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民間團體籲修法 少事法的矯正機制如何進行?
2023年12月底新北市發生一件校園傷害案件,喚醒社會關注校園安全的議題,民間團體也呼籲重新檢討《少年事件處理法》,更希望針對前科塗銷這項規定進行修法。不過《少事法》是一部相當特別的法律,從立法意旨、執行程序到司法養成都獨樹一格,該如何取得平衡成為一大挑戰。 校園傷害衝擊社會 《少事法》成關注焦點 2023年12月底新北市發生一件校園傷害案件,一名國三學生與同學發生衝突,持刀攻擊對方,造成對方傷重不治。帶著團隊,徐妮妮走上從未想過的公民倡議之路。 徐妮妮透過網路集結了許多志工,展開遊說及連署行動提議修法,希望保護到更多的孩子。(圖/獨立特派員) 孩想陪你長大總召徐妮妮說:「其實《少事法》對少年的保護,我們都覺得太過縱容,我們正在提議修法,要保護到更多孩子。」 在東吳大學法律系任教的黃鼎軒表示,和以懲罰以及犯罪預防為目的的《刑法》不同,《少事法》第一條就闡明了保障、調整以及矯治的立法意旨。 少年案件之中,少年刑事案件主要針對年滿14歲、未滿18歲的觸法少年。少年保護案件針對的是曝險少年,年齡層擴及年滿12歲、未滿18歲。(圖/獨立特派員) 獨樹一格的《少事法》如何改變非行少年? 少年容易面臨的犯罪風險,包括經常與有犯罪習性的人交往、經常出入少年不當進入的場所、經常逃學或逃家、參加不良組織等七項行為,不過這些曝險行為卻在2019年《少事法》修法中刪除前四項。 其餘三種曝險行為,也在2023年新制上路後,不再直接送少年法庭,改由各地少年輔導委員會先進行輔導,有必要才會列為少年保護案件移交少年法庭。(圖/獨立特派員) 在少年案件中,刑事案件的審理,法庭設置與一般法庭相似,會有上方的法官席,以及分列兩邊的原告與被告席。不過少年保護案件的審理,法庭設置則相當不同,座位採水平放置,包含當事少年都能參與發言,凸顯少年法庭著重彼此討論的協商式審理精神。 此外,在少年案件中,無論是刑事案件或是保護案件,審理時的重要參考是審前調查報告。東吳大學法律系專任助理教授黃鼎軒說:「我們會調查他的成長背景,去了解說到底是哪一些原因會有犯罪的情形。」 而在開庭前的審前調查期間,少年會有兩個去向。黃鼎軒表示,第一個方式是責付,把少年託管給家長、法定代理人,如果他只有一個人,法官就會考慮把他收容到少年觀護所裡。 目前台灣有16所少年觀護所,類似未成年版的收容所,大部分時間都是集體生活,必須上各種講座以及法律常識等相關課程,也提供心理諮商及輔導資源。少年在少觀所生活期間的鑑定報告,會與審前調查報告一併成為法官裁決的重要參考。 少年事件的處置,有刑事處罰及保護處分兩種。位於高雄的明陽中學,是國內唯一一所收容受到刑事處罰少年的矯正學校,受到刑事處罰的少年,會被送至矯正學校中的明陽中學。 保護處分則有四種措施,其中最輕微的是訓誡,再來是保護管束。如果當事少年的環境不利於少年,可以採取安置手段。約束力最強的則是感化教育,也就是送到矯正學校。(圖/獨立特派員) 在矯正學校裡,學員必須過團體生活,生活上會受到許多管理及約束,白天的課程除了一般學科之外,還有許多技能及通識課程。矯正學校近幾年也大幅強化輔導量能,不過教師員額卻存在缺口,實際的教師員額,都沒有達到編制員額。標籤化成為教師進入矯正學校執教的最大阻力,也是矯正學校尋求資源挹注會遇到的障礙縮影,而也大幅影響矯正學校的功能發揮。 《少事法》前科塗銷釀爭議 尋求平衡成關鍵 《少事法》中明定,處分執行結束後,資料必須塗銷,也形同少年沒有前科紀錄。不過,民間團體認為,這項規定不但成為不法分子利用少年的工具,也不利後續追蹤輔導機制的建立。 孩想陪你長大總召徐妮妮說:「如果完全塗銷的話,就只有法院有存檔,我們認為社工跟校方,應該要有認知,才有辦法把真正需要的資源給他。」 然而塗銷機制,卻是少事法立法意旨的重要呼應。東吳大學法律系專任助理教授黃鼎軒說:「假設少年被矯正得很好,出來之後,旁邊的人都不給他機會,那他怎麼辦?塗銷是保障少年在未來的人生當中,還有一次可以重返社會的機會。」 針對司法少年設置的《少事法》成為民間修法倡議重點,然而建立更完善的保護機制,才是法理專業與庶民倡議能否尋求平衡的關鍵。 李婕綾 / 採訪報導張智龍 / 攝影黃心亮 /整理報導 黃郁婷/編輯
專欄
矯正機關開職訓課,協助司法少年重返社會!
