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關於我們
社福弱勢
主題
輪上人生
很多朋友因為人生許多意外,必須依賴輪椅生活。成為輪椅族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能夠獨立自主生活更需要不少付出與努力。小兒麻痺的導演曾玉婷用自己坐在輪椅上的視角,要讓替代雙腳的輪子呈現不同的藝術風貌。 他記錄了兩位不同原因成為輪椅族的朋友,來自台東排灣族的憶偉曾是優秀的兩棲陸戰蛙人,退伍後為了生活卻選擇加入幫派,讓討債打架成為日常。弘逸則因為叛逆,和警察上演電影情節般的馬路追戰。他們兩人的生命在最青春年華的時候,從傲慢不羈的青年成為輪椅族,他們失速的人生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
社福弱勢
主題
無障礙行不行得通
不久前,監察院針對交通部補助購置無障礙計程車的執行狀況,完成調查報告。現在行動不便的朋友外出,可以預約復康巴士。車資雖然只有一般計程車費率的三分之一,不過由於各縣市的復康巴士嚴重不足,全台身心障約有116萬人,復康巴士不到3000輛,平均400人共用一輛。經過身障團體不斷反應,交通部從101年開始修法,補助各縣市購置無障礙計程車,希望比照國外無障礙計程車的服務方式,服務有需求者。 不過到目前為止,交通部提出的補助方案各縣市執行狀況不一,甚至有六個縣連申請都沒有,意願不高。到十月底為止,全台實際加入營運的無障礙計程車才861輛,佔全國計程車不到1%。除了車輛明顯不足,身障者叫車時,經常發生叫不到車,或必須加價的問題,因此要求交通部檢討改善。 不過司機也有話要說,因為無障礙計程車太少,造成投入無障礙計程車服務,比一般計程車多出較高的服務時間成本。到底要如何兼顧身障朋友及無障礙計程車駕駛的需求呢?
司法人權
主題
障礙人權路
每年的12月3日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而今年有一群身障者選擇在凱道上夜宿度過這一天。獨立特派員記錄了這場活動,同時發現短短一場夜宿就突顯了國內身障者資源缺乏、無障礙設施不夠完善以及隱形隔離和歧視等三大問題。 國內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在102年就開始推動簽署,103年施行法通過,也終於在去年完成國家報告。不過今年邀請五位國際專家來台審查,卻發現還是有許多待改進的事項,專家們也提出83項意見作為改善參考。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困境和訴求。
社福弱勢
主題
大眾行有礙 (公路篇)
低底盤公車真的夠用嗎? 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 臺灣的公路系統值得提出來讓我們挑戰! 臺灣最近幾年確實開始注意到行的問題,很多公共場所添加電梯、導盲磚、扶手,但還不夠,就拿低底盤公車來說,讓推嬰兒車的媽媽和老人家方便很多,但全臺灣一共才600部,大部分集中在臺北市,只有幾條路線才有,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獨立特派員也是在一年多前認識這個小女生,婉坪,她罹患罕見疾病,從小就被困在輪椅上,她最大的願望是去南臺灣的海生館玩,但考慮再三,最後還是選擇自己開車。面對未來高齡社會,這是需要及早正視的問題。
社福弱勢
主題
台鐵小改進
在臺灣大多火車站都歷史久遠, 興建時根本沒有無障礙觀念, 但臺鐵逐漸的意識到, 開始逐漸改進。 在還沒有高鐵之前,臺鐵是國內長途旅行的主要大眾運輸工具,從清末興建一百多年來,全臺灣超過兩百個車站,很多都歷史久遠,當時根本沒有無障礙觀念,各車站的月台大小與高度都不相同,臺鐵估計,光是車廂與月台之間要減少縫隙把高低拉平的改善工程,就得等到106年才能完成,跟著獨立特派員走一趟,你會親眼看到因陋就簡,必須人工把輪椅抬上抬下,那種窒礙難行的窘態。
社福弱勢
主題
大眾行有礙 (鐵路篇)
在臺灣大多火車站都歷史久遠, 興建時根本沒有無障礙觀念, 但臺鐵逐漸的意識到, 開始逐漸改進。 《大眾行有礙》是獨立特派員在兩年前所做的專題報導,是國內長途旅行的主要大眾運輸工具,各車站的月台大小與高度都不相同,用人工的方式把輪椅抬上抬下,曾經是在火車站月台常看到的窘態,兩年過去了,臺鐵說,他們有了小小的改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