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演唱會公安怎麼做?代表性多功能場館安全比一比【獨立特派員】
萬真彣 黃政淵 鄭仲宏 / 採訪報導黃郁婷 / 整理報導獨立特派員走訪了三個也常常辦演唱會的多功能體育場,一個是高雄國家體育場,容留人數跟大巨蛋接近;另外還有高雄巨蛋及台北小巨蛋,同樣都是密閉場館。了解他們如何管理大型活動的公共安全,以及場館發生事故時,有哪些設施可以自保,又該如何配合人員應變。高雄世運滿座超過5萬人! 緊急狀況怎疏散? 高雄國家體育場(世運主場館),是台灣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體育場館。這台灣最大的戶外體育場,占地19公頃,座位多達5萬5千席,是和台北大巨蛋的容留人數最接近的場館。 因應多元突發事件的公共安全管理,世運邀集500名相關單位人員,演練民眾疏散、安全維護,及傷患後送等情境。 高雄市運動發展局長侯尊堯認為,相較於過去單點單線的SOP,目前各單位是走到彼此之間的磨合。 緊急疏散大多是多點多線的動態事件,隨著事故演進,各單位如何互相銜接任務,是這場演習的目的。 侯尊堯局長說明,如何引導民眾離開這個場地,地面上或者是走道上,相關的燈飾也協助引導。 寬敞廊道,也能同時運送傷患擔架,上場外救護車。而世運場外,周圍空曠,有更足夠的疏散避難空間外,也能讓相關車輛待命。 侯尊堯局長分析,場外是一個完全沒有障礙的外環道,所以讓所有救難或相關必要的車輛,都能夠快速準確到特定出口。 回顧今年9月,日本搖滾樂團ONE OK ROCK在世運開唱,場內外人數破6萬。 市府統計,當晚6萬人,在25分鐘內清場,75分鐘完成疏運。 高雄巨蛋大型密閉空間 防火措施怎麼做?2004年,高雄巨蛋由漢威巨蛋公司以BOT模式動工興建,2008年啟用,是座6層樓的多功能綜合體育館,容留人數只有大巨蛋的約四分之一,1萬5千人。進到高雄巨蛋主場館,它和台北大巨蛋一樣,是室內密閉空間,萬一發生火災,會在裡面悶燒。高雄九太巨蛋公司總經理李振妮解釋,高雄巨蛋的屋頂有圓弧形的設計,有蓄煙的功能;在屋頂的下方有自動排煙口,可以直接排煙。當緊急事件發生的時候,可以爭取更多時間來讓民眾避難。若發生火災等事故,工作人員會依實況緊急廣播。而關於演唱會緊急廣播的細節,專家做出提醒。活動工程技術專家謝寅龍直言,要指揮觀眾疏散,其實演唱會的音響才夠大聲,通常安全疏散的音量是蓋不過演唱會的聲音。而能進行這些控制是誰的權力?現場的指揮官是誰?能不能控制好現場?都是需要事前規劃的細節。 演唱會尾聲,會有彩帶、愛心氣球等道具落下。但這些效果,其實是常見的風險因子,容易引起火災或混亂。因此工作人員在開唱前,都得參與緊急避難訓練。全台首座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小巨蛋 防焰機關怎運作?每場演唱會開始前,台北小巨蛋的工作人員會拉出舞台附近消防栓箱的水帶,以備不時之需。舞台搭建的球場層場內,也放了至少10支滅火器。還有活動式逃生標示,方便依活動的不同,彈性調整吊掛位置,讓疏散動線更明確。樓上觀眾看台區,有3支放水槍,一偵測到火源,會自動鎖定、撒水撲滅。寬達4公尺的逃生出口周圍,掛的是有防焰證明的布幕。專家提醒,舞台布幕也得是同樣標準。活動工程技術專家謝寅龍說明,因為舞台上面,如果設備有任何意外的時候,防火布幕一降下來,煙、火通通隔離在舞台後面,觀眾不會受到影響。逃生口外,有清楚的消防設施配置圖;下方滅火器放進底座,避免被踢倒不見,或絆倒民眾。大型群聚活動的公共安全,每個環節都必須非常嚴謹。台北小巨蛋和高雄巨蛋,有較豐富的演唱會公安管理經驗,無奈容留人數太少;高雄世運場地夠大、公安軟硬體也齊備,但卻是露天空間。台灣的確需要像大巨蛋這樣的大型室內場地辦演唱會,但對比其他場館的公共安全機制,大巨蛋開唱,真的準備好了嗎? 延伸閱讀大巨蛋將迎來首場演唱會,場館安全問題備受質疑!大巨蛋安全管理資訊不透明,公共安全如何保障?
專欄
鋰電池火災頻傳,安全使用指南看這邊!
