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囤房稅2.0七月上路,房價漲幅壓得住?
去年8月政府推出新青安政策,一手打炒房,一手刺激買氣,讓各界霧裡看花。台灣房屋持有成本不高,囤房越來越嚴重,問題在於課稅基準偏低。囤房稅2.0在這樣的基礎下推出,對囤房和空屋問題改善有限,加上租屋和社宅供給不健全、稅制改革緩慢,台灣的居住問題如何解決? 政府打炒房又推優惠購屋政策 房價不減反增? 台灣房價,從蛋黃區一路炒到蛋白、蛋殼區。時任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透過房地合一稅,能夠壓抑潛在的投機需求,讓房價需求面不會因為投機性需求擴大而讓房價上漲。2021年7月實施的房地合一2.0,為了打擊短期投機,課以重稅,結果卻適得其反。 從國泰房地產指數可以看出,房價在2015年短暫修正後,緩步上升,來到2021年,指數呈直線噴發。(圖/獨立特派員) 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到,房地合一稅造成了供給量減少、稅費轉嫁到買方的頭上,甚至假合約等等的這些亂象。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也表示,延長囤房的期間,產生了閉鎖效果,房屋的供給量拿到市場賣的少了,拿出來租的也變少,所以房租就上漲。 政府在2023年8月,推出新青安購屋優惠貸款,貸款額度和年限分別增加到1000萬和40年。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到,之後大約1500萬以下的產品,單價可能就會拉得非常高,雖然總價有控制,但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很多民眾會買到比較偏離行情價格的標的。 新青安政策推出後,讓連續下滑的買賣移轉棟數,一舉超越前四個季度。(圖/獨立特派員) 這項新青安政策,將實施到2026年7月,等到利率補貼和寬限期一過,對於口袋不深的房貸族來說,就是最大的風險。 稅制改革通過 囤房稅2.0有解嗎? 總統大選前,立法院在會期最後一天,壓線通過囤房稅2.0。根據主計總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台灣將近900萬戶的住宅中,超過110萬戶沒有使用,空屋率為13%。而根據內政部低度用電戶數,空屋率將近9%。 以低度用電的資料來看,金門和宜蘭縣的空屋率全台最高,數量卻不多,反觀六都的空屋數量就很高。(圖/獨立特派員) 根據租客聯盟資料,2015到2020年新增的52萬戶住宅中,拿來自住和出租使用的只有四成六,非自住卻超過五成三。也就是因為這樣,從學界到民間團體,不斷倡議稅制改革。而囤房稅2.0實施後,最大的差別在於,全國歸戶和稅率略為提高。 修法前,一名四戶以上的多屋族,會分別依照各縣市的戶數課稅,稅率從1.5%到3.6%。修法後,改成以全國的總戶數計算,稅率提高為2%到4.8%。(圖/獨立特派員) 修法後,財政部預估能促進房屋有效利用,不過租客聯盟代表廖庭輝說:「根據財政部的估算,這樣的非自住房子,每年需要多繳3500~6200元的稅,這跟我們當時對於這個稅的期待不符合。」 而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則說:「30坪公寓40年的房子,它可能一年的房屋稅不到五千塊,縱然乘以四倍,對於業主端來說可能不痛不癢,甚至於還讓他有了一個理由,把它直接反映在租金上面,所以我們認為租金會漲。」 房屋持有成本過低 囤房稅2.0改革了誰? 囤房稅2.0實施後,對建商餘屋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拿到使用執照一年內課徵2%,稅率隨著年限增加,超過五年,課以4.8%的最高稅率。全國待售的5年內新成屋數量,來到8.2萬戶的歷史高點。 租客聯盟代表廖庭輝認為,建商必須繳納囤房稅,對他們來說就會有進一步去販賣的壓力,但多出來的成本,會轉嫁到誰身上? 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投資者並不會因為稅負高低,而是會看到底漲不漲得起來,如果有利可圖,他就會留下籌碼。政府當初期待囤屋稅能帶來房屋拋售,可能很難達成。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認為,不論是哪一個版本的囤房稅,定義都過於寬鬆,而台灣的房屋持有成本過低,也導致囤房問題越來越嚴重。房屋稅偏低的主因,在於課稅現值,也就是稅基過低。各國多以實價課稅,但台灣是以房屋構造、屋齡、路段等作為稅基。 租客聯盟認為,房屋稅在地方稅的框架下,難以解決空屋問題,進而倡議中央版的囤房稅,同樣從第4戶開始起徵,加重稅額為現行的5倍,徵收後的稅款納入社宅和租屋補助使用,最重要的是不會波及到出租使用和空屋率高的偏鄉地區。 台灣房價所得比高、社會住宅不足、租屋市場不健全、房價漲幅大,長期位於民怨之首。民眾早已對政府的各項改革失去信心,居住問題,還要壓垮幾個世代? (※婁雅君 袁宏書/採訪報導)
