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大巨蛋安全管理資訊不透明,公共安全如何保障?【獨立特派員】
萬真彣 黃政淵 / 採訪報導黃心亮 / 整理報導大巨蛋即將開唱,如果遇上意外該如何安全疏散避難,外界也非常關心。採訪團隊觀察了近期的兩場大型活動,中職周思齊引退賽,湧入了4萬人;國慶晚會也聚集2萬人,大巨蛋草皮層首度搭上大型舞台舉辦非賽事活動。大巨蛋管理上有哪些缺失?專家們建議該如何改善? 大巨蛋首度滿座 活動現場安全嗎?大巨蛋若要辦演唱會,場內可能湧入5,5000人,而下沉式設計、密閉空間、商場共構等硬體建設影響公共安全,已成定局,那麼現場的安全管理,勢必得加倍嚴謹。 開賽前一小時,已經有不少觀眾陸續抵達,入場人流大致順暢;採訪團隊觀察沿著動線走,場內有逃生指引標示、滅火設施等消安設備,定點也有滅火器。場內滅火器,大多被安放進底座或掛在牆上,但有個逃生口卻直接放在地上。走到樓梯間,有灑水系統,但出了1樓的一個逃生口,一旁有紙箱堆置,若起火的話,易燃物則會導致逃生出口阻斷。上到2樓,有幾個活動臨時攤位,設置在看台後方與逃生門之間的廊道,湧現排隊人潮。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价巨說:「逃生的動線如果有阻礙,這些櫃位一個都不准設了。對市政府來講,你就必須有查核的責任,去確定他有沒有按照這個計畫來走,讓這些櫃位也可以安心的工作,疏散有必要的時候,說不定他們也可以發揮一個引導的功能。」疏散動線不佳 大巨蛋公共安全誰來監督?這天賽後,有知名樂團特別獻唱,500位動作俐落的工作人員,合力把設備搬進人工草皮,高效率20分鐘完成舞台、燈光及音響設置。往後辦演唱會,舞台就會像這樣搭在草皮層。 活動逐漸進入尾聲,消防人員跟場內工作人員溝通,確認疏散動線等現場狀況,警察也陸續就定位,協助4萬民眾疏散,維護公共安全。民眾遵從引導離場,但腳步不像入場時這麼悠閒,有些人對方向有點茫然。民眾表示,沒有看到任何引導人員,只能自己跟著人群。 為了瞭解大巨蛋辦演唱會的消安及疏散規劃,採訪團隊向遠雄公司提出相關議題的採訪申請,但收到拒訪回函。我們試著上大巨蛋官網查詢,卻發現沒有場館區域配置圖,只在辦活動時,由活動方提供現場動線圖示。採訪團隊也向台北市政府發出相關採訪申請,但截稿前沒收到任何回應。體育局也表示,只回答相關規則問題,並拒絕面訪,僅以文字回覆。大巨蛋這座台灣最大室內體育場館,公共安全的內容和計畫,到底誰知道?連議員也看不到公共安全相關資料,難以監督。面對演唱會大量人潮 大巨蛋準備好了嗎?在大巨蛋公共安全相關資料未公開的狀況下,國慶晚會終究如期舉辦了。大巨蛋首次舉辦非賽事活動,第一次在地下草皮層設席,鋪上臨時地板,這4500個位置,看起來已稍嫌擁擠;而未來演唱會將會有3倍多的1萬5千人在這草皮,屆時是否能及時逃生疏散,令專家們擔憂。這晚,大巨蛋停車場沒開放,大多民眾搭大眾運輸工具前來,因此散場時車輛少很多,交通大致通暢。忠孝東路與逸仙路口,目測至少就10位警力協助疏散與秩序;先前周思齊引退賽,四萬民眾疏散,光警察就出動65名加強疏導。周邊居民在感念警消人員辛勞之餘,感受卻非常複雜。台北市新仁里長吳建德說:「辦演唱會錢是大巨蛋事業公司在收,整個信義分局要投入多少精力?這些公共成本,應該請營利機構來處理。現在大家看到的榮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付出社會成本在做出來這個假象,去取代當時的審查失敗。」大巨蛋第一場非賽事活動,由台北市政府舉辦,似乎宣示著,對大巨蛋公共安全的信任。日前,大巨蛋地下二樓的美食街已開張;而緊貼體育館的商場也將開幕,成為台北市中心大型商場。演唱會的5萬5千民觀眾,加上商場龐大人潮造成的公共安全問題,該怎麼評估,又如何解呢?興建大型複合型場館,是當前台灣許多都市,提升競爭力的方式。但當都市發展遇到攸關人命的公共安全,誰能妥協?政府該制定更細緻的公共安全規範,民眾也該強化安全意識。 延伸閱讀大巨蛋將迎來首場演唱會,場館安全問題備受質疑!演唱會公安怎麼做?代表性多功能場館安全比一比
專欄
氫能火車巴士上路,德國交通運輸能源轉型中
