察覺到自己強調仍有正職工作與收入的想法,一部分是因為很多人不認為育兒是一份職業;另一方面是傳達出一個訊息:當全職奶爸並非因為我工作能力不佳或經濟條件比不上太太,而是出自愛妻愛兒的自由選擇。GK發現許多人都被性別角色框架綁住,「男性的壓力是要扛起這個家,賺更多錢;女性的壓力是被期待辭職顧小孩,並且被認為是理所當然」。 長期關心成年男性健康的城男舊事心驛站組長林奕辰觀察,男性被賦予「賺錢養家」角色,一旦選擇當全職爸爸,就會被質疑「欸,你確定這樣做對嗎?」、「你不是應該要去工作賺錢嗎?」、「你有辦法帶得比你太太好嗎?」相反的,女性選擇當全職媽媽,大家比較會認可「這樣的付出是對的」。 傳統性別角色分工反映在社會各個層面,例如過往只有「媽媽手冊」,直到111年衛福部才推出「爸爸手冊」,全名是「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內容是協助準爸爸、新手爸爸瞭解自己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如何育兒以及陪另一伴。 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男性人數於111年首度突破兩萬大關,但不等於全職爸爸人數增加。表1/獨立特派員。 根據「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初次給付件數統計(表1),111年男性申請件數首度突破兩萬件,來到25,130件,110年與111年增幅分別為16%與44%,比女性的5%與4%來得亮眼。 但這份數據可以等於奶爸人數增加嗎?GK認為不見得,觀察周遭男性友人申請育嬰留停津貼的原因,有很多是工作太累想藉此休息,或是趁機轉換跑道,並非為了成為全職爸爸。 林奕辰解釋,自2021年7月起,津貼從投保薪資六成增加到八成,政策助攻民眾申請意願。不過,因為夫妻二人可同時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因此有可能男性是為了休息一陣子,照顧孩子主責仍在母親,抑或是夫妻倆共同育兒,所以數據不能直接解讀成全職爸爸人數增加。 就算解讀成全職爸爸人數增長,但數據顯示申請津貼的女性人數長期平均在7.5萬,還是比男性的2.5萬人高出3倍。 網路上質疑男保母職專業的貼文。圖3/網路社群截圖。 男人顧孩子有先天劣勢? 另一個根深蒂固的性別分工觀念:男性不擅長照顧。 網路上搜尋男保母,絕大部分的貼文內容是「男保母幫女兒換尿布洗澡,對先生衝擊太大」、「男保母完全不考慮」、「男保母很可怕嗎」等留言。 這樣的社會風氣反映在數據上(表2),擁有居家托育服務登記證書的人數,男性近年落在700人到800人之間,女性平均在2.5萬人,差距超過30倍。 居家托育服務登記證書人數統計。表2/獨立特派員。 「保公是稀有動物,哈哈哈!」個性爽朗的開蒂阿姨剛好擁有這隻稀有動物,是他的先生。 開蒂阿姨從事保母一職23年,先生陳爸爸20歲出頭成為消防員,110年退休,111年考到保母證照,夫妻倆一起從事居家聯合托育。不認識的人聽到陳爸爸的保公職業,第一反應是「唉呦,男孩子怎麼會當保母!」 其實陳爸爸從小就懂照顧孩子,本領不輸太太。陳爸爸回憶,「小時候父母出外工作,我要照顧弟弟,煮飯、洗布尿布這些我都會,」。夫妻倆育有三子,開蒂阿姨感激非常的表示,「半夜都是他起來餵奶,出去玩都是他抱小孩」。 陳爸爸照顧孩子的本事不輸保母職業23年的太太。圖4/獨立特派員。 記者走進夫妻倆的家,眼目所及全都是育兒用品,包括搖籃、玩具、故事書、遊戲墊等。