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國人愛吃保健食品,如何食用要留意!
你知道保健食品與健康食品有什麼不同嗎?為何保健食品不可宣稱療效、健康食品可稱療效?健康食品有哪13種保健功效?部分保健食品的廣告過於誇大功效,又有哪4大常見手法?民眾愛吃保健食品,希望能買到健康,但絕對不是吃就越多越健康,到底怎麼吃才正確呢?
保健食品、健康食品大不同!你真的知道怎麼吃嗎?
透過保健食品維持健康、補充營養素已是日常選項,但貨架上的保健食品種類、品牌繁多,你分得出: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藥品,這三者有什麼不同嗎?
藥品、健康食品、保健食品聽起來有些相似,實際上卻有極大差別。(圖/獨立特派員)
藥師李欣學說:「一般民眾會認為他所買到的食品都是藥品,但食品補充,並不會產生藥品的副作用,因為食品不具療效,藥品是具有療效的。」
坊間說的「保健食品」其實就是一般的食品,例如標示含有礦物質或維生素、以錠狀或膠囊等型態販售的營養補充品,外盒都有特別標示「食品」字樣,雖是食品也有每日建議攝取量。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蔡一賢說:「有些營養素之間是彼此可以合作的,有些彼此之間是會排斥的、會對抗的。我們在補鈣跟鐵的時候,會把時間給錯開,不會一起吃。避免到腸子後,兩種營養素競爭吸收,以致於雖然補的量是大量的,但是吸收反而是比較不好的。」
健保制度讓醫療負擔減輕,但民眾仍常以保健食品搭配。不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購買保健食品前最好還是徵詢醫師或營養師的專業意見。
年輕人也關注!保健食品討論度大增
保健食品已成為民眾日常保養的選擇之一。社群數據分析公司產業分析師陳貞樺分析,近三年的保健品網路聲量,在2020年的時候,聲量大概落在10萬篇左右,2022年已經成長到突破30萬,甚至來到35萬篇。
藉由大數據了解保健食品關鍵字的活躍程度,發現社群平台裡,社會新鮮人開始注重身體保健。陳貞樺提到,討論增加最多的成長率其實是Instagram,也就是年輕人最常使用的社群平台。
過往認為熟齡或銀髮族是保健食品的主力客群,現在透過大數據發現,年輕人是新興族群。(圖/獨立特派員)
傷了荷包又傷身!小心誇大不實的廣告
食品與健康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支柱,但若吃到危害人體的「保健食品」,可以說是傷荷包又傷身。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榮達說:「網路購買的(保健食品),出問題的會比在一般店面購買的多一些,一般如果是貿易商進口的話,至少主管機關有把關的制度,跟代購購買的話,基本上不會抽驗。」
歸納違規廣告四大常用手法,包含標榜特定成分、恐嚇及暗示作法、使用前後的比較、使用心得。消基會建議民眾盡量挑選符合《食安法》規定的商品,無論是食品或健康食品,如果誇大、宣稱醫療效能,依法可裁處罰款3萬到200萬,而食品違規廣告,也可以在食藥署的網頁進行查詢。
衛福部食藥署企科組一年監控兩萬多件食品廣告,提供民眾簡易的辨識方法。組長許朝凱說:「它有時候會講到更深入一點,比如你的細胞、血管會怎麼樣,有做一些動畫,然後又畫到血管、心臟、骨頭,基本上有九成以上都是違規的。」
民國88年制定《健康食品管理法》,將健康食品保健功效正面表列,不能誇大、易生誤解。(圖/獨立特派員)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鄭維智副組長表示,能夠符合健康食品的重要關鍵是:這個健康食品必須要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而這個功效必須要有科學的實證,而且經過確認之後,由政府查驗登記許可,才能給小綠人的標章。
要辨識國家認證的健康食品,除了「健康食品」字樣、找到小綠人標章、許可證字號之外,民眾也可以到食藥署網頁查詢審核通過的商品。(圖/翻攝自網路)
如何買到健康?保健食品千萬不要亂吃!
保健食品的風行,也許與國人對藥物的認知有關。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張瑞廷說:「很多民眾的心態是因為覺得西藥感覺很傷身體。」張瑞廷也提醒,像是腎功能比較差的病人,就比較不適合隨意補充保健食品,可能會導致所剩無幾的腎功能變得更差。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洪冠予也提到,一般人會買健康食品,期望是買到健康,不見得是真正生病了,如果有這樣需求的時候,還是要先知道:到底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保健營養食品是維持健康的選項之一,不過每個階段身體的需求不盡相同,所需要的營養素也各有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妥善保存,才能真正「吃得健康」。
(※鄭淑文 劉建邦/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