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國人愛吃保健食品,如何食用要留意!
你知道保健食品與健康食品有什麼不同嗎?為何保健食品不可宣稱療效、健康食品可稱療效?健康食品有哪13種保健功效?部分保健食品的廣告過於誇大功效,又有哪4大常見手法?民眾愛吃保健食品,希望能買到健康,但絕對不是吃就越多越健康,到底怎麼吃才正確呢? 保健食品、健康食品大不同!你真的知道怎麼吃嗎? 透過保健食品維持健康、補充營養素已是日常選項,但貨架上的保健食品種類、品牌繁多,你分得出: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藥品,這三者有什麼不同嗎? 藥品、健康食品、保健食品聽起來有些相似,實際上卻有極大差別。(圖/獨立特派員) 藥師李欣學說:「一般民眾會認為他所買到的食品都是藥品,但食品補充,並不會產生藥品的副作用,因為食品不具療效,藥品是具有療效的。」 坊間說的「保健食品」其實就是一般的食品,例如標示含有礦物質或維生素、以錠狀或膠囊等型態販售的營養補充品,外盒都有特別標示「食品」字樣,雖是食品也有每日建議攝取量。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蔡一賢說:「有些營養素之間是彼此可以合作的,有些彼此之間是會排斥的、會對抗的。我們在補鈣跟鐵的時候,會把時間給錯開,不會一起吃。避免到腸子後,兩種營養素競爭吸收,以致於雖然補的量是大量的,但是吸收反而是比較不好的。」 健保制度讓醫療負擔減輕,但民眾仍常以保健食品搭配。不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購買保健食品前最好還是徵詢醫師或營養師的專業意見。 年輕人也關注!保健食品討論度大增 保健食品已成為民眾日常保養的選擇之一。社群數據分析公司產業分析師陳貞樺分析,近三年的保健品網路聲量,在2020年的時候,聲量大概落在10萬篇左右,2022年已經成長到突破30萬,甚至來到35萬篇。 藉由大數據了解保健食品關鍵字的活躍程度,發現社群平台裡,社會新鮮人開始注重身體保健。陳貞樺提到,討論增加最多的成長率其實是Instagram,也就是年輕人最常使用的社群平台。 過往認為熟齡或銀髮族是保健食品的主力客群,現在透過大數據發現,年輕人是新興族群。(圖/獨立特派員) 傷了荷包又傷身!小心誇大不實的廣告 食品與健康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支柱,但若吃到危害人體的「保健食品」,可以說是傷荷包又傷身。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榮達說:「網路購買的(保健食品),出問題的會比在一般店面購買的多一些,一般如果是貿易商進口的話,至少主管機關有把關的制度,跟代購購買的話,基本上不會抽驗。」 歸納違規廣告四大常用手法,包含標榜特定成分、恐嚇及暗示作法、使用前後的比較、使用心得。消基會建議民眾盡量挑選符合《食安法》規定的商品,無論是食品或健康食品,如果誇大、宣稱醫療效能,依法可裁處罰款3萬到200萬,而食品違規廣告,也可以在食藥署的網頁進行查詢。 衛福部食藥署企科組一年監控兩萬多件食品廣告,提供民眾簡易的辨識方法。組長許朝凱說:「它有時候會講到更深入一點,比如你的細胞、血管會怎麼樣,有做一些動畫,然後又畫到血管、心臟、骨頭,基本上有九成以上都是違規的。」 民國88年制定《健康食品管理法》,將健康食品保健功效正面表列,不能誇大、易生誤解。(圖/獨立特派員)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鄭維智副組長表示,能夠符合健康食品的重要關鍵是:這個健康食品必須要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而這個功效必須要有科學的實證,而且經過確認之後,由政府查驗登記許可,才能給小綠人的標章。 要辨識國家認證的健康食品,除了「健康食品」字樣、找到小綠人標章、許可證字號之外,民眾也可以到食藥署網頁查詢審核通過的商品。(圖/翻攝自網路) 如何買到健康?保健食品千萬不要亂吃! 保健食品的風行,也許與國人對藥物的認知有關。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張瑞廷說:「很多民眾的心態是因為覺得西藥感覺很傷身體。」張瑞廷也提醒,像是腎功能比較差的病人,就比較不適合隨意補充保健食品,可能會導致所剩無幾的腎功能變得更差。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洪冠予也提到,一般人會買健康食品,期望是買到健康,不見得是真正生病了,如果有這樣需求的時候,還是要先知道:到底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保健營養食品是維持健康的選項之一,不過每個階段身體的需求不盡相同,所需要的營養素也各有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妥善保存,才能真正「吃得健康」。 (※鄭淑文 劉建邦/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專欄
逆轉糖尿病之島!如何從生活習慣改善糖尿病?
