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TNCAP正式上路 部分執行細節仍待完善
Global NCAP是全球新車評等計畫的平台,各地NCAP的水準不盡相同,其實也反映了當地車輛安全的水準。台灣的新車評等制度起步晚,日本、韓國比台灣早了20年以上,東南亞、拉丁美洲也早在10年前就已成立。剛起步的TNCAP,能否建立起公信力,制度設計上還有哪些討論的空間? 如何決定測試車輛?TNCAP選車方式引發討論 TNCAP受測車輛,由消基會各地志工祕密購買。領車當日,會同車安中心,與車商換約。取車之前,車安中心會進行相關的核對與註記。 TNCAP執行機構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表示,車子送到之後,車安中心還另外委託德國萊因公司,協助確認車輛的規格,有沒有被車商改裝或變更,必須跟原來新車出廠的狀態完全相同。 歐洲和中國同樣是匿名購買選手車,但車輛在送進實驗室前,外界不會知道哪些車輛將接受測試。台灣以前一年的銷售量作為依據,受測車款在購車前就已經公開,這樣的制度設計缺乏保密與時效性,能否建立起公信力,有待社會檢驗。 另外,已經在其他地區測試過的進口車,還需要重複撞擊嗎?車商發言人劉松山說,同一款車會有亞洲版、美洲版或是歐規等,設計上不太一樣,但安全部分應該是一樣的。所以在歐洲測試得過,在台灣應該也可以通過。 TNCAP執行機構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則認為,第一個前提是「考生」必須相同,賣到台灣市場來的規格配置會有所不同;第二個是考題也不一樣,「Euro NCAP現在已經到了2022年、2023年了,我們現在可能還沒有辦法追上,所以考題也不同。」 根據2022年的銷售量,將選出下一個年度的測試車款,其中有一半都是進口車,它們在配備上有一定的水準,車價也高出許多。TNCAP創立之初,是否應優先測試國產車,才符合民眾催生這個組織的期待? 消基會志工貼上受驗車輛封條。(圖/獨立特派員) TNCAP新車安全評等 要經過哪些檢測步驟? 車輛進入實驗室之後,大概需要8到10天的前置作業,每一項測試的整備工作,像是從定位到人偶擺放,相當耗時。而撞擊之後,人偶各處的感應器記錄了傷害情形,車安中心還要將這些資料,換算成分數評等。 TNCAP執行機構車安中心專員賴浩民說明,確認完駕駛和乘客人偶的傷害情形之後,要確認有沒有扣分的情況。扣分包含車內乘員運動的姿態及車輛結構的性能。計算方式則取駕駛跟乘客分數較低者,來當作這一項評等的分數。 「緊急煞車輔助之弱勢道路使用者系統測試」,是由駕駛機器人偕同人員共同進行。一旦發生事故,緊急煞車輔助系統可以降低對行人造成的傷害,但只有這個系統,無法獲得評分,還必須在行人腿部、頭部衝擊試驗,獲得一定的分數。 台灣的交通事故中,以頭部和腿部的傷害最多,可能導致行人重傷和死亡。這一系列的試驗,是為了評估車頭的結構設計,在事故中能夠對行人提供的保護程度。 每款車總共有17項安全測試,因此會先進行破壞性較小的項目,最後才是撞擊測試。TNCAP檢測機構車輛中心經理陳偉霖解釋,若前擋玻璃被破壞,就要修復完才會繼續執行測試。 車輛中心進行緊急煞車輔助系統測試,檢測車輛的減速量。(圖/獨立特派員) TNCAP新上路 能否獲取信任待觀察 測試過程,車廠人員也在現場。車安中心表示,歐洲和中國的測試也開放觀看,但不得干預。其實在TNCAP成立的過程中,交通部就邀請業者針對試驗規章等內容,進行討論。 TNCAP執行機構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表示,考試的題庫一定會事先讓大家知道,做必要的準備,也可以間接讓車廠知道明、後年可能要做什麼樣的考試,技術上也可以提早對應,讓更安全的車輛早點進入市場。 至於法規部分,車商發言人劉松山說,會把法規提供給在台灣的生產工廠,以及日本的品牌汽車的相關單位。所以在車子要生產之前,就必須符合這些規範。 業者的參與,會不會影響評鑑組織的公正性?TNCAP執行機構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回應,在機制設計上是不可能發生這種情形的。因為基本上所有的測試規範,短期內都還是依照Euro NCAP的內容來處理。 TNCAP並不是常設性單位,到今(2023)年底公布完8款車之後,下一年度的經費還沒有著落。車安中心提報了下一個五年計畫,等待交通部與行政院核定。 剛起步的台灣新車評鑑可以走多遠?能否獲得社會的信任?還有待制度的完善。TNCAP在今年3月發布了第一個測試評等,消費者對於這個評鑑組織,會給予幾顆星呢? (※婁雅君 劉建邦/採訪報導)
專欄
台灣新車安全評等上路,TNCAP如何運作?