專欄
2024總統候選人,提出哪些社會住宅政策?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針對台灣社宅的現況、困境與挑戰進行盤點。並逐一拜訪各黨總統候選人,向他們提出未來社宅推動的幾項建議,包含多元興建、增闢財源、依收入分級租金,及社宅福利計畫等。候選人對這些倡議的回應如何?他們又提出哪些政策來推進社會住宅呢? 住盟提出社宅輪候制、多元興辦候選人如何回應? 台灣的居住正義,正面臨巨大挑戰,尤其弱勢與青年族群,更是陷入嚴重的居住困境。在這樣的窘境下,各政黨提出了,要以社會住宅,做為改善弱勢跟青年族群居住問題的重要手段。但問題是,現行社宅採抽籤制,要入住,得靠籤運。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辦公室主任林育如建議,有沒有可能採用輪候制?什麼樣子的條件,什麼樣子的需求,或者有一些急迫性的條件設定在輪候的隊伍上面,對應到可能有需要的民眾。 因此,社宅輪候制,也是住盟對總統候選人倡議的議題。 柯文哲回應,之前台北市就想做輪候制,但還沒做到。賴清德覺得,抽籤制已符合公平性,但會再跟相關同仁研商。侯友宜則表示同意輪候制。 再來,住盟倡議建立社宅多元興辦模式。 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廖庭輝表示,比方說有一些公有的閒置房舍,這些閒置房舍本來都是拿來做作為居住使用的,其實只要透過一定的整修跟結構性的檢測,就可以新增出很多的社會住宅。 在規範都市開發應提供社宅部分,柯文哲祭出以交通為導向的都市計畫重整,透過容積轉移增加供給,另包括都更分回及都市計畫調整等多元方式。賴清德認為可透過區段徵收、重劃,取得土地興辦,或透過容積獎勵換取社宅。而侯友宜則表示,可以整體開發地區取得社宅用地。加上公有地參與都更,容積獎勵回饋,政府分回房屋作為社宅。 政府若以新建的方式蓋社宅,增加速度非常有限,難以解決供不應求的情況。未來可開發出更多元的興辦方式,來增加社宅數量。圖/獨立特派員 學者建議從家庭可支配所得訂租金 候選人各有解方 而多元興辦,只是解決社宅問題的一個部分。因此住盟提出了另一項倡議,社宅要真正照顧到經濟弱勢,得更審慎劃分租金折扣級距。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辦公室主任林育如觀察,目前中央採取的方式,比方說一般戶可能就是八折,弱勢戶就是再打八折。可是這些身分的後面,經濟條件其實是不一的,因為一般戶也有一些相對經濟弱勢的。 在社宅租金方面,三黨總統候選人的主張是,柯文哲支持,並考慮收入最低的10%民眾,能有精簡便宜的住宅。賴清德說,衛福部與內政部,正擬定分級收費。侯友宜表示若新北市推行成效好,就推廣至全台。 住盟提出,依住戶收入分級租金,也要同步確保補助的財源能夠永續。而社宅財源要永續,也是住盟關心的議題。住盟也倡議,政府要增闢財源以落實可負擔租金。 在台中豐原安康共好社宅裡,飯桌旁總有社工跟住戶們交流,藉機觀察住戶的需求。圖/獨立特派員 台灣已有社福團體進駐社宅服務 未來如何擴大執行? 開飯時間一到,幾位家裡沒有開伙,或弱勢的住戶,一起來圍爐吃飯。義務煮餐、無償共餐,安康共好社宅的住戶,每個星期二都會有這樣的日常。而這是進駐在安康社宅裡的社會福利基金會,為社區舉辦的。 伊甸基金會台中家庭服務中心組長蕭惠萍表示,吃飯過程會聊聊他們的近況,就會更知道他們在過什麼樣的日子。 社會住宅的住戶,有4成是需要社工幫忙的弱勢。因此住盟倡議,推動像安康社宅一樣,直接讓社福團體和資源,進到社宅幫助弱勢的福利計畫。 對此,柯文哲表示,他在台北市長任內已有推行,且要將這些經驗推廣到全台。賴清德承諾,將研議強化NGO承租社宅,提供弱勢服務。侯友宜說,他在新北市長任內也有推行,贊成社福團體將服務帶入社宅。 2023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社會福利基本法》,明定社宅是社福的重要環節,而社會住宅政策該如何調整,才能實現居住正義,三大黨總統候選人都有各自的想法。選民們可要理性地審視他們的主張。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專欄
租屋市場糾紛多,租客成立聯盟發聲!
