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為了未來而記憶
德國去納粹化,是由美英盟軍發起的紐倫堡大審開始,但只持續到1948年,後來因為冷戰開始,轉型正義工作因此中斷。一直到1963年黑森邦檢察總長弗利茨.包爾推動「法克蘭大審」,這是德國首次審理奧許維茲集中營裡的納粹戰犯。
包爾認為,德國要成為正常法治的國家,必須從自己的土地推動轉型正義。緊接是1970年12月的華沙之跪,這一跪代表德國政府面對過去錯誤的決心。不過儘管如此,60-70年代德國社會對於加害者、共謀者仍然避而不談,於是六八學運世代開始追問自己的父母,二戰期間德國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為何上一代選擇沉默?轉型正義也從這時候開始,成為公共論述的議題。
至於東德,因為處於四十年的共產專政,面對納粹這段歷史,一直到兩德統一之後,納粹轉型正義問題才又掀起另一波高峰。除了把過去的歷史記憶之地一個一個保留下來,處理納粹部分也更細緻化,不只對加害者進行研究,而是開始兼顧其他受害族群。
1996年起,每年1月27日是德國國定的受難者紀念日,2005年聯合國通過,改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再以「萬湖會議紀念館」為例,這裡是1942年討論召開猶太人最後解決方案的開會場所,成立紀念館的目的是「為了未來而記憶」。這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