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赴中旅遊政策為何轉彎?觀光業者怎麼說?
參加旅行團出國旅遊,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度假首選。去年11月,政府宣布重新開放組團赴中國大陸旅遊。不過,交通部長王國材今年2月7日宣布,因為中國片面改變M503等航路運行方式,從3月1日起,禁止組團赴中旅遊。政策大轉彎引發業者不滿,這項禁令的爭議為何?政府的考量又是什麼? 禁「團」令上路  引發旅行業者不滿 去年11月,台灣政府宣布開放組團赴中國大陸旅遊,不料,在今年農曆年前一天,交通部長王國材突然召開記者會,宣布因中國片面改變M503等航路運行方式,嚴重損害我國的國家利益,自3月1日起,禁止「組團」赴中旅遊。3月份到5月份成團者,可以照常出團,6月份之後,則暫停組團。 從M503及3銜接航線示意圖中可以看到,航線十分接近台灣防空識別區。(圖/獨立特派員) 突如其來的政策大轉彎,引起業者的強烈不滿。在野黨團立委隨即聯合幾位觀光產業代表,召開記者會,質疑政府政策反覆,造成業者平白蒙受損失。中華民國旅行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吳雁輝說:「昨天發布這一則新聞,讓我們很多業者雞飛狗跳,6月份已經收客七八成了,這些旅遊糾紛如何善了?」 旅遊業者進一步指出,禁團令對於出團規劃需要先行支付的隱形成本,造成難以回收的鉅額損失,才會釀成巨大的不滿產生。靜宜大學觀光系教授吳政和也表示,政府在公佈政策之前,未與業者充分溝通,導致民眾情緒反彈。 禁團令攸關國安問題 政府強調依法辦理 面對外界的質疑聲浪,交通部表示,禁團令並非沒有轉圜空間,6月1日後是否開放組團,要看中國大陸方面是否釋出對等善意。 交通部指出,禁團令是根據《發展觀光條例》第53條第1項,以及《旅行業管理規則》第49條第19款「經營旅行業務不遵守交通部觀光局管理監督之規定者」。(圖/獨立特派員) 交通部強調依法辦理,不過仍難消除業者疑慮。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認為,針對大陸的不友善,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反制,不應該把消費者跟業者綁在兩岸意識形態的政治爭鬥上。 台中市國際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楊琮霖則提出質疑,他說:「我們不知道危害國家的利益在哪裡?為什麼自由行可以去?為什麼你去探親、你去讀書、你去做生意可以去?觀光不能組團去這一個部分說服力不強。」 執政黨立法委員吳思瑤則提出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兩岸的交流應當是平等互惠互相尊重,台灣早在去年就釋放出我們要開放團客到中國去,可是等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中方卻沒有跟著開門,甚至利用了M503航線的調整,片面的來改變台海的現狀。她也說:「我想有關於禁團令的這個政策,當然是一個國安問題,也是一個政治上的選擇,是台灣政府不得不的作為。」 M503航道爭議為何?旅遊業者損失誰買單? 究竟這條M503航道的爭議為何?2015年1月12日,中國大陸在海峽中線西側,劃設了一條新的國際民航航線,這條航路距離台北飛航情報區的邊界僅7.8公里,並與東西向連接三條航路,分別為W121、122、123。如果遇上天候不佳等因素,極有可能影響台灣往返金馬的三條航線W6、W8、W2,造成飛安危險。 經兩岸協商,在當時達成初步共識:503航路延後啟用,實際飛行時,西移6海哩,採由北往南,單向航行。另外連接東西向的W121等三條航線,暫不啟用,何時啟用將經由雙方溝通確認。(圖/獨立特派員) 2018年民進黨執政後,中國民航局卻逕自發表聲明,啟用503航路由南向北運行,以及W121、122、123三條銜接航路。交通部民航局立即提出反對與抗議。2024年1月總統大選結束,中國民航局1月30日即在官網上公告,表示M503航路不但不再向西偏移,更啟用W122、123航線,由西向東飛行。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指出,中國選在總統大選後的敏感時機,拋出這個震撼彈,背後意涵值得深思,而選擇6月1日作為禁團令的時間點,他則認為這是政權交接前,過渡期的策略考量。 站在國家安全、外交攻防的風口浪尖,旅遊業者的損失又應該由誰買單?靜宜大學觀光系教授吳政和說:「我們應該有專門的小組來告訴我們,觀光的戰略是什麼?有沒有其他的方向?怎麼做?」截至目前為止,兩岸開放觀光往來的前景,尚不明朗。禁團令政策倉促成行,若沒有完整配套措施,受害的將不只是旅遊業者,更包含消費大眾,政府不應輕忽。在捍衛國家主權與保護人民權益的天秤兩側,台灣政府應更審慎思考,民主價值發揮的最大空間。 尹雯慧 / 採訪報導羅盛達 / 攝影 尹雯慧/編輯
專欄
中東火藥庫爆發,以哈之間為何而戰?
