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系列報導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司法人權
主題
租客聯盟
台灣居住正義的倡議隨著時空變遷有不同的轉變。台灣房價高漲,不少人的選擇從買房轉為租房。不過租屋族有三成的人會遇到租屋糾紛,而且也有三成的租屋族,每月付出的租金超過了所得三成的合理負擔線。 關注居住議題的民間團體,出面號召第一線的租屋族成立屬於自己的倡議組織,希望透過租屋族團結行動,要求政府解決租屋族的問題,達到租得起、租得到、租得好的三大訴求。
政治經濟
主題
旅館變社宅?
為了落實居住正義,2016年政府提出8年2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到現在全國社宅興建達成率,包含興建中還有已經決標待開工的,有4萬8千多戶,再加上包租代管的2.4萬戶,距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為了擴大推動社宅政策,內政部近期也積極在研擬,希望針對一些因爲疫情經營困難的旅館,來鼓勵他們轉為社會住宅。對此,旅館業的反應不一,有業者表示支持,但也有業者認為旅館和社宅原本設計規劃的差別就很大,要如何改裝?除了硬體改裝費用,套房的租金要怎麼計算?如何補助?都是直接影響業者參與意願的關鍵。
政治經濟
主題
社會住宅 包租代管
為了解決居住問題,行政院訂下8年2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其中有12萬戶是政府興建,有8萬戶是利用民間空餘屋,由業者包租或代管,出租給一般戶及弱勢戶,也就是所謂包租代管政策。 推動過程政府祭出房東減稅優惠、全額補助業者的服務費、提供弱勢租金補貼。但政策上路四年來,全台卻只有一萬四千多戶成功媒合的包租代管案例,也發生了部分的糾紛個案,甚至在台北市還有開價四、五萬元的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物件引發爭議。究竟什麼是包租代管?目前政策推動遇到哪些瓶頸?又能不能真正幫助到需要租屋的族群?
司法人權
主題
巢運下一步
1989年台灣規模最大的居住權運動–無殼蝸牛運動,至今超過三十年。六年前,多個關注居住議題的民間組織,組成巢運團體接續推動居住改革。 今年二月,巢運宣布,將啟動新一波改革倡議。有別於過去兩次,以夜宿模式來開啟運動,這一次的行動非常有創意,他們開了一家房屋仲介公司–天龍房屋,以行動藝術的方式和社會議題結合倡議。一起來看看巢運新的居住改革方向。
司法人權
主題
社會住宅期中考–中南部篇
這禮拜的社會住宅期中考系列報導,我們要把鏡頭轉到中南部。台南市及台中市,是六都中第一階段的倒數一、二名,台南市甚至到現在還沒有一棟社會住宅動工。 中南部的房價及房租都比北部低,在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的狀況下,社會住宅預算往往被排擠到其他的建設之外。但中南部真的不需要社會住宅嗎? 其實根據衛福部的調查,南部弱勢族群對社會住宅的需求,甚至還比北部高。到底目前台中、台南及高雄市社會住宅的現況如何?中南部社會住宅建設又面臨哪些困難?
司法人權
主題
社會住宅期中考–北部篇
十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人居日,我們將連續三週推出社會住宅系列報導,看看台灣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現況及挑戰。 為了解決高房價之下,弱勢及青年買不起房子的問題,內政部在106年提出社會住宅興辦計畫,全國要在113年之前,興建12萬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這個八年的計畫到今年底為止剛好過一半,檢視六都目前興建的進度,既有加上新完工、興建中還有已決標的社會住宅總數,桃園、新北及高雄市,達成率都超過原本設定的目標,台北市也有88%,其次是台中市,台南市目前則是還沒有開始興建。 到底六都興建社會住宅的現況如何?又面臨哪些問題?我們先從寸土寸金、房價也最高的北部地區看起。
青年世代
主題
體檢520-蔡政府的青年課題
2020年1月總統大選蔡英文總統再度連任,也在520舉行就職典禮。獨立特派員推出《體檢520特別報導》,檢視過去四年的執政成果,及未來四年的方向。 這次總統大選投票前夕,各地火車站及高鐵出現非常多返鄉投票的年輕人,他們是這次選舉的關鍵選票,也讓小英總統以817萬多票創下歷屆總統大選史上最高得票數。這次選舉,蔡總統得到廣大年輕人的支持。 不過根據勞動部在今年3月公布最新青年勞工就業狀況的調查顯示,15-29歲的青年每人薪資平均為31603元。台灣青年面臨的困境是低薪、高房價、高租金,讓現在的八年級生青年世代必須得身兼數職,才能負擔生活支出。 再加上台灣城鄉差距大,很多年輕人都往都市發展,蔡總統在競選時,也都明確指出現今青年面臨的困境。要如何面對與解決,需要政府有更積極的作為與對策。
政治經濟
主題
呼叫居住正義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集結了5萬人走上台北的忠孝東路,高喊住者有其屋。三十年了,2019年的今天,各地房價越飆越高,人民離住者有其屋的訴求也越來越遙遠。當年上街抗議的民眾,30年後,他們的下一代,同樣又為了居住問題走上街頭。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指出,過去20年台灣的青年平均薪資成長約15%,但是整體房價所得比卻增長了178%,台北市更增長了240%。台灣有將近92萬的空屋和餘屋,房價卻遲遲掉不下來。民眾要的居住正義,在政策制度上,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