對司法少年來說,復歸社會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其中職能探索及培訓更是少年輔導工作的重要項目。而近幾年針對司法少年的職能培養也跟過往有些不同,除了一技之長外,更講究就業導向。矯正學校之一的明陽中學以及台北少觀所,如何提供司法少年的職業培訓? 把路考搬到校園!矯正學校協助學生取得駕照 由外面控制開啟的小窗口,是在寢舍內用餐時的取餐口。寢舍的房門外,有著三道鎖,平常上的是中間的簡易鎖,上下兩道大鎖只是備而不用。矯正學校之一的明陽中學,雖然名為學校,但依然有著戒護管理的特殊性,不過比起戒護管理,校方有更費心的難題。 矯正學校的學生都是司法少年,假釋或期滿離開學校後的第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求職謀生,然而他們要找工作卻不容易。明陽中學校長涂志宏也提到,即使要送外送,也必須要有機車駕照,但是很多人進來服刑前,就已經積欠許多交通罰款,在沒有能力償還、不去參加道安講習的情況下,也無法取得駕照。 為了讓學校中因各種原因,導致無法有駕照的學生可以多一個職業選項,校方想出了一個辦法。涂志宏說:「我們學校會主動跟高雄監理站提供額外服務,讓他們來這邊上道安講習,把整個路考的設備移到學校來,取得正式的駕照。」 學校透過與監理站的合作,解決了學生考取駕照的難題。(圖/獨立特派員) 職能探索課程 讓司法少年找到一技之長 這一天,明陽中學開設了新的職能探索課程。「室內配線實務」課程從認識工具器材開始入門,學校的目標是要協助學生未來可以取得相關證照,多一分職場競爭力。 加入配料、大火快炒,中餐是明陽中學最受歡迎的實用技能項目。(圖/獨立特派員) 目前學校內開設了超過五種職能探索課程,而所有的課程都會以就業為導向做滾動式調整。明陽中學的大布告欄上,貼滿了就業與生涯相關的活動資訊,對職涯的強調,為的是少年離開學校後,也可以安身立命。 除了矯正學校之外,職業探索課程也被帶入少年觀護所內。這一天的職業探索,要介紹的是過去從未在少觀所內分享過的行業。第一次將工班課程帶進少觀所,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請來資深的工班師傅講課,除了工作介紹和經驗分享,也強調職業前景。這一天,安排了兩個班級上課,學生們反應相當熱烈,也意外發現不少孩子都接觸過工班工作。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工班師傅楊宏鑫說:「其實他們也很有興趣,希望他們以後出去的話,能去接觸到這些工種,因為他們如果不是讀書的料,當然就要學個一技之長。」 除了進少觀所講課,楊宏鑫也是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工班課程的職培師傅,常常帶著工班課程的學員到工地現場教學實作。(圖/獨立特派員) 撕下標籤 司法少年職培的未來? 這一天負責職培的社工也到現場訪視。無論是哪一種職業課程,實際訪視是讓學員持續學習的重要推力,而在第一線社工的觀察中,工班課程對學員,有相當高的誘因。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新北市少年培力園社工王庠茗說:「工班有一個滿大的特點,就是日領薪水,對少年來說,他們可能會有經濟的需求,日領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除了經濟誘因,職業的特殊現況也有利學員參與。施作過程中,必須有的協調溝通,也有助於提高學員的社交技能。而這一天學員們進行實作練習的場所也很特別,協會在今年一月取得新場地,計畫將服務範圍從原本的雙北擴及桃園地區,未來新的據點除了提供司法少年進行職能探索及培訓之外,也希望可以連結社區。 雖然已經針對新據點擬定了相關計畫,不過所有的設施、設備,都還無法就定位。不只資金困難,要改變現況的障礙也很高。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說:「司法少年就是社福體系中的弱勢,社會大眾比較難去理解背後的原因、脈絡,所以溝通的過程比較辛苦,因為非常多的標籤。」 關懷更生少年,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祕書長江元凱也說:「如果他到了成人階段,再是一個犯罪人的話,他就很難矯正。青少年的可塑性最大、影響也很大,改變了之後,他更願意回頭來關懷其他有問題的孩子,或者願意為這個社會多做一分貢獻。」 在就業導向的考量下,缺工產業成了司法少年職能培訓的重點產業。不過也因為缺工,可以到第一線上課的職人師資相當不好找,需要更多業內人士願意參與,司法少年的職培才能走得更順利。 李婕綾 / 採訪報導張智龍 / 攝影 黃郁婷/編輯
專欄
一家咖啡館,如何讓司法少年再出發?