全球首列氫能列車德國搶先上路 走進德國的火車站,仔細看看進站中RB33列車,發現列車上方沒有電纜線,也不是燒柴油,它是全球第一列營運中的氫能列車。由法商阿斯通製造、德國聯邦政府及下薩克森州政府購買,當地的evb公司負責營運,於2022年8月上路,目前一共有14列。 營運中的氫能列車有4節車廂,一共156個座位,列車最高時速可以達到140公里。(圖/獨立特派員) 氫能列車讓德國不來梅北方三座城市之間的居民通勤更加便利,最短距離的車票大約是122元台幣,且在市區速度會降低,行駛中更是幾乎聽不到噪音。 evb鐵路公司特地空下一整列氫能列車,帶著採訪團隊前往維修廠介紹它的構造。德國evb鐵路運輸公司發言人Christoph Nagel提到,氫氣具有可燃性,大量聚集可能產生氫爆,因此儲氫罐裝在車頂,一旦洩漏就會直接溢散到空中。 氫能火車的原理,是儲氫罐的氫,在燃料電池中與氧氣作用,發出電之後,儲存在火車下方的電池中,供電給馬達驅動火車。(圖/獨立特派員) 除此之外,火車也有專用的加氫站,刷卡、輸入密碼,將特製的加氫管連接到火車的加氫孔,司機一個人就可以操作加氫。德國evb鐵路運輸公司首席工程師Christian Glauner說:「有兩個儲氫罐,如果儲滿氫,我們可以開火車行駛大約1000公里。」 氫氣依照來源,從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重組的叫作灰氫;過程把碳捕捉下來封存的,稱為藍氫;而排碳最低的是綠氫,由再生能源電解水而成。(圖/獨立特派員) 這座全世界第一個火車專用的加氫站,目前氫氣是來自附近化學工廠的副產品,也就是所謂的灰氫。氫能火車要真的用到綠氫,還得再等一段時間。 Linde火車加氫站技術人員Alexanda Zoerner說:「也許兩三年後,在現場直接為火車生產氫氣,使用電解系統,綠色電力來自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公園,就在車站旁邊。」 在加氫站中每天儲存超過1800公斤的氫氣,因此安全是首要任務。現場有許多安全規定、出入口管制嚴格,周圍也有風扇和氫氣感應器。這種嶄新的科技,對習慣開柴油火車的駕駛來說,也是新挑戰。除此之外,當火車的重要零件,從車底變上車頂,維修流程都得重新設計,還要制定新的安全流程和標準,甚至連當地的消防隊都必須進行相關培訓。 為了世界首組氫能列車,德國聯邦政府及下薩克森州政府,一年來已經投入超過三十億台幣。而且他們更計畫在2026年建設一座氫氣工廠,未來如何製造大量綠氫、讓價格降低,是氫能普及的挑戰。 能源轉型 從氫能公車開始走入生活 德國除了下薩克森州有氫能列車,法蘭克福也有少數路線在試營運。位於北萊茵邦的迪倫地區,早期以開採煤礦聞名,現在也面臨能源轉型的問題,而他們的抉擇是氫能,不僅簽約採購氫能列車,也有五輛氫能公車已經上路。 氫能巴士利用儲氫罐中的氫氣跟空氣中的氧氣,在燃料電池裡面作用,化學能轉換為電能儲存到電池裡,電力再驅動馬達讓公車動起來,最後排放的只有純水。(圖/獨立特派員) 氫能公車的內裝跟一般公車差不多,不過駕駛的儀表板上會顯示氫氣剩餘量及可行駛的公里數,搭起來也比燃油公車安靜。載著五罐滿滿的氫氣罐上路,司機們並不擔心,在事故發生時氫氣罐會全部開啟,氫氣往上散溢、氣罐會排空,因此對於駕駛者來說並不危險。 加氫氣比汽油便宜?氫能車發展指日可待 同樣是採礦城市,面臨能源轉型的德國黑爾滕市,他們也想推廣氫能。市政府的工作人員,正在為公用的氫能車加氫。 這間加氫站由黑爾滕市政府跟幾家企業合作一起設立,氫氣價格一公斤大約440元台幣。(圖/獨立特派員) 氫能車加滿氫不到台幣兩千元,在德國已經比加汽、柴油都便宜。但因為全德國只有92座加氫站,而且民眾能買到的氫能車只有日本及韓國進口的兩種車款,加上現在氫能車價格又高,所以全德國1到11月只掛牌兩百多輛。 不過德國的BMW也想插足氫能車市場,目前已經有一百輛氫能車在全球試駕,就看汽車製造大國的氫能車,能不能追日趕韓。還有搶先應用的氫能大眾運輸,在最新的國家氫能戰略下,如何引領德國走向氫能大未來。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