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長照機構推動安寧療護,助獨居長者在地善終【獨立特派員】
安寧療護 幫助長輩好好走完人生旅程 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目前收容353位失能或失智的長者,大部分是政府全額補助的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10多年前養護中心與彰化秀傳醫院合作,在機構內推動安寧療護,當時他們是以照顧一位癌末的阿嬤做為開始。 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護理長劉佳芬說:「那每次醫生、護理師來幫她服務之後,她會睡得很好,原來健保對癌末的住民可以有這麼大的支持,我們一定要來推安寧療護,讓他們在我們機構,在離開前可以好好的受到照顧。」 養護中心合作的安寧團隊除了秀傳醫院,後來還增加彰化基督教醫院,目前共照顧70位接受安寧療護的長者。劉佳芬表示,住到機構來的住民都是日常生活功能缺損,或是罹患慢性病,如果住院頻率比以前增加,會轉介給安寧團隊來評估是否符合安寧收案的資格,除了住民同意以外,家屬也可以一起討論。 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主任陳智偉說:「目前秀傳醫院不管是醫師或者是護理師,都非常非常協助我們,隨時我們有需求,電話去詢問的話,他們就會隨時來給現場護理同仁協助。」 不是放棄治療!在安寧療護中看見長輩的笑容 86歲的瑤富阿公單身獨居多年,因爲在家中跌倒後不良於行,4年前住進養護中心,在這裡多半都是像瑤富阿公這樣的獨居長者,機構成為他們最後的家,隨著各種疾病惡化,瑤富阿公不想住院,希望能在機構走完人生,從今年開始接受安寧療護。 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護理師黃麒瑋說:「安寧緩和實施以後,我看到的反而是更多長者的笑容,因為我們剛開始還沒推廣之前,只要長輩有一些狀況,我們就會送急診,送到最後有很多長輩就會跟我們說不要再送我了,我真的可以了。」 81歲的秀琴阿嬤因為罹患重度失智來到機構,原本臥床、意識不清楚的她,經過養護中心和安寧團隊的細心照顧,身體意外好轉。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護理長王雅麗說:「有些家屬會嚇到,你是不是要我簽這安寧,就是要我放棄他了,但不是這樣子,我們有很多長輩被照顧之後,發現長輩越來越好。」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 面對的挑戰是什麼? 目前養護中心內有120位照服員、36位護理師,擔任第一線、24小時輪班照護住民的工作,平時工作辛苦,在承擔照顧安寧住民的任務後,面對的挑戰更艱鉅。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護理長王雅麗說:「那個時候我是夜班,第一個長輩在這裡過世,我那時候也有點嚇到!可是到後面機構推動教育訓練之後,觀念改變,發現這是一個福報,這些長輩就是我的家人,就算他離開了,他也是在祝福我們、陪伴我們的。」 而死亡證明的開立過程若是不順利,也會讓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倍感壓力。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主任陳智偉說:「通常在醫院,醫師很確定這是我的病人,所以他開立這個死亡證明,但是因為在我們這邊,是我們照顧,最後他離開是由衛生所來開立這個證明,衛生所也許會擔心後面責任釐清部分,所以就要花比較多的一些功夫,甚至會進到司法相驗的過程。」 養護中心幾經和彰化縣政府溝通,從今年開始,可以委託當地秀傳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才解決了難題。長照機構推動安寧療護必須面臨更多挑戰,所以目前全台實施狀況並不普及。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張嘉芳認為,政府應該給予誘因,讓長照機構的人員能夠更有動力去照顧即將面對死亡的長者。 對於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來說,推動安寧療護的意義,不僅是幫助罹患疾病末期的住民減輕痛苦,用愛陪伴長者到臨終更是他們堅持的使命,而即使必須一次又一次面對住民生命的消逝,愛仍然會恆久漫長,給予陪伴的人們承受死別、跨越傷痛的勇氣。
專欄
偏鄉獨居老人多,失智長者生活誰照顧?
