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全球脈動
主題
緬甸政變一年
緬甸軍方去年2月1日發動政變,宣布接管一年,但是在去年底,又宣稱將在2023年舉行選舉。屆時會是一場如期舉行和公平的選舉嗎?學者分析,軍方可能透過修憲的方式,鞏固權力。國際上的經濟制裁,目前仍看不到成效。東協模式,以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態度,似乎都有利於軍方的布局。 但是,緬甸人的革命,仍持續進行中。民族團結政府和海外組織,仍持續聲援緬甸。城市大規模的抗爭,已經轉入少數民族村莊,每一次交火,就造成難民湧入山區和邊境躲避戰火,他們的物資極度匱乏,亟需人道救援。在這場革命中,台灣聲援緬甸聯盟也扮演海外支援的角色,為難民、民族團結政府提供必要的協助。
司法人權
主題
失去蘋果的香港
中國對香港承諾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諾言,才剛走過24年,卻在2020年6月,通過了港版國安法,把過去香港自由的氛圍,帶入黑暗時期,也使得做為香港一國兩制重要指標的新聞自由,進入嚴冬。 2021年6月,成立26年的香港蘋果日報,被控報導內容違反國安法,不但核心人員遭到逮捕,營運資金也被凍結。香港蘋果日報不敵這樣的重擊,宣布停業,成為國安法下第一個倒下的媒體。沒有蘋果後的香港,恐怕消失的不只是一間新聞機構,而是香港整個社會的言論自由。
司法人權
主題
數位時代,言論自由嗎?
過去,我們總擔心媒體報導不公正,影響民眾的判斷;網路時代,看似多元,但社群平台也成為另類的媒體總編輯,掌握資訊通路,成為影響民眾認知的關鍵角色。 根據統計,台灣人最普遍使用的社群網站,前三名依序為臉書、Instagram、Twitter。臉書身為台灣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媒體,每個月擁有1900萬的活躍用戶數。 不過,臉書是一個深受「同溫層」現象侷限的園地。許多人的關心事件或角度多半來特定社群或自媒體塑造的印象和立場。例如最近大家都很關心的疫情、疫苗,在自己看得到的動態上,很可能只會有類似的觀點。 數位時代,人人都有發言權,但是言論自由,真的受到保障嗎?當今的年輕世代,如何看待數位世界的言論自由、又是如何看待各社群平台的演算法、突破同溫層呢?
全球脈動
主題
緬甸的未竟之路
緬甸從二月以來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2015年它因為民主選舉,舉世注目,這一次卻是因為政變和人民示威行動。軍方的行動,不斷升級,開始槍殺無辜民眾,並開始軍事攻擊各少數民族。 緬甸境內多民族向來是內政動盪的重要因素,這次政變除了關注示威民眾的安全之外,少數民族議題,更關係著緬甸是否會爆發大規模內戰的隱憂。從非民主政體要過渡到民主政體,是一條漫漫長路,加上軍方握有軍權和掌握國防邊境等事務。如何軍方制度化,是緬甸不能迴避的議題,也是艱困的挑戰。
全球脈動
主題
緬甸政變:Z世代革命
緬甸軍方在2月1日發動政變,為數眾多的「Z世代」青年不甘失去民主自由,選擇走上街頭抵抗強權。軍方不斷提升鎮壓力度,大規模衝突造成超過兩百人死亡,上千人被捕。 一個多月來,掌權者實施宵禁、斷網、抓走記者,持續動用武力鎮壓,但被罷黜的議員開始組成臨時政府,上街示威爭取民主的聲浪未見退縮。透過越洋專訪緬甸示威青年,告訴我們當地發生了什麼事情?並訪問研究東南亞區域議題的專家與緬甸時報記者,分析緬甸政變未來可能的變化。
司法人權
主題
李凈瑜的抉擇
9月11日,被中國政府關押將近六個月的李明哲,終於在湖南岳陽中級人民法院露面。我們要帶您回顧,李明哲被失蹤179天來,從3月19日澳門入境,廣東失聯。3月29日國台辦證實李明哲正接受調查,4月10日李凈瑜台胞證遭註銷。到5月26日李明哲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遭到逮捕,一直到9月10日李凈瑜一行人前往中國。而9月11日開庭當天的審判過程,中國政府在剪輯過後,快速放上網路播出,李明哲當庭認罪的過程,就出現在觀眾眼前。 有人批評這是一場樣板戲,李明哲是被迫認罪,照著稿子念。無論如何,這場審判有模有樣,看起來具備現代法庭的各種要素,但是,它真的能夠實現司法的公正性嗎?李明哲在台灣上網發表言論,為什麼中國政府可以起訴?除了跟您一起探討台海兩岸對於人身自由與基本人權保障的差異之外,我們也全程記錄,李凈瑜這次到湖南的整個過程。
司法人權
主題
風波年代
媒體在災難事件中如何扮演角色?在媒體工作比較靠近言論自由?這個單元,我們要報導「莫拉克」颱風的後續消息。不過並不是談災民的生活重建,而是要來看兩位另類的「受災戶」,盛奇玉和穆光中。 這兩位都是年代電視台的員工,因為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批評公司在颱風期間開放call in節目,卻沒有按照對觀眾做出的承諾,把訊息即時回報給防災中心,現在他們不但已經遭到公司開除,還被依妨害名譽的罪嫌,一狀告上地檢署。這不單單只是一起勞資糾紛,也­牽涉到網路上言論自由尺度的討論,請和我們一起來關心這件事。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