打開冰箱,幾乎都是做副食品的食材。 陳爸爸熟稔地幫不到一歲的孩子換尿布、餵奶以及說故事,再帶著3歲的孩子跳高、擺手、下蹲以及「棒式」練核心。開蒂阿姨盛讚丈夫:「像很多男生會覺得說顧小孩是你們女人的事,很髒、很煩,不想碰,可是我先生不會,他對孩子滿有耐性的,甚至他很會安撫小孩」。 夫妻倆將照顧孩子的過程一一記錄下來給家長看,長期溝通互動,培養信任關係,男保母一職也得到了肯定。「重點是要有心,他真的把我們的孫女照顧得很好。小孩不會說話,可是從他的言行各方面可以看得出他非常喜歡陳爸爸。我覺得男性保母其實也可以做得很好,不一定要女性,我覺得刻板印象可能要稍微調整一下,」圓圓外婆將孫女託付給夫妻倆,相當欣賞他們帶小孩的用心。 不侷限在性別角色分工的框架內,回歸到個人特質與興趣,男女雙方才能活得更自在更輕鬆。圖5/獨立特派員。  不再理所當然 夫妻雙方如果有一方非得辭職帶小孩,考量點通常是「誰賺得比較多」,不過台灣兩性薪資差距是15.8%,也就是女性需要比男性多工作58天才能達到與男性一樣的年薪。 林奕辰指出,同工不同酬的性別不平等現象不改善,男性就算有意願主內當奶爸,女性也有意願主外賺錢,雙方還是會礙於經濟因素,仍舊選擇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 從文化價值觀、性平教育再到社會體制,阻礙男性走向全職爸爸或照護工作的因素環環相扣。只有不侷限在性別角色分工的框架內,回歸到個人特質與興趣,男女雙方才能活得自在輕鬆,也更能感謝彼此,不再視對方的付出為理所當然。 (※邱惠恩 羅盛達 鄭仲宏/採訪報導) 邱惠恩/編輯
專欄
少子化浪潮下,台灣為何掀起凍卵熱潮?
凍卵熱潮興起,反應了年輕世代在不婚不生的趨勢下,許多女性內心依舊期待能孕育與自己血脈相連的下一代。也有部分縣市觀察到這股趨勢,開始編列預算補助凍卵。究竟是什麼樣現實的衝突或糾結,讓殷切想成為母親的女性,願意花錢挨針,辛苦完成凍卵療程呢? 世上唯一後悔藥?台灣凍卵人數屢創新高 最近凍卵熱潮興起,人數暴增2至3倍,各大生殖中心凍卵人數屢創新高。以其中一家生殖中心為例,從2015年以來,凍卵人數逐年攀升,2022年已經有將近1000人次前來凍卵。 生殖中心副院長沈孟勳觀察,凍卵說明會的參與者很多都是攜伴而來,比方說姐妹淘們一起來聽,甚至還有父母陪同,父母還比女兒更緊張。 從2020年以來,台灣出生、死亡數已經連續三年「生不如死」,台灣的生育率或者更近一步說是催生政策,到底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凍卵個案Rita坦言,凍卵是讓自己沒有這麼焦慮的一個環節,但也不是說不焦慮,就可以完全放心。 Rita除了擔任課程助教、網紅經紀外,還有品牌諮詢,一次斜槓三項工作,把時間多花在努力充實自己的經濟實力。但喜歡小孩的他,卻還不確定未來能不能找到另一半、要不要生小孩,而這也是社會上普遍晚婚遲育的現實衝突。 詳細詢問凍卵流程,和可能會碰到的身體狀況,Rita其實早在還不到30歲,就已經意識到自己需要有凍卵計畫。(圖/獨立特派員) 與時間賽跑 女性凍卵要趁早? 一般來說冷凍卵子的流程,會由醫師先診斷個案的身體狀況,接著進行誘導排卵及追蹤卵泡,再進展到取卵手術,最後卵子會進入-196°C的液態氮中保存,完成冷凍卵子。而30到35歲是普遍建議最適合的凍卵年紀。 生殖中心副院長沈孟勳解釋,跟年齡有關係,今天如果是30歲的人,他跟一名40歲的女性卵巢功能都一樣。可是30歲的凍卵,就算他只有5顆,可是他可以達到解凍完之後,至少70%的活產率。