去(2022)年成立的TNCAP,也就是台灣新車安全評等制度,於2023年第一季公布了受測車輛的評等結果,提供消費者在購車時可以參考的各項安全星等。TNCAP究竟如何運作?以及它的成立,是否真的能提升國產車安全呢? 民間催生TNCAP 如何測試車輛安全? TNCAP,也就是台灣新車安全評等制度,是由關心國產車安全的消費者所催生的組織。回顧當時的背景,部分車款來到台灣生產,不但價格貴,主、被動安全還不足,引發民眾不滿。 2016年,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國產車上市前必須公開撞擊結果,未獲得相關部門正面回應。隔年,民眾繼續提案要求成立NCAP以提升國產車安全,這次提案獲得立法與行政部門的重視,舉辦數場公聽會,2022年TNCAP落成啟用。 每款受測車輛要進行4大類,共17項安全測試,最後給予星級評等。每個年度測試8款車型,每一款需要採購4台,因應4次撞擊測試。相關的檢測設備,以現有的車輛中心擴充量能,並打造一棟全新的行人安全防護檢測實驗室。 「它是在模擬。比如說開車的時候發生側滑,去撞到路邊的路樹或者是電線杆,對駕駛會有造成什麼樣的傷害?」TNCAP檢測機構車輛中心經理陳偉霖解釋,這是側方立柱撞擊的測試。 陳偉霖進一步說明,人偶的頭部、胸部,甚至到大腿,都會張貼一些顏色的條塊,主要讓檢測人員方便觀察,在撞擊之後,人會碰撞到車門或是車窗玻璃的哪個部位,並作為後續的影像紀錄與分析。 側方立柱撞擊後,檢測人員拍照記錄人偶的傷害狀況。(圖/獨立特派員) 各國NCAP標準不一 台灣又是如何評等? TNCAP是由交通部主導,車安中心和車輛中心,分別為執行與檢測單位。TNCAP執行機構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表示,TNCAP試驗規章內容參考Euro NCAP的體制,包括成人的保護、行人的保護、兒童保護以及安全輔助4個領域,大體上跟歐洲的較接近。 全世界目前有13個NCAP組織,目的在提高當地的車輛安全,但是沒有一定的規範與標準,因此會出現某些地區評價出5顆星,在標準更高的地區,卻可能只獲得0顆星的窘境。 消費者關心的是,台灣比照歐洲的試驗規章,那麼評等結果會一樣嗎?TNCAP與Euro NCAP存在幾顆星的距離呢? 雖然台灣比照歐洲的測試規章,但是在前方偏置撞擊,Euro NCAP目前採取的是更為嚴格的車對車撞擊。側方撞擊項目也有不同,Euro NCAP以台車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撞擊,TNCAP則是每小時50公里。 TNCAP執行機構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說明,第一階段是跟隨Euro NCAP 2017年的版本,不過在國內預計只會執行2至3年,接下來會追到Euro NCAP 2022年的版本。歐洲大概每2年就會更新測試版本,剛起步的台灣何時能拉近兩者間的距離,還有待觀察。 周維果也說,會增加屬於台灣交通事故樣態的在地化項目。「比如說在車上更容易看到旁邊有機車騎士,這方面的安全輔助。」台灣的交通亂象無奇不有,可以在地化的項目應該有相當大的空間。 TNCAP的前方偏置撞擊測試現場。(圖/獨立特派員) 評等結果須有公信力 TNCAP如何選定測試車型? 評等結果能否取得民眾的信賴,和它的制度設計與運作方式有關。Euro NCAP是由成員選擇各國市場重要的車款,車廠也可以自費進行測試;台灣則是以年度銷售前8名作為選車依據。TNCAP執行機構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提到,這樣選擇的原因是,希望能在5年內達到覆蓋率超過70%。 不論哪種選車標準,都無法盡如人意。車安中心表示,未來在選車依據上也可能做些調整。周維果就說,初期電動車還不夠熱銷,但消費者希望能看到主管機關對電動車安全的重視,這一塊就有可能被納入考慮。 TNCAP的存在,也發揮了「類淘汰」的功能。其實在2017年底確定要建置TNCAP之後,就已經讓各車廠紛紛主動提升了各項安全配備。當消費意識展現,業者與政府部門,就必須給予回應。 車商發言人劉松山表示,早期就是2顆氣囊,現在有6顆的、8顆的,越來越多。另外包括主動式的跟車系統等等,其實也是因應消費者的需要而推出。 TNCAP成立之後,能否加速淘汰安全性不足的車輛,並降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將是往後數年觀察的重點。 (※婁雅君 張智龍 劉建邦/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