以哈戰爭爆發快兩個月了,衝突持續加劇。巴勒斯坦地區,向來有中東火藥庫之稱,究竟哈瑪斯為何而戰?以色列和哈瑪斯之間,長年以來的宿怨又是什麼?台灣能從中獲得什麼樣的啟示與思考? 以哈衝突從何而起? 長年宿怨因何而起? 以色列、哈瑪斯開戰,戰火持續激烈延燒。而以哈衝突的長年宿怨從何而起呢? 時間回溯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列強同情猶太人遭大量殺害,支持猶太人到住滿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地區建國。 聯合國在1947年通過181號決議,此刻巴勒斯坦地區,開始分裂為以色列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統治的地區。 但阿拉伯人不同意這樣的土地劃分,以色列在1948年於巴勒斯坦地區建國之後,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等阿拉伯聯軍向以色列宣戰,從此以阿戰爭不斷。 歷經多次以阿戰爭之後,以色列占領了兩塊巴勒斯坦人聚居的土地。一個緊鄰約旦,稱為西岸;另一塊比較小的,在地中海沿岸,叫作加薩走廊。 巴勒斯坦人為了追求獨立建國,長年與以色列發生大小衝突。而這次對以色列發動攻擊的哈瑪斯,就是以加薩走廊為根據地。 哈瑪斯認為以色列強占巴勒斯坦的土地,讓他們的生活彷彿是住在巨大的露天監獄裡,處處遭到以色列的控制,因此多年來常對以色列發動攻擊。 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李登科觀察,哈瑪斯經常對以色列採取強硬手段,有時候放火箭炮,甚至突擊綁架以色列士兵。 以色列因此對資源匱乏的加薩走廊,採取各種嚴格的管控措施。 哈瑪斯經過長期的縝密規劃,採取不對稱作戰策略,出其不意突襲以色列。(圖/獨立特派員) 以哈戰況激烈 已有多人喪命 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突襲以色列,點燃戰火,宣稱為捍衛家園跟人民而戰。但哈瑪斯這次對以色列發動的,卻是大規模針對平民的恐怖攻擊,極其殘忍。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Maya Yaron表示,恐怖分子闖入以色列人的家中,不分青紅皂白地殺害他們,他們殺死了他們遇到的每一個人,他們不在乎殺了誰,綁架了誰。 國防安全研究院所長蘇紫雲分析,哈瑪斯的目的就是激怒以色列,他想要激怒以色列之後,以色列的報復手段,如果是沒有限制的話,就會把所有的伊斯蘭世界拉入戰火,這樣子的話,以色列跟阿拉伯就是永無寧日,甚至希望藉由阿拉伯國家聯合力量,消滅以色列。 以色列遭到突襲後,戰火點燃。雙方戰況激烈,短短兩天內,哈瑪斯對以色列地區,發射至少5000枚火箭炮,以色列則是從陸空兩路空襲加薩,兩天交戰下來已經有1100多人喪命。 以色列揚言殲滅哈瑪斯,集結重兵發動反擊,造成加薩走廊不少無辜人民傷亡。 從以軍快速集結 反思台灣國防戰訓量能 以軍在以巴衝突後的48小時內,就以驚人的高效率,快速動員大約30萬名預備役軍人,準備上戰場。如此強大的動員能量,足以帶給面臨中共軍事威脅的台灣不少啟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認為,可能國軍的後備軍人也可以在48小時內完成21萬人報到,但是問題在於可能需要三、五天,進行臨戰訓練,讓他們再熟悉一下相關武器的操作,去做任務提示。然後再花兩天,去進入戰術位置,同時構築一些工事。所以中華民國的後備軍人,在從報到到進入陣地完成戰備中間,說不定需要五到七天。 台灣後備軍人動員的速度,可能沒有太大問題,但集結後是否馬上就有作戰能力,令人關注。專家建議,要提升作戰能力,教召時的訓練方式和環境,至關緊要。 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韓岡明建議,萬安演習是下午一點半到兩點,只有半個小時,不像以色列,是利用夜間或凌晨來實施這種轉折點演習。它不管是政府機關、民間組織、NGO、宗教,共同來參與演習,讓演習的效果可以更逼真,更能夠符合現況。 以色列國民林雨夢:「我是當過兵的以色列人,我們不想要戰爭,但是我們大家都要瞭解戰爭,因為戰爭這個情況它會隨時發生,每個國家需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林雨夢的話,正提醒了台灣人,面對中共強大的軍事威脅,台灣應該更超前部署,做更多準備,來捍衛我們的家園。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