可是如果今天是40歲的女性,他要達到一樣的活產率,他可能需要20顆。 AMH是抗穆勒氏管賀爾蒙的簡稱,能夠藉由抽血了解,顯示卵巢卵泡的庫存量,預測生育能力。AMH正常值為2到5之間,年輕女性大多會落在這個範圍內。而隨著年齡會逐漸衰退,40歲以後AMH會下降到1以下。 生殖中心醫師金孜璇直言,在臨床上看到想凍卵的女生還滿多的,所以真的不是大家不想生,只是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對象,或是有其他的生涯規劃。 打開液態氮筒,白煙傾瀉而下,這裡是許多冷凍卵子的家。生殖中心的實驗室裡,存放著許多人對新生命的想望。(圖/獨立特派員) 打造友善生育環境 凍卵之外的少子化解方 凍卵熱潮興起,也有地方政府開始編列預算補助凍卵。隨著年輕世代學歷越來越高,對於自己經濟需求、職業生涯的奮鬥與規劃、或根本找不到適合的對象,種種原因都推延了結婚的年歲、或生小孩的計畫。但有專家認為補助凍卵,反而會推遲生育。 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政策與法律組副教授雷文玫坦言,用人工生殖來解決生育率不足的問題,它的成本效益還滿值得商榷。它比較主要的意義還是在於,讓個人的生育自由可以有更多空間。 不只晚婚成為趨勢,真正走入婚姻的女性更是越來越少,30歲以下結婚率下滑最多。整體有偶率從2016年起,跌破五成,加上台灣婚育一體的思維,壓低了生育率。 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陳文葳建議,還是要強化職場上的平等,要有一個比較彈性的職場,能夠理解到母親可能需要有一些照顧假的配套。第二個是公托跟準公托的機制,要能夠完善化,讓大家都能夠放心,這才是一個好的作法。 因應時代變化重新審視法規,加上更友善的生育環境,或許是目前凍卵熱潮下,更加速推升生育率的有效解方之一。 學者雷文玫認為,少子化必須要透過政府跨部會的努力與行動來改善。這是一個需要全方位來因應的國安危機,是不可能用單一的部會、用短時間的猛藥來解決的。 凍卵熱潮呈現另一個需要被重視的社會現象,少子化儼然成為台灣重大國安危機。解方在哪?需要和時間賽跑,通盤考量。 (※廖怡芬 鄭凱文/採訪報導)
專欄
贍養費取得門檻高成傳說,婦團籲修法改革
規定在民法中的贍養費,從民法制定後就沒有太大更動,導致以現在的社會狀況,離婚婦女要拿到贍養費的裁決變得相當困難。離婚婦女一旦陷入貧窮風險,也容易面臨經濟困境。國內婦女團體用「嚴苛」來形容贍養費裁決的高門檻,也因此提出修法的呼籲。 為家庭放棄工作 離婚婦女面臨何種經濟困境? 單親媽媽Sonia下班後,就連忙騎機車到校門口接孩子放學,絲毫不敢耽擱。因為從下班到接孩子的過程,Sonia只有大約30分鐘時間,幾乎不會有其他外援,這也讓Sonia失去配合公司加班需求的機會。 3年前,Sonia開始獨自撫養孩子,一開始,他也經歷過工作不穩定的日子。Sonia表示,曾有薪水比較高或是比較想做的工作,但是時間上無法配合接送小朋友,最後還是以孩子為主。 在工作與育兒之間拉扯,放棄正職工作,是許多單親媽媽的選擇。台灣婦女展業協會祕書長林香如觀察,協會服務的婦女高達6成從事非典型工作,薪水都不太穩定。除了必須獨力育兒的因素,其實也跟婦女進入婚姻後被賦予的照顧責任有關。 進入婚姻後,女性與男性在職場的就業差異,可以從勞動參與率一探究竟。2022年的資料顯示,女性勞參率從30歲區間開始下降,同時,之後的每個年齡段,女性勞參率都只減不增;反觀男性,勞參率即使在40歲後開始縮減,但男性整體勞參率在25到50歲都維持9成以上水準。 