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關於我們
公共安全
主題
太魯閣列車出軌之慟
清明連假第一天,台鐵408次太魯閣列車,因為撞上滑落邊坡的工程車,在花蓮清水隧道發生重大出軌意外,造成50人死亡、200人受傷的不幸。肇事的工程車司機李義祥已經被花蓮地院以過失致死罪嫌羈押禁見。 這班列車上很多是清明節返鄉掃墓的民眾,等不到和家人相聚卻已經天人永隔。一個人為的疏忽卻造成如此慘重的災難,顯示行車安全的風險管理機制失靈。而政府工程標案承包商長久以來的轉包借牌陋習,是否也是造成意外的原因,檢方正進行調查。
司法人權
主題
迫遷‧日常之傷
台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在七月中旬緩拆兩個月後,10月13日針對剩下的陳黃兩家拒拆戶執行拆除作業。陳黃兩家並沒有接受市政府提供的照顧住宅計畫,陳家自行安置,黃家則在原居住地前的天橋底下紮營。 獨立特派員要帶大家回到七月緩拆到十月拆除的這兩個月,透過陳黃兩家的日常生活,試圖了解「強拆壓力」以及「強迫搬家」,可能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司法人權
主題
南鐵‧那一夜
七月,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針對僅剩的五戶拒拆戶執行強拆,其中7月21日預計拆除北區黃家兩戶。這戶黃姓屋主以黃春香為代表,一直到拆除的前幾天,他都還帶領著家人北上開記者會陳情表達不願拆遷的意願。 然而在拆除前的兩個小時,他簽下了自願拆除同意書。在許多迫遷案中,對於抗爭者最後簽下同意書,外界常會以「還不是想要更好的條件」來解讀,然而卻很少能看見抗爭者的壓力,一起來看看拆遷戶黃春香如何從不同意到同意的過程。
公共安全
主題
體檢台鐵
10月21日,發生在宜蘭新馬車站的普悠瑪事故,肇事原因檢調還在釐清。但透過這兩個禮拜逐漸浮出的證據可以發現,列車超速導致出軌的背後,隱藏著車輛故障頻繁、人員超時工作、甚至台鐵長期管理失靈的問題。 行政院也因此宣示將要體檢台鐵,訂出短中長期的改善計畫。有一群鐵道工作者,在二十年前就針對台鐵的管理缺失,出過一本書,但過了二十年,除了增添許多新設備之外,管理問題卻幾乎沒有改變。到底這次普悠瑪付出的代價能不能讓大家痛定思痛?
公共安全
主題
普悠瑪出軌記
《普悠瑪出軌記》 10月21日,下午4點50分,從樹林開往台東的6432次普悠瑪列車,在宜蘭縣新馬車站發生嚴重出軌事故。八列車廂,有四節完全翻覆,造成18人死亡、187人受傷,這也是普悠瑪列車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起事故。 從2013年2月開始營運的普悠瑪列車,時速最高可以到達每小時150公里,它最大的特色是傾斜式列車,轉彎不用減速,藉此縮短行車時間。目前台鐵有19列列車,每一列八節車廂,因為多使用在東部地區,成為一票難求的返鄉列車。普悠瑪的特色就是轉彎不用減速,但這一次發生意外的普悠瑪列車卻在轉彎時嚴重超速,而且列車配備的自動防護系統,也沒有發揮作用。到底是人為疏失還是列車機件故障? 《台鐵困局》 普悠瑪出軌翻車意外,肇事原因要進行調查確認。然而台鐵長期面對體質不佳造成的管理困境,例如票價過低、營運虧損連連,到2016年為止,台鐵累計虧損已經高達1110.5億,去年的淨損金額也有15.38億。面對財務壓力,台鐵運務量成長,但人事卻不斷緊縮。和民國六十年相比,台鐵員工減少將近一半,人力不足也造成維護風險大增,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真實面對的公共安全問題。
政治經濟
主題
舊山線開去哪
台鐵舊山線橫跨苗栗縣及台中市,從日本時代通車,一直到1998年,因為新山線通車而走入歷史。不過舊山線沿途的湖光山色、鐵道風景還有好多的隧道一直讓地方人士及鐵道迷懷念,如何活化舊山線的議題也從沒停過。 像最近苗栗縣政府提出鐵道自行車計畫,要在舊山線的軌道上,運行四人一組,用腳踏加上動力輔助的Rail Bike,卻引起鐵道文化界大力反彈,抨擊Rail Bike將讓舊山線變成遊樂場。到底軌道自行車計畫內容是什麼?舊山線有沒有機會復駛?
土地環境
主題
鐵道大開發
一個時代的建設,是不是禁得起檢驗,在當下,人們未必能清楚分辨。二十年前,台灣廣設大學和科學園區,被視為政治正確。但是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了科學園區的空洞化,大學面臨了少子化而可能關閉的後果。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鐵路建設上。交通部所提出的振興計畫中,從桃園到高雄五個台鐵改建案,讓鐵路從平面改成高架化,或是地下化。但是這樣的改建案,到底能增加多少運輸動能,值得討論。 其中部分地區的改建案,還涉及徵收民地、都市開發等問題,引發不少爭議。如果只是單純地將鐵路從平面移除,而沒有城市交通的整體規劃,那麼現在流行的台鐵改建案,在二十年後,恐怕也會淪為空泛無效益的建設。
政治經濟
主題
蘭陽‧軌跡
當一個城市在發展之初缺乏高瞻遠矚的規劃,就會讓後來城市的進步遇到瓶頸,台灣很多地方都是如此,人口及樓房多了,就造成交通擁擠、水污染等問題。 台南市一直到現在鐵路地下化還沒能搞定,而宜蘭也一樣,縣內鐵路有平面也有高架,未來計畫全線高架化,羅東段甚至可能東移,為的就是要讓站體擴大,才能更有周邊效益,鐵路東移代表得徵收部分農地,也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恐慌,綠色的蘭陽平原上現在已經蓋了不少高級農舍,未來是不是也會架起鐵軌?獨立特派員帶大家實地觀察。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