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山林小鎮三貂嶺,如何迎接觀光人潮帶來的挑戰?
沿著鐵道發展的三貂嶺曾經繁華,以往被稱為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這個位於北台灣、典型的非都會區域,平時僅20多人在此生活,似乎是個快要被遺忘的小鎮,其實有好幾股新的活力正在升起。美麗純樸的小鎮迎接著新舊住民交織的火花,也面臨著發展觀光帶來的種種挑戰。山林小鎮外來人口漸增 新舊移民如何共榮? 三貂嶺是沿著鐵道發展的村落,車站附近原有座煤礦場,全盛時期,繁華聚落有千人以上。礦場關閉後,留下被鐵道穿過的小村莊。出生在三貂嶺的蠟筆畫家余少晃形容,三貂嶺是一座很寂靜的山城,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如此。 三貂嶺文史工作者廖愛珠說明,當他再回來三貂嶺的時候,人口剩下差不多20人。然後這十年的變化滿大的,新移進來的人,又慢慢多了,登山客也多,逛街的人也多。 人潮或許帶來錢潮,但守護這個富有療癒力的小鎮,遊客有責任,新、舊住民也是關鍵。 廖愛珠觀察,有很熱心的人在參與整個社區的改變,但也有好像並不存在的住民。新移入的人彼此間比較有互動,跟原來的居民沒什麼互動。 三貂嶺居民余文濱認為,有一些新住民只願意享受這邊的資源,不願意去付出,比如三貂嶺這邊是沒有自來水的,居民必須上山去採水。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方面的認知比較薄弱,就會比較不受歡迎。 三貂嶺走過繁華與沒落,如今因祕境美名,再度迎來觀光人潮。(獨立特派員/圖) 人潮帶來商業契機觀光發展與居住品質如何兩全? 遊客在三貂嶺的山水中獲得療癒,而楊傳人與蔡淑瑛更是被這片好山好水深深吸引,決定在此展開退休生活。但享受純樸生活,得要練就水電修繕等十八般武藝,且地方事務的複雜性,更是意料之外。 三貂嶺社區發展協會副總幹事楊傳人發現,這個村落的人、事的問題比較多,它不太像都市那麼格式化。很多人一聽到社區發展就會不安,希望這邊不要有改變。三貂嶺新住民蔡淑瑛表示,還是會有一些人希望社區不發展,越不發展越好,每個人有不同的原因。 楊傳人與蔡淑瑛積極學習社區規劃,希望能擦亮三貂嶺這顆蒙塵的珍珠。楊傳人分享自己的理念,他非常希望這邊是一個低碳社區,甚至以後車輛不要進入這個小聚落。 三貂嶺新住民透過水上活動發展新的商業模式,當地居民對此抱持不同想法。(獨立特派員/圖) 用新的眼光重整資源 找出小村的可能性 除了山水美景,三貂嶺最重要的公共空間是廢校超過三十年的碩仁國小。 談起碩仁國小,三貂嶺文史工作者廖愛珠有感而發,因為廖愛珠是這所學校畢業的,對這所學校覺得有點不捨,因為它的轉變太大,一下子沒落到幾乎變成荒地。 現在的碩仁國小,木框上的窗花訴說著廖愛珠家族與三貂嶺的小故事;而教室成了文史展示空間。 板橋社區大學主祕陳書吟表示,這個地方很特別,有很多值得在都市生活或是在現代生活的人可以反思的地方。是要都很大型的建設對這個地方的人才是好的?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做法? 祕境與觀光發展之間又該如何平衡、取捨?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副局長莊榮哲坦言,假設三貂嶺這個地方的承載量,已經明顯不足。觀光的發展,不應該去破壞這個地方的生態,或者造成居民的影響。這個部分還是要透過管制的方式來限制,在一定的承載量下,去做比較好的服務。 隨著時間淬煉,荒廢的過去有著豐富的未來。用新的眼光重整資源,小村的未來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三貂嶺文史工作者廖愛珠曾經看著三貂嶺沒落,但是廖愛珠認為,現在的改變還是慢慢來就好,也不要太快。因為有建設就有破壞,破壞得太多,就沒有辦法保存原有的樣貌。 有人說三貂嶺車站擁有「全世界最貴重的孤獨」,卻也因為這份孤獨,保留了獨特的自然幽靜。三貂嶺因為有新、舊住民透過各自的專長與期望,找回在地活力,漸進發展。而考慮到大量觀光客對環境帶來的衝擊,未來發展永續觀光,還需要周全且細膩的規劃。 (※鄭淑文 羅盛達/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