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關於我們
社福弱勢
主題
導盲犬養成記
導盲犬就像視障者的領航員,引領他們穿越車陣與人潮,安全地到達目的地。不過一隻合格的導盲犬,養成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台灣的交通路況複雜,像是騎樓停滿的機車、高低不平的路況、擁擠的車流,都會造成視障者的危險。 對導盲犬的訓練來說,台灣的路況可說是高難度等級。不過,牠們在接受專業訓練之前,必須先找到寄養家庭,協助牠們生活和社會化的訓練,但是寄養家庭招募困難,需要社會大眾一起來協助。
社福弱勢
主題
有牠的旅程
台灣目前的導盲犬數量大概有30隻,但是視障朋友卻有6萬人,這樣的比例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每隻訓練完成的工作犬,都是經過一層層的篩選和淘汰,牠們的個性非常溫和,但很多時候,視障朋友使用導盲犬,還是會遇到阻礙。導盲犬協會呼籲大家,如果在路上遇到工作中的導盲犬,千萬不要餵食、不要干擾,當然,也不要排拒牠們,這樣才能讓牠們能夠更專心工作,幫助視障朋友。 視障人士就算有了導盲犬,還是會碰上不肯諒解的明眼人。其實不只他們會遇到這種行動上的不方便,許多坐輪椅的朋友出外旅遊,也經常要大歎行路難。在下週的節目,我們一起來看看,台灣推行無障礙空間這麼多年,還有哪些要改善的地方。 請看記者許儒安、劉士湘的報導。
教育
主題
打造可魯
打造可魯,打開盲友的視界!一頭合格的導盲犬是如何養成的?台灣有這樣的環境嗎? 電影「再見吧 可魯」中,導盲犬的故事感動了不少人。其實,在台灣也有一群人致力於導盲犬的訓練,希望能夠服務到更多的視障朋友。到底導盲犬的訓練過程是什麼?目前又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實習記者許儒安、劉士湘今晚為您帶來導盲犬的報導。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