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體育
主題
勝負反手拍
剛落幕的帕運讓大家看到選手們的精彩表現,他們永不服輸的運動員精神也讓全球觀眾喝采。對身心障礙的運動員來說,付出的努力與訓練都必須有強大的意志力及家人教練的支持做為後盾。 獨立特派員帶您來看三位選手,分別是視障三鐵的林陸堯,視障路跑的簡銘俊及輪椅網球的鄭宇辰,他們在運動場上所展現的勇氣與努力,令人動容。
司法人權
主題
防疫缺口下的身影
台灣疫情經過108天之後,終於在8月25日這一天,首次沒有本土案例,雖然是好消息,不過台灣要回到五月前的生活可能還不是那麼容易。回想五月中旬,在疫情最艱困的那段日子,受到衝擊最大可能還不是一般民眾,而是在防疫上,有不同需求的不同障礙者,他們無論在食衣住行、甚至就醫、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衝擊。 包括一下子被抽掉的人力支持,造成生活、就醫困難。必須戴口罩的規定,造成腦性麻痺者的生活困擾。影響聽障者跟別人的溝通。對視障者來說,到處都有的實聯制,以及台北捷運環狀線,在六月下旬試辦的引導杖方式,都沒有考慮到視障者真正的需求。這些都讓不同障礙者擔心,如果疫情反覆升溫,甚至萬一升高到四級,政府有一套超前部署的方案來協助他們嗎?
社福弱勢
主題
當我們同在疫起
疫情三級警戒期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國人,儘量在家不要出門,也讓大家過了一個和往年不同的端午佳節,近來街上也因此顯得冷清。 不過這一波疫情升溫,受到最大衝擊的還有許多弱勢族群。沒有住所的街友,成天暴露在戶外,讓不少人擔心,他們會不會成為防疫破口呢?而之前發生獨居老人在家中死亡後,才被確診罹患武漢肺炎的事件,又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憾事再發生?另外,嚴峻的疫情對身心障礙人士來說,增加了哪些生活上的困難?
體育
主題
邁向決勝點
只要願意,身心障礙依舊可以突破極限,找到人生的出口。新北市身心障礙運動代表隊,不論是桌球、田徑或是游泳,每一次的比賽都是刻苦訓練的成果。這些來自各方的身心障選手們,在賽場奔馳,打破身體與知覺的枷鎖,更屢屢創下紀錄,超越束縛,找到自我價值。
社福弱勢
主題
輪上人生
很多朋友因為人生許多意外,必須依賴輪椅生活。成為輪椅族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能夠獨立自主生活更需要不少付出與努力。小兒麻痺的導演曾玉婷用自己坐在輪椅上的視角,要讓替代雙腳的輪子呈現不同的藝術風貌。 他記錄了兩位不同原因成為輪椅族的朋友,來自台東排灣族的憶偉曾是優秀的兩棲陸戰蛙人,退伍後為了生活卻選擇加入幫派,讓討債打架成為日常。弘逸則因為叛逆,和警察上演電影情節般的馬路追戰。他們兩人的生命在最青春年華的時候,從傲慢不羈的青年成為輪椅族,他們失速的人生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
司法人權
主題
投保,無障礙?
身障人士因為狀況特殊,在投保時常被額外要求要體檢、加保費等事項,諸多限制的門檻,讓他們常碰保險公司的軟釘子,成為保險孤兒。 評估目前商業保險市場,身障者投保醫療險或失能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意外險則要根據身體狀況而定。尤其,視力障礙或是肢體障礙者,被拒保的機率非常高,即使核保過關,意外險的保額也被拉得很低。 根據統計,全台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共117.4萬人,占全台總人口的5%。壽險公會也指出,2019年壽險業承保身心障礙者,比2018年成長了超過10%,投保成功率依舊明顯偏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不公平的狀況,又該如何改善呢?
社福弱勢
主題
堅強的約定
獨立特派員曾為您報導日本身心障礙者的自立生活運動,當時台灣有四位不同障別的研修生,參加了日本自立生活領導人才的培訓計畫。他們從日本大阪一路到東京,實地到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自立生活中心與協會。甚至有機會跟日本自立生活運動的發起人與中心幹部,進行珍貴的交流與經驗分享。 對每一位研修生來說,這二十幾天來的體驗與充電,都是他們跨越障礙的重要一步,也是一次生命探索之旅。現在他們回到台灣,回到原來的工作與生活,但這一趟日本自立生活運動之旅,對他們內心產生什麼變化與行動?又讓他們的生命產出什麼樣的火花?
社福弱勢
主題
個人助理到我家
我們跟著台灣四位研修生,實際進入日本不同障別障礙者的家裡,看看他們跟個人助理怎麼相處,個助又是如何協助他們,讓他們生活過得精彩有趣。甚至變得有自信之後,可以到外面演講,分享他們的經驗。在日本,障礙者跟個人助理就像夥伴關係,過程中雖然也有磨合,但最重要是,使用者要坦誠需求,而個人助理則是在協助過程中,被一起培訓出來。 日本倡議自立生活運動三十幾年來,有很多年輕人投入個人助理的培訓,他們有人從學生時期開始打工,後來變成全職的個助。至於不同障別跟不同嚴重程度的障礙者,到底需要有少個助時數,日本都有評估標準。比較重障者或極重障者,經常可以看到十幾位、二十幾位個助,輪流進入他的生活協助。在這麼大量的個助需求之下,日本也已經制訂跟個助有關的制度保障,讓不管是全職或兼職工作者,可以更放心投入。至於障礙者又要如何準備呢?自立生活的規劃、同儕心理支持與個助服務三者缺一不可。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