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盤點台灣產業競爭力!投資環境如何提升?
萬真彣 黃政淵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 台灣正面臨地緣政治衝突、地緣經濟競爭,以及淨零排放轉型急遽性等多重挑戰,如何維持國家產業競爭力,在在考驗著新政府團隊。工商界對台灣的投資環境,提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的五缺,如何解決這五缺,是現在就必須正面迎戰的課題。 台灣產業面臨重重挑戰 新政府如何接招? 總統賴清德正式上任,但台灣產業現況,挑戰重重。首先,是疫情期間被重擊的服務業,雖然逐漸回溫,但專家提醒,有類別發展失衡的問題,若再不重視,恐怕跟不上國際的腳步。 至於倚賴出口的製造業,經濟部公布2023年製造業產值年減11.27%。但台灣經濟學院日前發布今年1月製造業景氣燈號,由去年12月的12.19分,大增至16.04分,是近2年半來最佳表現。 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與系統研究組組長岳俊豪說:「AI、HPC或者是光源器材的部分,可能會相對走得比較快,可是一些傳統的設備類、石化業,相對會復甦比較慢。」 製造業逐漸復甦,卻也伴隨了新的課題,特別是近年,製造業有了新的趨勢。岳俊豪表示,COVID-19之後,也發現半導體對整個製造、新興科技的發展非常的重要,關鍵原物料的發展,也是現在地緣政治底下的新趨勢。 政府大力扶植半導體業 學者呼籲應平衡發展 台灣是全球第二大的半導體供應國,半導體是國內製造業的關鍵實力。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說:「整個半導體業對於台灣,不管是政經情勢,或者是在全球的地緣政治上,都是一個指標性的行業。」 賴清德當選總統後的產業參訪首站,就是到新竹科學園區和半導體業者交流。(圖/獨立特派員) 不過,對於政府致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現況,有專家卻認為,國家太倚重單一產業,可能會有疑慮。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賴總統之前在當行政院院長的時候,曾經推動過很多地方創生,現在您當總統了,是不是可以把地方創生、新創產業的活力,更加激發一下。」 總括而言,台灣半導體業需要應對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地緣政治,以及國際政經環境變動的影響,才能保持競爭力。同時新政府也要關注相關風險,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說:「各國都相當覬覦台灣在先進製程的優勢,所以未來這個部分還是要提防,各國會有去台化的疑慮。」 缺工已經是台灣不可逆的趨勢,而要提升產業競爭力,要解決缺工危機。(圖/獨立特派員) 人才短缺、淨零轉型 新政府的挑戰 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到2030年將會有40萬的人才缺口,因此訂定目標,2030年要吸引7萬名國際專業人才來台。為此,政府日前啟用了國際人才服務及延攬中心,為外國專業人才、僑外生以及外國中階技術人力,辦理留台工作及生活相關事宜。 而學界也在幫優秀外國學生,開闢留台就業之路。來自越南的Lourie,在台灣的一家能源物聯網解決方案公司當實習生,這是因為他參與了台灣大學的國際引路人計畫。 台大國際事務處全球關係總監吳霽儒說:「希望可以找全台灣的公司跟機構,由他們指派中高階主管,來當這些國際學生在暑期的實習導師,帶著學生了解台灣職場。」 Elena來自西班牙,也透過國際引路人計畫,在一家量販連鎖集團實習。(圖/獨立特派員) 根據有參與國際引路人計畫的業者觀察,國際學生能力受到肯定,但不少台灣企業沒有進用外籍人才,或許是考量雙方語言溝通的問題。若政府能有一個更強大的平台,媒合國際學生和國內企業,將有助提升台灣國際搶才的競爭力,舒緩缺工困境。 除了缺工問題,淨零轉型也是新政府的課題。選前政見,總統賴清德表達對淨零轉型的信心,但專家提醒,台灣的產業正面臨減碳的壓力。 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辦一場淨零競爭力特展,展示許多節能、減碳的新技術,希望能運用在更多產業,減輕廠商減碳的壓力。(圖/獨立特派員) 除了研發減碳技術,政府的再生能源政策,方向也得更明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所長王漢英表示,要朝向綠能發展,必須要有政策在背後支持。另外,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也提醒,新內閣的各部會,要更緊密合作,才能提升國家韌性,面對各種風險,超前部署的能量一定要加強。 台灣正面臨地緣政治衝突、地緣經濟競爭,以及淨零排放轉型等多重挑戰,新政府得帶頭提升競爭力,才不會辜負了人民的期待。 黃郁婷/編輯
專欄
台積電布局全球,德國設廠面臨哪些挑戰?