台灣房價高漲,不少人的選擇從買房轉為租房。不過租屋族有三成的人會遇到租屋糾紛,而且也有三成的租屋族,每月付出的租金超過了合理負擔線。關注居住議題的民間團體,號召租屋族成立屬於自己的倡議組織,希望透過團結行動,要求政府解決租屋族的問題。 租房子好難!三成民眾房租超過合理負擔線 台灣居住正義的倡議隨著時空變遷有不同的轉變,隨著不斷上漲的房價,許多人的第一選擇不再是買房而是租房。但在台灣,租屋族要能租得起、租得到、租得好,卻是一大難題。 身為「資深租屋族」的小文,目前租住的是一個頂樓加蓋的獨立空間,除了臥室,也有獨立的客廳跟廚房。在這裡,小文居住時間即將滿二年,算得上是他最長久的落腳點。過去八年,小文以平均一年一次的頻率在雙北地區遷徙,有著豐富的遷徙資歷,也讓他對雙北地區的租屋行情變化感觸良多。 小文說:「房租的話還滿有感的,覺得有在上漲,像我們要換租屋處的時候,會去比較說,如果是用我之前5、6千的預算,還租不租得到,其實現在已經很少了。」 反映國內租金行情的租金指數,從民國100年開始,不但確立了上升態勢,更是一個幾乎每個月都創新高的走勢,也連帶影響租屋者的房租所得比。在一份民間團體最新的問卷中發現,以租金占所得30%的合理負擔來觀察,全台有30.9%的受訪者都超過這個合理負擔線。 租客聯盟籌備會代表廖庭輝說:「超過了三成,其實就代表租金已經嚴重吃掉其他消費,而且這個數字是單純的租金,還沒有把水電、管理費算進去,就已經超過30%。」 全台有三成的租屋族,每月付出的租金超過了所得三成的合理負擔線,尤其在都市地區更為嚴重。(圖/獨立特派員) 租金和生活機能考量下 被忽視的租屋品質 除了租金外,安全也是租屋族的隱憂。租客聯盟籌備會代表廖庭輝表示,許多租屋環境是頂樓加蓋、鐵窗封死,一旦發生火災,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但是對於這些租屋族來說沒有其他選擇,可以負擔的價格就是這樣子。 廖庭輝說:「對於租屋選擇考量的因素,請租屋族做出排序,第一名當然是租金,第二是區位,就是交通便利性,第三在意的是周邊的生活機能。」對租屋族來說,居住的安全性,甚至是居住大小、品質,都不會是他們的優先考量。 在民間團體的評鑑中,目前的租屋市場是一種租不起、租不好的現況,不僅如此,租屋糾紛發生比例也不低。在「崔媽媽基金會」每年接到的租屋糾紛申請協助案件中,除了終止租約之外,押金與修繕問題是最常見的糾紛。 崔媽媽基金會法律服務組組長曹筱筠說:「房客的押金沒有辦法如數的拿到,因為房東認為這個地方可能有些壞掉或沒有清潔乾淨,先預扣一些費用,這個費用是不是已經有跟房客達成共識,都不確定,所以就會造成押租金返還的糾紛。」 而修繕歸屬的部分,曹筱筠也表示,有很多房東會要求租屋處的「消耗品」使用者付費,但到底哪些是消耗品,如果沒有在合約中明列出來,就會產生認知上的不同。 民眾遇到租屋糾紛,會向政府檢舉或申訴的比例只有4.5%,對於糾紛的處理結果,有高達六成比例的租屋族最後以退讓結束糾紛。(圖/獨立特派員) 租客聯盟籌備會代表廖庭輝說:「目前的租屋的糾紛,通常都是比較小型的標的,不會去請到律師。可能請律師,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就不只這些錢了,所以絕大多數的模式,都是以退讓來結束這個糾紛。」 租屋族站出來!租客聯盟盼改善租屋環境 民間團體直言,整體租屋市場在高房價的推動下,嚴重向房東傾斜,面對台灣這樣的租屋環境,一個全數由租屋族組成的聯盟即將生成,讓租屋族團結起來,要求政府解決租屋問題。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祕書蔡亞芳說:「希望明年可以把租客聯盟這個團體立案,在立案前,現在是由崔媽媽基金會,還有OURs都市改革組織等團體在協助前期的籌備。」 長期關注居住議題的民間團體,出面號召第一線的租屋族成立屬於自己的倡議組織,而在組織立案之前,也會以一系列的課程為成員暖身。未來除了為自己權益發聲倡議,培力的民間團體期待租客聯盟能發揮互助功能,透過互助合作,提供陪同看屋、議價、簽約等服務,避免入住後糾紛的發生。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是台灣居住運動、倡議居住權利的啟蒙,從希望買得起房子,到現在只求「租得起」,看起來似乎是運動的倒退。但民間團體卻認為,這其實是改變台灣居住結構的機會,希望未來在居住型態上,民眾可以有更多不同的選擇,讓租屋市場更加健全。 (※李婕綾 許中熹/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