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刺青成青年潮流,雷射除刺青需求卻也激增!【獨立特派員】
李婕綾 張智龍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
刺青在台灣已經成為一種藝術,也有人會將刺青做為一種紀念。而台灣刺青的年齡層,近幾年有越來越低的趨勢,當年輕人選擇在身上紋下圖騰,過一陣子後悔了怎麼辦呢?要去除刺青,過程其實沒有想像中容易。青少年刺青前,要做哪些功課?萬一後悔,又會面臨哪些難題?
青少年刺青 追求的是什麼? 檢視著上一次除刺青的效果,這一天小辰將進行第二次除刺青療程。上著麻膏,小辰說起人生裡的第一次刺青,當時的他還未成年。
一旦開始刺青,延伸的區域會越來越多,至於少年刺青的理由,往往有更深層的內容。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說:「他們想要尋求保護,可能從小有被霸淩的經驗,覺得我刺個青它可以保護我、看起來比較兇就不敢再欺負我。或是他們有加入一些幫派、公司,他們會尋求一些共同的認同,把幫派公司的名稱刺在身上。」長期協助司法少年的工作者觀察,保護色與認同感是未成年孩子刺青的兩大推力,而在少觀所或矯正學校內,孩子在未成年時就刺青的比例也相當高。而在與少年接觸的過程裡,也不難發現有後悔的案例。除了失敗的刺青作品,也有少年會隨著歲月而興起去除刺青的念頭。陳彥君也表示,很多孩子是因為比較成熟了,也想要過不一樣的人生,開始想要把手上這些成長的記號去除,也有的人因為刺青引人注目,這也是一種困擾。三思而後行!除刺青痛苦艱辛的漫漫長路隨著雷射光點經過,刺青圖案中的填色開始沉入皮膚下。乍看之下,刺青顏色很快消除,事實上這只是色素暫時沉入皮膚,要經過多次的爆破程序,色素才會被擊碎消失。
醫美集團業者陳俊光說:「大概就是一般你刺青的十倍以上的疼痛,就是很用力的拿橡皮筋去彈你的這種程度,因為打下去就像在身上放鞭炮一樣。」除刺青的過程,必須經常中斷休息,必須透過冰敷來減少疼痛感。八年多前,陳俊光的醫美診所開始提供雷射除刺青的公益服務,為透過機構轉介的青少年免費去除刺青。除刺青的過程,就是一場毅力與疼痛的漫長拉鋸,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下去,陳俊光說:「刺青真的要三思後行,因為除刺青要花很大的時間、很大的痛苦、很多的金錢。」刺青有保障 你怎麼看待刺青這件事?拿出家長同意書,包括圖形、部位,甚至付費方式,都有詳細紀錄。在合格營業的刺青店裡,面對太過年輕的消費者都會有這份白紙黑字。雖然會有假冒家長簽名或是請人代打電話的可能,但刺青業者還是會盡量把關,就怕踩到法律紅線。雖然法律上,並沒有規定未成年刺青必須經過父母同意,不過,過去不乏因為刺青對象未成年,家長以未成年人訂定契約要有家長同意的法律依據,提告業者或要求賠償的案例。除了因為年齡可能面臨法律上的爭議,刺青在部分領域也受到嚴格限制。打開國防部網頁,對於刺青的規定,出現在憲兵報考的常見問題中;再查閱志願士兵選訓辦法,體格基準表上,對於刺青也有一定限制;而除了軍人,警察考試的體格檢查中,也不能有刺青。顯見,刺青在軍警界依然有一定的規範與限制。雖然相較過去,台灣社會對刺青的印象逐漸轉變,刺青不但成為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比賽項目,台灣也有不少刺青師在國際競賽中獲獎。不過對於未成年刺青,業者還是相對保守。文化的轉變,讓刺青逐步產業化,也讓業者開始籌組工會,除了產業自律,也希望提供消費者一個選擇的依據。除了店家的營業登記,也可以查閱刺青師過往的作品作為選擇參考,同時刺青前的準備溝通也不能少。除此之外,想要紋身其實可以有另外一個選擇,一堂同樣在身上留下圖案的手繪課程開始密集展開,不同的是,所留下的圖案比起刺青,時效相當短暫。原本課程設定是要給青少年作為刺青的替代或是實際刺青前的適應,卻意外吸引許多親子組合參與。面對刺青在青春世代的盛行,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社工王庠茗建議,當家長發現孩子有刺青的想法時,可以試著與孩子溝通,同時引導孩子理解刺青的意義以及刺青是永久性傷口的事實。而一旦發現孩子在未告知的情況下刺青,家長更要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