疫情造成全球晶片荒,各國都希望積極發展自己的晶圓廠,確保晶片供應。台積電最近宣布三個海外設廠計畫,分別是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及德國德勒斯登。獨立特派員實地前往德國一趟,看看為什麼台積電歐洲廠,會選擇在德勒斯登設廠?這裡的投資環境如何? 台積電新廠預計落腳德勒斯登 當地投資環境如何?  巴洛克式皇宮矗立在易北河畔,還有歌劇院、聖母教堂,德國薩克森州的首府德勒斯登,曾經是薩克森王國的首都,集文化藝術、戶外生活於一身,被稱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而距離這城鎮中心20分鐘的機場工業園區,即將迎來台積電的新工廠。 台積電德勒斯登廠全名是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台積電持股七成,博世、英飛凌及恩智浦半導體,分別占股一成,而這三家公司也是台積電的客戶。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專家Oliver Seiler解釋,這是台積電與客戶共同投資的項目。這些客戶向汽車業供應台積電生產的晶片,因此恩智浦、博世和英飛凌認為這是重要的一步,但這可能只是重要的第一步,因為預期市場會進一步成長。 德勒斯登的電子業,組成產業公會準備打團體戰,不過要打造歐洲的矽谷,還得破除語言障礙。 薩克森矽谷執行長Frank Bösenberg坦言,這裡仍然存在某種程度的障礙,溝通還是需要翻譯,或有些事情還是需要用德語完成。作為薩克森矽谷,公會已經向政府當局提出了這項要求,政府也必須使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 薩克森州除了有歷史文化,BMW、福斯、保時捷都在這裡設廠。(圖/獨立特派員) 缺工、廢水處理亟待解決 該如何因應? 最近台積電要來德勒斯登設廠的消息,也引起廠區附近居民議論紛紛。 德勒斯登居民表示,有工作機會很好,進步也很好,但德勒斯登人民感到害怕,供水和大自然正在遭到破壞。 薩克森州策略投資代表Dirk Diedrichs表示,德勒斯登市議會現在正在討論一個很大的投資計畫,大約6億歐元,關於未來幾年的廢水投資。未來將從易北河取水,透過新建的運河和管線,將水輸送到德勒斯登北部。 除了台積電設新廠,博世、英飛凌、格羅方德也都有擴廠計畫,工業用地搶手;市區住宅目前三房六百多萬的水準,也可能水漲船高,但最大的問題是缺工。 英飛凌科技公司員工David認為,目前這裡已經有格羅方德、英飛凌、博世,未來很有可能會缺工,希望政治能以某種方式,幫助更多的人來到德勒斯登。 德國是全球汽車生產重鎮,疫情期間飽受車用晶片短缺之苦,在歐盟通過晶片法後,率先宣布補貼台積電五十億歐元,來德國設廠。 各國工作文化不同 企業如何管理? 工業區隨處可見的徵人廣告,正告示著德勒斯登人才的隱憂。而面對人才危機,鄰近的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已經開始動作。 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技術移轉與國際化負責人Ronald Tetzlaff表示,校方計畫在明年三月初將學生送去台灣,他們將在大學裡上課,一直到明年六月,之後前往台積電,進行為期八週的實務訓練。 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是德國最大的工科大學之一,跟業界接軌的無塵室、研究設備,吸引來自各國的學生。目前與台灣合作的對象是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也在洽談中。 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學生Niklas Weber認為,在學位學習期間,發現了更多關於積體電路、電路設計和半導體的知識。對他來說,台灣是半導體生產的領導者,如果想去一個地方了解這些知識,台灣就是該去的地方。 但台積電工程師三班制、週末需要輪班,也常常必須加班的工作文化,在德國又會面臨什麼挑戰? 英飛凌科技公司員工David坦言,德國工人必須了解台灣的工作文化,但台灣台灣管理階層也需要從這裡了解工作文化,這將是一個艱鉅的挑戰。 如何克服缺水、缺電、缺工問題?又如何調整符合當地文化的管理模式?而當人事成本增加時,又該如何保持競爭優勢?台積電德國設廠,挑戰正要開始。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
專欄
中高齡勞動力成生力軍,能改善缺工現象嗎?
