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社福弱勢
主題
失智路上的逆行
近幾年,全球因為人口老化,和慢性病不斷增加,失智症人口也逐年攀升。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年報告指出,估計全球有超過五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將成長至1億5200萬人,也就是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的現況如何?依照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結果,65歲以上的長者,每12人就有1人失智,80歲以上是每5人有1人失智。推估未來46年內,台灣失智人口數,會以每天平均增加約36人的速度成長,因此預防失智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兩年前開始,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和一群年輕的職能治療師攜手,深入偏鄉,用創意的方式,協助長者及早發現和預防失智,他們終極目標是要打造出一個友善失智社區。
人物故事
主題
我老,但我潮
說到時尚,講到時髦,很多人會和年輕世代畫上等號,不過現在這不再屬於年輕人的專利,其實長輩也可以打扮得很潮,甚至比年輕人更亮眼。 台灣社會邁入高齡化,我們對老年生活有很多的想像與框架,也逐漸在顛覆。我們要介紹兩位打扮走在流行尖端的高齡模特兒–91歲的郝雲娟跟66歲的林天扶。他們藉著有型的打扮,走出自己的舞台,甚至比年輕的時候,過得更精彩。
全球脈動
主題
貓型社會來臨
過去強調人際互動和傳統價值的「犬型社會」,正慢慢轉變到個體獨立自主、追求個性、有強烈主張的「貓型社會」。什麼是貓型社會?觀察家們形容:一個很「宅」、很「懶」、很「獨」的社會。 就人口現實上,台灣的毛小孩、寵物數量在下半年就比真小孩多;就社會趨勢上,人們很宅,宅經濟盛行可見一斑。人們很懶,因為3C產品,與人的互動大量減少。同時人們也很獨,大家各自獨立自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社會現象,會在哪些層面造成影響與改變?
社福弱勢
主題
打造高齡友善社區
在地老化是近年來提倡的觀點,如何打造一個適合老後的生活圈,不只是單一的日照據點可以達成。 屏東的西勢村,半徑五百公尺內,包含宮廟、市場、學校,符合內政部對高齡友善社區所訂定的條件。縣政府在這裡進行高齡友善社區的實驗計畫,找來友善商店、改造學校環境、和智慧裝置公司合作,推出智慧平安符。只要長輩走出安全範圍外,智慧平安符就會發通知給家人,緊急狀況也可以讓長輩呼救,共同守護長輩的安全。 而在屏東市的另一側,前進國小是全台唯一一個設置在校園內的失智日照據點,還進行老幼共學。
政治經濟
主題
青銀共事練習曲
有部電影《高年級實習生》,描繪了退休的銀髮族和年輕的女主管在職場上互相交流,彼此扶持的故事,現在這樣的情節在台灣職場也會越來越常見。 今年7月,行政院宣布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草案,希望提高台灣中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草案通過後,「青銀共事」成為各地職訓或就業服務單位的主推項目。 其實,五年前勞動部就成立了「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以媒合55歲以上民眾就業為主要任務。五年下來,中心有哪些成效?而在廠商眼中,中高齡者有哪些職場競爭優勢呢?一起看看「青銀共事」的職場,有沒有實現的可能。
醫療公衛
主題
家是最好的病房
台北都蘭診所由醫師、護理長跟具有長照背景的專業人士一起組成,目的是為了發展出台灣在宅醫療的原形。 台北都蘭診所的所長張凱評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與一般診所投入在宅醫療,累積許多個案需求的照護經驗。透過這些實務累積知道:要做好在宅醫療,醫療、長照及社區其他資源的連結,必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目前台北都蘭照顧個案中,有癌症患者,另外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屬於中風失能者,也包括罕見疾病患者,老人、年輕人、小孩各年齡層都有。診所還提供「在宅諮商」與「預立醫療諮商」。 由於台灣高齡化速度非常快,日本目前有所謂的在宅全時段管理費,台灣則是相關制度與給付尚未完備。為了儘早運作出都會型在宅醫療的模式,台北都蘭診所將成為全時段支援在宅個案的診所,專心發展在宅醫療。
政治經濟
主題
一人家庭時代
這幾年,有個風潮從西方吹到東方,包括日本、韓國、台灣全被影響,這波新崛起的潮流就是獨居的生活模式。 2018年調查顯示,台灣每三戶就有一戶是獨居戶,隨著單身、離婚、喪偶者人數攀升,已經超過七百萬。再加上生育率創下低點,壽命卻創歷史新高,二十到二十五年後,台灣將會成為「獨居大國」。 華人社會不鼓勵獨居,導致獨居者很少能暢談自己的生活。這次我們走入幾位獨居者的日常,從不同面向瞭解這群長期被迫隱形的一口戶,他們怎麼適應食衣住行育樂各個面向,以及邁入未來必備的獨居技能。
政治經濟
主題
金門夜間居服
台灣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面對的長照挑戰也越來越多元複雜,遺憾的是我們幾乎年年都發生照顧悲劇。從人口結構看,未來一對一甚至一對多的照顧需求,只會越來越多。現在已經有不少人為了照顧家中的長者,選擇從職場離職,這不僅產生勞動力問題,還可能使更多家庭陷於困境。到底有沒有更好的改善方式呢? 我們要帶您到金門,為您介紹一個很可能成為長照悲劇的故事。不過因為地方政府改變經營制度,加上服務單位的主動協助、開發服務,最後創造多贏的實例。 金門把台灣本島許多縣市都覺得很難的夜間居服創造出來。不只要靠大家的決心,也要找出照顧者和家屬以及被照顧者都能接受的方式,才能長期運作。 我們看到辛苦的居服員歐陽璇對客戶的幫助不只是基本照顧,他還從寬廣的全人福祉角度來幫助這個家庭。同時也找到照顧自己身心的平衡點,來維持照護的熱誠。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