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北捷寵物列車活動,真能落實寵物友善嗎?
婁雅君 袁宏書 賴振元 / 採訪報導台北捷運連續兩年舉辦的寵物列車活動,廣受社會歡迎。但有沒有人從動物的角度出發,去思考這項活動的意義呢?大家都喜歡有毛孩的陪伴,只是熱鬧擁擠的場合,適合毛小孩嗎?獨立特派員訪問當天列車上服務的獸醫和諮詢師,透過他們的觀察和建議,重新思考寵物友善的意義。
北捷寵物友善列車 毛孩們搭得開心嗎?
台北捷運第二年舉辦寵物友善列車,這項活動深受飼主歡迎。去年的寵物專車必須事先預約、有名額限制,今年擴大為16個班次,一般乘客也可以搭乘。
貓狗同車,讓不少貓飼主擔心安全問題。今年在活動前夕輿論發酵,北捷將列車分為貓咪列車和狗狗列車。(圖/獨立特派員)
主辦單位和飼主開心迎接毛孩搭捷運,但牠們享受這段旅程嗎?熱鬧的活動符合寵物友善嗎?從捷運上毛孩們的肢體語言,可以看出牠們的緊張害怕。飼主普遍存在一些迷思,忽略了毛孩的感受和需求,讓寵物參加活動,其實也並不代表社會化。
行為獸醫師暨訓練師林瑋真說:「社會化這件事情,在動物很幼年的時候,就會有一個要經歷的過程,而不是說在牠毫無防備跟準備的狀況下,就去做這件事情。」
對動物來說,這些新事物都要經過一個認識、接受的過程,然後才能進入訓練的階段。更別說那些沒接受過籠內訓練,也沒搭過捷運的貓狗,要如何面對這麼嘈雜和擁擠的環境?
帶著貓咪搭捷運的飼主說:「出籠的話,我們比較可以看到牠自由自在,不出籠的話,少了一點點樂趣。」但是,不關籠就真的是寵物友善嗎?對毛孩來說,要適應這樣吵鬧的環境,不僅非常困難,在可愛的外表下,更會讓人低估緊張對貓咪造成的危害,甚至讓牠們暴露在高風險之中。
列車上包含獸醫、寵物諮詢師共有十名工作人員,能即時協助毛孩及飼主。(圖/獨立特派員)
尊重動物身體自主權 飼主該如何對待寵物?
學著尊重動物的身體自主權是很重要的事。多數民眾樂於和毛小孩共乘,也抱持著善意親近牠們,一般認為主人同意就可以接近和觸摸,但是站在動物的立場,牠們同意嗎?
行為獸醫師暨訓練師謝明穎以荷蘭為例,沒有特別標示寵物不能進的地方,多數都可以進入,但是歐洲地廣人稀,社會觀念也和台灣不盡相同。獸醫師張軒祐也說:「我們想要帶動物出來,動物不見得想出來,所以還是要尊重動物,民眾也應該尊重動物的身體自主權。」
而飼主的責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自己的毛孩要自己評估,牠們對於陌生環境會不會懼怕?飼主必須要有能力辨識寵物的情緒。事前做好準備,過程中提供足夠的保護,都是飼主應盡的責任。獸醫師建議,對寵物不離身、不離心是很重要的事。
而貓咪對外在環境更為緊張,貓諮詢師侯慶鴻表示,外出時建議要門對門,盡可能減少外界的刺激,也可以在貓咪的籠外面蓋上一條布,出門之前也可以跟獸醫師討論,給予短效的鎮定藥物或是情緒保健品。
從毛孩的角度出發 思考寵物友善真正意義
台北捷運的寵物友善列車立意良善,但是活動內涵並不符合寵物友善和動物福利。捷運高運量列車共有六節車廂,寵物可以隨選進入,但是對工作人員來說,萬一有突發狀況,難以立即應變。
對更敏感的貓咪來說,貓諮詢師侯慶鴻也表示:「車廂做好環境設置,比如說降噪或者說躲藏處、休息點,加上飼主教育更落實的話,會是一個滿好的活動。」
活動當天,台北市公共運輸處和動保處同場加映狗狗巴士和闖關遊戲,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將寵物友善誤解為熱鬧的玩樂活動。(圖/獨立特派員)
行為獸醫師暨訓練師林瑋真以美國為例,寵物友善必須建立在某些條件之下。林瑋真說:「公車司機本人可以根據現在車上擁擠的狀況跟寵物的隻數,來判斷飼主與寵物能不能上車,或者說寵物在車上,引起了什麼樣的騷動,可以決定寵物要不要下車。」
反觀捷運上,那些緊張的貓狗,都上了車,工作人員也沒有權限做出勸導甚至要求,主辦單位應該讓他們發揮專業價值,並賦予相對應的權利和職責。寵物友善,不該淪為譁眾取寵的政策,從動物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寵物友善的意義。
黃郁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