根據調查,台灣15到44歲的勞動力正在大幅衰退,只有45歲到64歲的勞動力增加,中高齡勞動力將成為台灣產業的生力軍,有助於紓緩國內缺工危機。如何協助中高齡者重返職場,並打造友善的工作環境?而他們到底能為人力缺口挹注多少? 中高齡勞動力注入市場 需打造友善就業環境 中高齡工作者莊坤榮今年75歲,透過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的協助,找到了清潔員的工作,展開了他老後的二度就業人生。其實,莊坤榮的熟年求職過程中,還感受到雇主年齡歧視的壓力。 莊坤榮坦言,「普遍的反應就先問你年齡多大?我就虛報,報的時候我已經接近70歲了。」不少中高齡者,因為種種原因需要再度就業,但很多人卻跟莊坤榮一樣,遇到求職資訊少、能力受到質疑等問題。 根據統計,台灣中高齡者的勞參率從60.7%,今(2023)年4月大幅提升到66%。10年來增至80萬人,求職人數也增加4萬人,顯示有越來越多中高齡者進入勞動市場。如何為中高齡者打造友善工作環境,是台灣需要面對的課題。 現年50幾歲的中高齡工作者許小姐,主要的工作是負責超商櫃檯收銀。這家超商從2018年就開始推行中高齡就業專案,他們很重視依照中高齡員工的身體狀況,提供他們輔具。為了讓中高齡員工看清楚商品說明或日期標示,貨架上還有放大鏡作為輔助。 在超商工作的許小姐使用貨架旁的放大鏡,方便看清楚商品上的說明。(圖/獨立特派員) 為何要雇用中高齡者?缺工危機現在進行式 疫後缺工的現象,持續延燒。人力銀行統計出,台灣今年5月的工作機會總數為107.8萬,而在破百萬的職缺下,求職人數卻維持在61萬。換算下來,大約會產生46萬的人力缺口,是個大警訊。 目前缺工產業前5名,和中高齡求職需求5大產業高度重疊。中高齡人力銀行總經理吳麗雪指出,不管是需求人數最大的產業,還是中高齡的需求第一名,看起來是同一個,都是住宿餐飲業。 旅館行銷公關協理林瑜真說明,過去大部分的人力都是來自於餐飲學校的實習生,可是因為少子化,所以近幾年實習生人數大幅下降。再加上今年開始國境開放,許多學生選擇到國外實習,更對人力缺少雪上加霜了。 根據國發會統計,15到64歲的勞動人口數,在2015年達到1737萬高峰,預計到了2070年只會剩下不到一半的776萬人。人力銀行也悲觀認為,未來即使以45歲以上的勞動力補缺工,還是難以補足勞動力缺口。 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副組長何維敦表示,台灣現在的勞動人口,有很大一塊必須從中高齡及高齡者來開發,所以呼籲雇主放棄刻板印象,並且不要有就業歧視,儘量雇用中高齡及高齡者。 住宿業出現人力缺口,大力招募中高齡員工。(圖/獨立特派員) 中高齡生力軍重返職場 青銀和諧共事是重點 而台灣在提升中高齡勞動力的趨勢下,如何讓青銀和諧共事,變成令人關心的課題。 中高齡工作者徐富美在西式速食餐廳工作,同事大多是年輕人,剛開始共事時,彼此難免有誤會。徐富美說:「有問題要請教年輕人時,他們可能翻個白眼,裝作沒聽到就飄走了。我會產生疑問,他是歧視嗎?他是嫌我老嗎?」 但長期相處之後,他和年輕同事之間能彼此理解,融洽共事。尤其公司的制度之一,是年輕員工會陪伴在中高齡員工身旁,肩並肩輔導他們,有助培養雙方默契。 西式速食業者讓年輕員工在旁輔導中高齡員工,培養默契。(圖/獨立特派員) 而這家西式速食業者,從2016年就開始積極進用中高齡員工。速食業人力資源部副總裁藍郁琇解釋,學生族群的流動率會較高,但是中高齡者目標清晰,穩定性較好。在職場倫理或自我要求上,中高齡者也可能比年輕人更加清楚。 2020年,勞動部推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專法》,提出禁止年齡歧視、支持退休者再就業等六大施政重點,希望有效促進中高齡勞動參與率。 但人力銀行業者吳麗雪提醒雇主,在進用中高齡員工之前,先檢視職場環境與制度是否已經做足準備。吳麗雪表示,需要同理中高齡者本身會有六大衰退的生理現象,首先是肌力、耐力,再來是視力、聽力,還有心智跟動作控制。 促進中高齡就業不僅是當前的政府政策,也是雇主應對缺工潮的好方法。唯有整個社會為中高齡者打造更友善的就業環境,才能讓這些中高年級生力軍順利重回職場,一同維繫台灣產業的競爭力。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專欄
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將滿1年,政策如何完善?