台灣的洗腎率高居世界第一,洗腎者有一半都是因爲糖尿病引起。令人擔憂的是,糖尿病患者如果沒能控制好血糖,就像身體大小血管長期泡在糖水裡,容易產生許多併發症。看看台灣各地的醫師及營養師,如何透過改變飲食及生活型態,來翻轉糖尿病危機。 台灣已成洗腎之國 近半數為糖尿病引起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洗腎人數已高達9萬6千人,洗腎盛行率高居全球第一,而其中竟有將近一半是因糖尿病引起。台灣的糖尿病患者有250萬人,若再加上屬於糖尿病前期的500萬人,全台灣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體內血糖都高於正常值。 輔大醫院腎臟科主任朱培倫表示,目前有將近46%末期腎病變是由糖尿病造成的,早期的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完全沒有任何症狀,所以許多病人在診斷出糖尿病時,也許都已患病一段時間,腎臟功能都到晚期了。 由於糖尿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容易被患者忽視,飲食沒有節制,進而導致血糖無法控制。 除了飲食習慣,很多糖尿病人也對治療有錯誤觀念,認為糖尿病的藥吃多了會傷腎,不願意按時吃藥。導致身體的大小血管長期處於高血糖,就像泡在糖水中,容易產生許多併發症,像是中風、心肌梗塞或是眼睛、腎臟等多種病變。 在糖尿病共享門診中,專業人士和病友們共同討論糖尿病相關議題。(圖/獨立特派員) 如何破除迷思? 共享門診成糖友交流平台 在南投埔里一間診所,招牌上寫著「生活習慣病診治中心」,也就是專門醫治糖尿病、腎臟病以及痛風等慢性病。這裡不光看病給藥,最重要在於想辦法幫病人改變生活習慣。 幾位糖友圍坐,共同討論日常生活有哪些食物會影響血糖。有別於傳統看診模式,這種糖尿病共享門診是由醫師、營養師、護理師以及多位病友,以共同討論、經驗分享的方式,協助病友認識、了解糖尿病的各種問題。 很多人都以為高血糖是因甜食吃太多所引起,忽略了米飯和地瓜這些澱粉食物,經消化分解,最後也會轉化成葡萄糖。罹患糖尿病不代表不能再吃美食,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哪些食物是含醣類,才能控制好總醣量的攝取。 營養師林依婷說,病友可能以為是甜食才會造成影響,但其實全榖雜糧類含有醣分,也會對血糖造成影響。而營養師依照每位糖友不同的狀況,給予客製化的飲食建議。 在共享門診中可以了解病友真正的問題,更有助於破除迷思。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宏麟提到,許多病友抗拒打胰島素,覺得打下去就戒不掉,或是眼睛、腎臟壞掉。因為打針後就要洗腎或是眼睛出問題,就會讓病人聯想到,是不是打了胰島素才變這樣?其實不是,會造成這些問題的還是血糖本身。 很多糖尿病友年紀比較大,身體肌肉逐漸流失,對於平常不愛運動的長輩,陳宏麟也在診所開設銀髮健身俱樂部,利用專業銀髮健身器材,增強長者肌力。 營養師拍攝影片,解說如何烹調兼具健康與美味的菜餚。(圖/獨立特派員) 診所醫師投入衛教 教病友從日常生活控糖 一間位於宜蘭羅東的診所,只單看一科糖尿病,卻請了8位營養師及8位護理師,龐大團隊陣容,為的是要教糖友如何成為控糖高手。樓下的診所看病,而樓上還有一個溫馨的小廚房,打上燈光,瞬間變成攝影棚,有營養師主持,教大家健康美味的減醣祕訣。 診所醫師游能俊坦言,衛教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因為聽的人總覺得又在嘮叨。他試著換個方式,讓大家知道糖尿病的飲食,也能在餐盤裡看起來美味可口。 關於衛教,游能俊說:「我們多提供一個管道,因為這個很少人在做,如果我們再不做,它等於零,大眾就不容易接受到訊息。」 糖尿病友林先生表示,游能俊醫師會針對病人飲食、運動各方面來了解,林先生病了28年,長期下來也吸收到很多知識。「有時候人家說你什麼東西不能吃,我說都可以吃,只要量控制好就好。」 由健身教練線上教學,讓糖友在家可以邊看影片,邊做運動。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最怕的是當血糖控制不住所產生的併發症。糖尿病光靠藥物並不能完全有效控制血糖,想要成功控糖,就得從改變開始。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