林珍汝 賴振元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 上個月南韓發生鋰電池工廠大火,奪去23條人命,震驚全世界。台灣每年也都有100件左右的鋰電池火災。當我們生活從手機、電腦、行動電源到交通工具,都已經離不開鋰電池,如何安全使用顯得格外重要。一起透過拆解鋰電池,來了解它的危險性,以及如果發生起火意外,該如何應變。 充電到一半突然起火?鋰電池暗藏危機! 在台灣,鋰電池火災頻傳,手持電風扇、行動電源裡面多數都是裝著18650鋰電池,有的是插著電源充電卻突然起火,還有微型電動二輪車在沒插電的情況下突然開始冒煙,爆炸燒起來。 台灣鋰電池火災從2020年開始,突然大幅增加,每年都有100件上下,2023年發生91件。(圖/獨立特派員) 前消防署災害管理組長林金宏說:「鋰電池的燃燒反應非常猛烈,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有毒氣體,它本身會產生氫氣,所以不需要外來氧氣的供給就會持續擴大。」 專家實地拆解,各種鋰電池是由一顆一顆的小型電池焊接而成,裡面一片正極、一片負極,中間夾著電解液,一層一層疊起來,而在電解液中間,還有一層保護安全的隔離膜。 明志科技大學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副教授黃道易說:「灰色隔離膜破掉或損壞,銅枝晶就會跑出來,貫穿在正負之間,就容易形成短路。」 鋰電池起火有多危險?意外發生如何自救? 鋰電池雖然都有外殼保護,但受到撞擊或穿刺,都可能導致內部的隔離膜破裂。尖銳的工具一戳,鋰電池就開始冒煙,代表內部已經短路,而電池角落以工具破壞,模擬重摔在地,也立刻噴出電解液。 電解液活性大、洩漏就會產生氧化反應,並釋放大量的熱,鋰電池持續升溫達到熱失控狀態,到底有多危險,專家也以高壓強制充電來模擬。 鋰電池先爆炸、冒火,看似熄滅後繼續通電,又會反覆燃燒,從淺層的慢慢燒出去,熱蓄積到極限值後,在第25次時整個大爆炸。(圖/獨立特派員) 透過熱顯像儀顯示,燃燒期間最高溫達到555˚C,這時候要如何滅掉這小小一顆電池的火?明志科技大學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副教授黃道易說:「最好是整個丟下去水桶,讓鋰類電池直接在水裡面覆蓋掉。」 但如果是很多顆鋰電池起火,就別嘗試想自己救。台北市消防局火災調查科股長鄭楷譯表示,如果鋰電池是一整組的,裡面可能有數百顆組裝成一個鋰電池組,一旦起火了,導致現場有大量的氣體、火焰冒出的話,建議大家以避難逃生為優先。 生活中離不開鋰電池 正確使用很重要  鋰電池火災常常一發不可收拾,不過前消防署災害管理組長林金宏卻表示,傳統的滅火方式已經沒有辦法因應它了,但現在的教育訓練,在這一塊幾乎是空白的。 台灣也有鋰電池製造廠,也有鋰電池倉庫,但依規定只有電解液屬於危險物品,達到一定量必須依法申報。但如果電解液製成了鋰電池,就變成一般性商品,存放不需要申報,由廠商自主安全管理。工廠或倉庫大量存放鋰電池,如何保持安全間隔,發生火災時員工又該如何應變,目前沒有任何規範與指引。 兩年前台灣發生了電動車車禍,也燒出了電動車如何滅火的難題。根據國外文獻,電動車一旦燒起來,至少需要75公噸的水才足以滅火,等於可以給一般人持續淋浴312天,而消防員們擔心的不只是耗水。 台北市消防局隊員黃煜程說:「電池釋放出來的高熱,可能對我們有影響或是會爆炸,而且因為電池都是化學物質,會釋放有毒物。」台北市防災演習時,試過用大型滅火毯,阻隔氧氣,幫助電動車滅火;台東則計畫用擋水板圍成水池,把電動車泡進水裡。 為了對付電動車火災,台北市消防局引進穿刺式滅火系統,把它推進車底,就可以在8公尺外遠端控制救災。(圖/獨立特派員) 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鋰電池,到底該如何使用才安全?台北市消防局火災調查科股長鄭楷譯說:「充放電的情形下,要在通風、散熱良好的環境去作業。要避免鋰電池有碰撞、擠壓或者長期的震動。」 鋰電池如果已經膨脹或異常發熱就很危險,而且切記不要充電一整夜,也要符合正確的充電規格。如果電池異常發熱,甚至出現膨脹、變形,需要妥善回收處理,千萬別把電池直接丟進垃圾桶。 購買帶有鋰電池的電器用品時,可以認明標準檢驗局的合格標章。(圖/獨立特派員) 當鋰電池已經無所不在,這些選購、使用以及發生意外時緊急的應變須知,不只攸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也是公共安全不得不面對的新難題。 黃郁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