司法少年一旦處於沒有升學、也沒有就業的雙失狀態,重新落入犯罪系統的機率就會相對提高。但是要讓司法少年回到學校或留在職場上,卻相當不容易。不但要用心,還得有足夠的後援系統支持。位於台北市的「未來咖啡」透過職務訓練,幫助司法少年復歸社會。 如何從建立工作守則開始 搭起司法少年的復歸橋梁? 從備料到烹煮,在未來咖啡館超過半年的學習,小嵐為自己的職涯找到新的可能。然而,在咖啡館工作,並非只是為了學習一技之長而已。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認為,只要作息穩定,不管之後要復歸社會,回到學校念書,還是到一般職場工作,相對來講都會比較順利。 在咖啡館工作,有許多規定被嚴格執行,連廚房白板上也寫了許多備忘守則,這些規範背後,要學習的是約束與負責。 未來咖啡館經理洪國瀚說明,有可能之前司法少年沒有工作經驗,或者是本身作息不是很穩定,透過這些規範,可以調整自己作息,比較規律上下班,在工作當中也會比較負責任,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希望,員工能學到一些跟人應對進退的態度,例如在職場裡面要怎麼待人接物,還有職場的禮儀,以及要怎麼做才能成為一名好的員工,讓他們可以慢慢與社會銜接上。 打了卡,在全員到齊開始晨會之前,先將咖啡館大致整理一遍,透過每天的工作,培養固定的作息時間。(圖/獨立特派員) 避免司法少年再度落入黑暗 協會如何因應? 未來咖啡館的員工大部分是涉入司法案件的少年,咖啡館是他們從少年觀護所回到學校或是社會的中繼站。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表示,這邊的孩子滿多都是司法系統轉介過來的,或是說有些是中輟、中離生,屬於未升學、未就業的狀況。這樣的話,他的保護官,或是他的社工就會把他轉介過來協會這邊評估,評估來這邊工作。 阿富兩年多前從咖啡館畢業,目前回到學校念書,專業科目是社工。 阿富坦言,自己的經歷比較特別,可能算是社工裡面少數有這樣經驗的人。所以如果能夠學習到社工專業,再回到第一線的話,會滿有幫助的。 希望將自己過去的經歷變成幫助別人的能量,這一天,阿富回到咖啡館,要陪伴孩子吃一頓「接風餐」。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解釋,接風餐就是孩子出少年觀護所後的第一餐。他希望是由協會來請客,而不是過去的黑道大哥。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孩子可能就會很難回頭了。 用餐過程不談論嚴肅的話題,純粹為了攔截少年與過去生活的聯繫,也是接風餐最重要的意義。 除了制式的宣傳詞,小林還自動加上地點指引,實際街頭表現比練習時更優異。(圖/獨立特派員) 司法少年生活重建不易 盼能與社會重新接軌 司法少年在重建生活過程中,除了白天的活動,夜晚的休息也是需要關注的議題。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分析,許多孩子都是因為家庭失功能,才會開始有逃家、逃學的情況發生。因為如果沒有相對資源去處理家庭的問題,他有可能流落街頭,面臨到法律上的問題。 對家庭失功能的司法少年來說,安穩的生活空間,是重建生活的重要基礎,不過目前國內資源較為不足。 陳彥君解釋,因為青少年發展性的需要,所以需要的照顧人力,還有個別議題的輔導需求、情緒上的輔導需求都會比較重要。所以這方面的人力是比較缺乏的,組織也比較少。 為了不讓犯罪的過去與少年聯繫,咖啡館採用外送便當的策略度過疫情衝擊,對未來也有更多期許。 陳彥君坦言,用一家咖啡廳來包裝,是因為想要去機構化、去標籤化。希望客人走進來之後發現這個餐點好吃,我們的工作人員服務得非常好。然後才知道說,原來這是一間有故事的咖啡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希望用這樣的理念,讓這些孩子跟社會大眾不會距離得這麼遙遠。 透過餐點,送餐者與社會有了新的聯繫,送出的每一份餐點,都是對司法少年的培力,也是對生命改變的參與。 (※李婕綾 張智龍/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