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桃園埤塘華麗轉身,成為生態滯洪公園
身為千塘之鄉的桃園,在今年啟用了一座有著「地下宮殿」之稱的龍山埤塘生態公園,平日是散步休閒的場所,一旦遇到汛期,可以貯留大約七萬多立方米的水量。早期埤塘作為農業灌溉使用,隨著都市發展逐漸荒廢,每個時代的主流思維,左右了埤塘的命運,也決定了它未來的面貌。 埤塘消失中 灌溉水路成淹水主因 對於千塘之鄉,已故導演齊柏林有著這樣的形容,「宛如散落一地的水晶,閃閃發光。」根據歷史記載,桃園埤塘數量曾經高達八千八百多口,一個世紀之後只剩下兩千八百多口。 桃園市水務局副局長耿彥偉表示,埤塘早年主要是灌溉功能,因為石門水庫興建完成,這些埤塘就漸漸失去它的功能。 台1線靠近內壢段的埤塘,在日治時期就有記載。民國45年,桃園魚殖管理處成立之後,作為養殖之用。(圖/獨立特派員) 一旁的魚管處分線,也就是埔心溪支線。早期的灌溉水路,現在卻成了鄰近社區和下游的淹水來源。桃園市水務局副局長耿彥偉表示,上游的部分承接內壢後站的一些雨水逕流,這些雨水逕流進到灌溉溝之後,超過灌溉溝容量,就會造成溢淹。 根據水務局估算,上游集水區面積將近六平方公里。都市水泥化的結果,一旦遇上了大雨,狹窄的水道承載不了大量的雨水逕流。(圖/獨立特派員) 埤塘成為滯洪公園地下宮殿盼解決淹水難題 埔心溪支線這一帶地勢低窪,內外水夾攻下,積水難以宣洩。因此桃園市水務局在魚管處舊址施作滯洪公園,解決周邊社區以及下游淹水問題。這座龍山埤塘生態公園,平日作為民眾休閒使用,豪大雨期間就成為滯洪空間,不僅如此,在這片草地之下,還有一座地下宮殿。 因為旁邊的地下水面較高,地下宮殿長年處在有水的狀態。而柱子上有很多水平線的痕跡,其實就是前一次滯洪留下來的痕跡。(圖/獨立特派員) 桃園市水務局副局長耿彥偉說:「過去魚管處埤塘的部分,跟魚管處分線兩個結合做滯洪池,透過溢流的方式進到這個滯洪池。」 當雨量到達一定程度,「地下宮殿」會蓄滿水達到2.87萬立方米,當水滿之後,則會溢淹到上池的滯洪池。(圖/獨立特派員) 整個滯洪池被廊道所包覆,特別的是,裡面的結構並不是水泥,而是由「雨水積磚」所取代,讓地下滯洪池的蓄水率可以從65%上升到95%,根據施工單位提供的數據,還可以在施工過程減碳812噸。 施工單位環工計師黃郁婷說:「它是由大概70%的回收材,30%的新料去混合而成,蓄水空間來自於所有的空隙,只要水進去就可以儲留在這裡。裡面是雨水積磚,水的進出是很自由、很通透的。所以當前面的滯洪池開始滿起來,水從雨水積磚灌出來之後,也會透過檢修孔,水再慢慢地漫過來。」 千塘之鄉的前世今生學校推「埤塘學」課程 這天,武陵高中師生特地前來參訪這個不同於其他埤塘的「地下宮殿」。原來,在這間位於桃園的學校中,「埤塘學」是一堂特色課程。 武陵高中教師呂宛璇說:「它對我們在歷史或地理上面,其實是有意義跟先人的智慧。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個奠基底下去讓學生思考,我不一定要把一個東西砍掉重練,而是可以在它本來的基底底下去想,可以怎麼樣讓它有新的發揮。」 另一位教師胡后宜也認為,透過埤塘為什麼存在,以及它的過去、現在、未來,希望從這門課程中,引動學生一些關心周遭事物的起點,埤塘學就是以這樣為目標。 武陵高中埤塘學課程師生,認真聆聽解說,了解這座地下宮殿的前世今生。(圖/獨立特派員) 滯洪工程導致埤塘景觀消失 符合成本效益嗎? 未來滯洪公園旁還要再建造活動中心和遊客服務中心,這樣的建設受到當地居民歡迎。不過,研究桃園埤塘20年的陳其澎教授卻有工程以外的思考。 中原大學退休教授陳其澎表示,做工程就是把原本的生態,包括昆蟲、鳥類、植物的棲地破壞了,然後重新復耕一批新的植栽,它當然也是一座公園,可是卻失去了埤塘景觀原本具有的那種美景及特色。陳其澎認為,過度水泥化以及是否符合成本效益仍有待觀察。 埤塘曾經是時代的產物,又被時代所掩埋。如今,人們要賦予埤塘什麼樣的面貌,走向下一個時代? (※婁雅君 袁宏書/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政治經濟
主題
卓越大賞-前瞻的代價
《八千億博未來》 根據朝野角力後的版本,前瞻建設一共有七大項目,包含城鄉建設、水環境、軌道、數位建設、綠能、改善少子化及食安建設,不過這七大領域到底有沒有前瞻性?能不能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都倍受外界質疑。獨立特派員從各個領域實際檢視這個攸關全台未來的法案,首先就從這八年八千億的特別預算看起。 《綠能本色》 根據台灣的條件,太陽光電和離岸風力是最主要的兩大方向,其中太陽光電要達到20GW,而離岸風力要達3GW,綠能可說是前瞻基礎建設的重要工程。其中要在台南高鐵特定區蓋一座沙崙綠能科學城,就佔了綠能經費的四成。究竟這座綠能科學城最主要是做什麼?台灣要發展綠能重要關鍵在哪裡?前瞻綠能計畫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問題呢? 《我們要捷運》 這次前瞻建設中,新竹市也提出環線輕軌的計畫,而在基隆到台北之間,還計畫引進國外結合傳統鐵路既有路線的Train-Tram系統,到底這些系統要怎麼蓋?可不可行?還有蓋了之後養不養得起恐怕才是最需要關心的重點。 《高雄軌道》 前瞻計畫通過後,高雄將有更多軌道建設推動。總體來說,高雄已經有兩條捷運。正在施工的有輕軌,未來還有捷運往北延伸與黃線。究竟高雄現在如何規劃?已經營運的高捷又帶來哪些啟示? 《水的明天》 在前瞻計畫中的水環境建設,總共超過2500億的經費,包含水與發展、水與安全、水與環境三個大項。不過仔細檢視這些項目,大多仍屬於基礎建設,社會所期待的前瞻性項目,反而編列的不多。如何透過政策鼓勵再生水發展,將為下一個世代的水資源找到解答。 《汪洋中的未來》 台灣每次颱風或豪大雨來襲,淹水就成了許多縣市的最痛。都市水患已經是近年來全世界的治水難題。不過近年來有一種海綿城市的概念,不斷被提及,而透水性鋪面,就是海綿城市其中重要的一環。近年來豪大雨越來越頻繁,該如何與遽變的年代共處,前瞻計畫的治水思維,需要納入更多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