台灣勞動力即將出現缺口,為了緩解問題,勞動部推出「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希望移工能補充部分勞動力。原本移工在台服務滿12年或14年,就得依規定回國,但在這個方案裡,符合資格的移工將取消在台工作年限的上限,也能有較高薪資的保障。方案推行即將滿一年,實施狀況如何? 為保障勞權而生 移工久留政策盼能補足勞動力缺口 菲律賓移工伊慕多在汽車油封工廠工作,今年是第12年了。伊慕多說,他來這裡是為了養活他的父母和家庭,也十分愛惜這份工作。 工廠總經理洪朝福表示,許多目前聘雇中的優秀移工,因工作年限法規的限制而需要回國。他們等同工作現場的主管,假如返國,對於技術傳承及品質控管都會造成很大衝擊。伊慕多正是洪朝福口中,因工作年限到期必須返國的優秀移工之一。 所幸移工留才久用方案上路,洪朝福透過申請,讓伊慕多能繼續留下來工作。「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是勞動部在2022年4月30日,因應台灣少子化危機及勞動力短缺推行的方案,也讓有中階技術人力需求的雇主,得以引進外國勞動力。 但這個看似理想的方案,看在印尼勞工團結組織代表Fajar的眼裡,卻有不同想法。Fajar認為,台灣政府在推出政策的同時,沒有提出或改善移工權益相匹配的措施。 首先是留才久用方案的主動權,不在勞工身上。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秀蓮指出,前提是雇主願意聘用,移工才能使用這個留才方案。若用基本工資26400元算起來,會多出大約9000元,所以很多雇主不願意申請。 另外,移工得先在台工作滿6年,才有資格申請方案。台灣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理事長徐瑞希認為,年限可以再縮短,只要移工的專業能夠達到一定程度,並經過實務上的認證,台灣就能夠留下更多、更好的移工。 菲律賓移工伊慕多教導新進員工操作機器。(圖/獨立特派員) 留才久用方案上路 不肖仲介藉機剝削移工 宜蘭縣員山鄉的山裡有家老人養護院,越南移工陳氏香在此從事看護工作。面對直率的長輩,陳氏香其實片刻不得閒,但她很喜歡這份工作,和工作中的自己。只是陳氏香在台工作期限已屆滿,想到要離開台灣,就一陣惆悵。 陳氏香說,真的捨不得離開台灣,幸好有留才久用方案,他才可以在台灣那麼久。未來她還想取得台灣合法的身分證,留在台灣。 然而根據移工留才久用方案規定,這些通過申請的中階移工人才,有機會可以申請永久居留,並非取得台灣國籍。陳氏香的願望,恐怕還無法實現。 即使如此,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還是給了移工來台工作的誘因,但有些不肖仲介卻想趁機剝削移工。印尼勞工團結組織代表Fajar表示,對於想要留在台灣工作更久的移工來說,他們會報名參加掮客所宣傳的內容,遭受非法收費或被騙。 越南移工陳氏香推著輪椅,帶長輩出外晃晃。(圖/獨立特派員) 申請門檻引發討論 留才久用方案仍有改善空間 身為家庭看護的菲律賓移工Mary,每天都會幫重度身障的雇主張宗傑按摩,促進血液循環。Mary屬於看護類的家庭看護,在此類別裡,雇主需給付月薪24000元,才能申請留才久用方案,但這24000元的薪資,是爭議的開端。 部分人士認為,移工久留方案的薪資規定,對經濟較弱勢的雇主來說,不但門檻太高,還可能導致他們更難雇用到優良看護,因為看護可以選擇到長照中心等收入較高的機構工作。 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副組長莊國良則鄭重澄清,雇用中階技術人力,是不用繳納就業安定費的,雇主可以把原應繳納就業安定費的金額,直接變成每個月的薪水核發給移工。 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有些規定應該再修正,部分疑慮需要有配套,相關單位要更審慎地廣納各方建議,顧及雇主和移工雙方權利。同時也要評估在國際間搶移工的風潮下,台灣的移工政策要怎麼規劃,才會更具競爭力。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