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系列報導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人物故事
主題
臺灣職場女先鋒
現代女性常常面臨結婚後,到底是要辭職照顧家庭,還是要繼續工作的兩難處境。不過職業婦女的生活型態,其實最早從日治時期就開始了,那時台灣出現了第一位女醫師、第一位女司機、第一批女教師和護理師等等。這群女性面臨環境、性別、階級、種族等差別待遇,他們的生命故事很少被記錄在歷史課本中,但卻在當時的時空下,走出一條前所未有的職場之路。
土地環境
主題
送你最後一程
適逢清明時節,大家慎終追遠的方式是什麼呢?時代不同,許多儀式和習俗也逐漸調整不同。像是除了傳統墓葬、拿香祭祖外,現在也有愈來愈多人,選擇環保葬。像是花葬、樹葬等方式,希望鳥語花香長伴先人左右。 也有人嚮往海闊天空,選擇海葬。甚至,有人將骨灰做成鑽石,每天戴在身上,象徵對摯愛不離不棄。不管是哪種安葬方式,背後凸顯出的,是人們的生死價值觀,乃至整個社會制度變遷,都已產生本質上的改變。
藝術
主題
台北地下水宮殿
台灣最早期的自來水設施,在淡水和基隆,第三個就是位在公館的台北水道水源地。這項現代化的公共設施,在日治時代規劃完成,並一直沿用到1977年。當時會選在這裡,是因為鄰近新店溪水源,加上小觀音山的地勢,可以利用自然重力,供水到下方的台北市區。 這些供水設施,不是冰冷生硬的機房,水道水源地古蹟群,包含數棟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其中自來水博物館,更是台北地區第一棟鋼筋水泥的建築。另外位在小觀音山上的蓄水池,媲美土耳其地下水宮殿,有著更為現代化的公衛設計。
土地環境
主題
追尋百年地震足跡
今年3月23日跟5月9日,台灣發生2次規模6以上的地震,其中規模6.7的玉里地震,是繼921地震之後,排名第4強度的地震。 獨立特派員之前曾報導1906年的梅山大地震,發生至今已經116週年。而台灣近代史上,造成死傷最嚴重的,是發生在1935年4月21日的「新竹–台中地震」,又叫作屯子腳地震或墩仔腳大地震,規模7.1,總計造成3千多人死亡,房屋受損不計其數,如今也已經屆滿87週年。 為了讓國人了解地震的無情與可怕,改制前的台中縣政府,透過出版《墩仔腳大地震老照片特集》,詳細記錄了1935年的大地震,對中部民眾的影響。 最近中央氣象局也說,台灣不排除進入地震活躍期。而回顧台灣過去百年地震史,規模7以上的地震,到底發生多少次?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追尋這些百年地震的足跡,來看看我們獲得什麼樣的經驗,對未來台灣地震的防範與預測又能有什麼幫助。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