婦女新知法律部主任戴靖芸強調,這導致婦女的經濟狀況可能高度仰賴配偶。所以在經濟基礎原先就不穩定的狀況下,一旦離婚,就會陷入較高的貧窮風險。 台灣婦女展業協會祕書長林香如指出,除了特殊境遇家庭扶助的政策外,台灣目前沒有專為單親家庭制定的政策。所以離婚婦女領完特殊境遇,或是低收入、中低收入戶的補助後,養兒育女,就單靠先生是否會給贍養費。 Sonia下班後便趕緊接孩子回家。(圖/獨立特派員) 贍養費裁決遭稱「傳說」 法規問題出在哪裡? 婦女新知基金會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督導方麗群觀察,民眾很容易將給未成年子女的撫養費、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以及離婚後支持配偶生活的贍養費混在一起,而這3種分別涉及不同的法律。 贍養費可透過2種方式取得,分別為法院判決與離婚協議約定,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透過法院判決,如果不履行可直接動用強制執行程序。若透過協議取得贍養費,執業律師陳令宜建議,為降低不履行風險,最好多一個公證程序。 透過法院取得的贍養費看似有較高的履行保障,不過要通過判決並不容易。法律上對於贍養費規定在民法第1057條:夫妻無過失的一方,因判決離婚而陷於生活困難者,應給予相當之贍養費。短短的文字裡,規定了3項要件,無過失、判決離婚、以及陷於生活困難。 就第一線執業律師觀察,在實務上,3項要件都是相當高的門檻。陳令宜指出,離婚訴訟都要強制調解,也就是在見到法官前,會先安排去見調解委員。經常在此過程中,就會經過雙方同意調解結案,不會進入法官審理,如此就不會出現贍養費的判決。 對於無過失要件,陳令宜表示,婚姻裡面絕對不會有單方全錯,所以多數判決都是認為婚姻有重大破綻,且應由雙方共同負責。如果是這樣的判決,就幾乎沒有請求贍養費的餘地。 陷於生活困難要件部分,陳令宜則提到,他服務的大部分離婚婦女個案都有工作,那就不符合條件了,因為將被判定不會因為離婚陷於生活困難。 綜合了無過失、判決離婚、以及陷於生活困難的3個要件,讓贍養費取得在實務上形同傳說。 婦團籲修法 將贍養費視為婦女付出成本之補償 婦女新知基金會法律部主任戴靖芸指出,2009到2018年,10年間的贍養費請求,其實總共只有95件,其中74件是被駁回的。為了讓單親媽媽多一份經濟保障,國內將針對贍養費進行修法。 戴靖芸認為,應把贍養費定義成對婚姻期間,婦女所付出成本的補償。因為女性為了照顧家庭離開勞動職場,導致他的就業能力產生貶損。應該針對這個狀況有所補償,而贍養費就是針對此一狀況的補償機制。 現代婚姻中,大多需要雙方共同承擔家庭運作,所以婦女團體希望改用補償的角度作為贍養費給付的依據。而目前行政院提出的草案版本中,雖然刪掉無過失與判決離婚2個要件,卻依然保留陷於生活困難的要件,這也讓婦女團體擔心,這個要件恐讓修法力道不足且脫離現實。 戴靖芸解釋,「會變成說如果戶頭有一些存款,或者是有工作能力、沒有身心障礙手冊等等的,基本上就會被認為說,之後就可以找到工作,不會有生活陷於困難的狀況。」 過去經常出現離婚婦女在經濟壓力下,帶著孩子輕生或無法妥善照顧孩子的悲劇。婦女團體希望透過贍養費的改革,增加離婚婦女的經濟保障。不過目前制度改革還在倡議階段,民間團體希望各界能有更多討論,讓修法更完善。 (※李婕綾 張智龍/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