從統計資料上觀察,國內列冊需要關懷的獨居長者有48954人,約占全國總戶數的0.5%,其中六都列冊關懷的獨居長者,人數雖然分占前幾名,但相較區域戶數,占比都低於全國平均值。反觀台東縣、澎湖縣、屏東縣、南投縣、雲林縣列冊需要關懷的獨居老人人數雖然比六都少,但相較區域戶數,占比不但是全國前5名,更是全國平均值的2至5倍。 獨居長者比例高 偏鄉長照亟需關注 從統計資料上觀察,國內列冊需要關懷的獨居長者有48954人,約占全國總戶數的0.5%,其中六都列冊關懷的獨居長者,人數雖然分占前幾名,但相較區域戶數,占比都低於全國平均值。反觀台東縣、澎湖縣、屏東縣、南投縣、雲林縣列冊需要關懷的獨居老人人數雖然比六都少,但相較區域戶數,占比不但是全國前5名,更是全國平均值的2至5倍。 偏鄉弱勢獨居長者占比偏高,長照安養議題確實較都會區更需要關注。(圖/獨立特派員) 這一天,長照機構的人員到王阿公家中訪視。在偏鄉,獨居是長者越來越常見的生活樣態,然而在獨居背後,失智更成為近幾年偏鄉長者的另一項生活挑戰。 康家基金會長照部主任陳厚蘭說:「如果還可以,他們都不會想要跟年輕的孩子去市中心住,因為這不是他的老家,也不是他熟悉的環境。」即使失智,但因為認知功能並未完全喪失,同時也還具備自理能力,所以王阿公不願意離開舊居,長照資源就成了生活中重要的依靠。 照護失智長輩 長照資源成重要依靠 簡單盥洗後,王阿公照著計畫準備就寢,但訪視人員卻發現放置在家中的藥袋。王阿公的藥已經以一個禮拜為單位分裝在藥盒中,但今天晚上的藥卻是空的,對於空了的分裝格,王阿公一問三不知。 定時服藥,攸關對失智症病情的控制及延緩,也讓訪視人員相當關注藥盒空格的情況。(圖/獨立特派員) 訪視人員立刻與家屬聯繫,因為照顧端與家屬間的合作程度,連動著偏鄉獨居長者的生活安全與品質。王阿公的女兒在電話中說:「因為他有時候搞不清楚哪時候吃藥,所以我現在藥都放在你們的據點了。」照顧服務員提醒吃藥,是王阿公每天到失智照顧據點第一件要做的事,在照服員的監督下,王阿公能達到固定服藥的效果。 訪視人員解決了吃藥的謎題,家中沒有電視的王阿公準備就寢,他入睡的時間往往天還沒黑。這麼早睡、時常半夜醒來出門散步的王阿公,也曾走失過。 從108年9月開始,失智症被列入失蹤原因的統計項目之一,因為失智症走失的65歲以上失蹤人口,不但人數與占比只增不減,失智症更是65歲以上長者失蹤原因的第一位。(圖/獨立特派員) 記載聯絡資料的防走失手環,是一直被呼籲要為失智長者配戴的重要配件。除此之外,鄰里也是偏鄉獨居失智長者的重要依靠,已經入睡的王阿公會有路過的居服員繞道探視,如果沒有異常情況,他也將迎接另一天的生活。 偏鄉對失智症了解程度低長輩難走出家門 一早到了社區裡的失智據點,王阿公開始一天的生活。康家基金會長照部主任陳厚蘭說:「早上有人來接他,他就去那裡配合大家上課,然後下午下課再回來。他會例行性做這件事情,所以不可以搗亂他的順序。」 牆上的課程表就是長輩們每一天的生活節奏,然而在偏鄉,無論是否獨居,不見得每一個失智長者都可以參與。失智據點照顧服務員黃莉凱說:「這邊是偏鄉,所以從家裡到據點這裡來,是有一段距離的,因為長輩通常都很節儉,就算知道有這個據點,但是因為需要搭車,他們會比較不敢出門。」 問起偏鄉對失智症的了解程度,從一到十分,黃莉凱給了三分的低分。在他的觀察中,偏鄉長者罹患失智症,身邊的人除了輕忽症狀,甚至會覺得長輩是故意的,因此感到不耐煩。在偏鄉,長者罹患失智症往往不容易在初期被發現,也因此影響後續走出家門的機會。 醫療資源不足 偏鄉如何擁抱失智患者? 失智症照顧已經是重要議題,不過醫療資源卻是最大的難題。除了失智鑑定之外,醫療介入也攸關病程的控制,然而在偏鄉,就醫的第一步卻不容易跨出。 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據點社工師黃秋雅說:「他們光是要把失智的長輩哄騙到醫療院所去,就面臨一個很大困境,加上有時候交通的便利性並沒有這麼的充足。」 醫療資源的不足,限縮了就醫機會,而聚落裡的傳統氛圍,也提高對失智症的接納與照顧難度。偏鄉裡,無論是人口流失而加劇的獨居型態,或是傳統聚落因認知不足而衍生的刻板標籤,都是長者與家庭面對失智症時的重要考驗。 (※李婕綾 許中熹/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