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台灣被稱遊艇王國,遊艇休憩活動發展與國安的兩難?【獨立特派員】
台灣遊艇訂單量亞洲第一 但普及推廣才正起步? 來到日月潭,行之有年的觀光遊湖遊艇,受到國內外遊客歡迎。再來到安平港搭遊艇,沿途可飽覽台灣船園區,以及安平德陽艦園區等景點。從水上看向陸地的另一種風情,增加地方觀光魅力,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類似的旅程,目前行情約一個人半天600元左右起跳。但比起國外,台灣遊艇休憩活動發展,卻不夠普及。 海洋休憩產業集團總經理王昱茗坦言,東亞地區裡面,台灣遊艇觀光休閒的發展大概只贏北韓,這是開玩笑的一句話,但真的是這樣。 原因不外乎,台灣過去因考量國土安全實施海禁,在法規上鬆綁得較慢。直到2014年,台灣政府才開始逐漸開放;2020年,推出「向海致敬」政策,積極鼓勵人民親近海洋。 立法委員賴瑞隆指出,《海洋基本法》通過之後,《海洋產業發展條例》2024年也完成三讀,裡面很明確要求政府要鼓勵、獎勵海洋產業的發展,當然也包括郵輪、遊艇。 遊艇休憩,除了搭觀光船外,不少國人開始擁有自己的遊艇,遊艇市場也從一艘動輒近千萬元、高不可攀的價格,逐漸走向更平價、多元的選擇。鋁船業者看好台灣市場,推出平價遊艇,沒有駕駛艙室的遊艇,100萬元就能購入,大約是一台車的價格。 遊艇展上也首次展出,俄烏戰爭後備受重視的無人艇。(圖/獨立特派員) 遊艇數量逐年上升 船友呼籲政府加建硬體設施! 遊艇選擇多元,提升民眾持有意願。航港局統計2014年,遊艇登記數量是200艘,10年後的2024年10月達到1516艘。平均每年增加100多艘。再從遊艇駕照數來看,從2014年發出2000多張,到2024年10月累計到29976張,平均來看,一年有2500人考到遊艇駕照。 遊艇玩家馬先生表示,船友都希望政府多建設一些下船坡道。 馬先生的建議,凸顯了台灣還需要加強遊艇相關建設,才能讓遊艇更普及化。首先停靠泊位,就需要整合與增加。目前航港局的重要業務之一,就是要和漁民協商泊位。 航港局主任祕書饒智平說明,漁港怎麼跟其他的船舶,甚至是遊艇能夠共生。可能有一些漁港,漁船相對來說比較少了,如果遊艇進來,對他們是有幫助的,相信他們會是歡迎的。 雖然多興建遊艇碼頭,是加速遊艇普及化的方法之一,但業者表示,目前建設與經營成本都高,導致提供消費者服務的費用降不下來。(圖/獨立特派員) 海域法令放寬攸關國安 政府須審慎面對 業者認為,台灣未來若能設置海洋專區來輔導相關業者,對海洋休憩的普及,很有幫助。 海洋休憩產業集團總經理王昱茗希望,在海洋專區裡面,廠商可以有優惠的貸款利率,大家來這邊聚集在一起,努力把一個據點發展成很適合做海洋修憩的地方。 立法委員賴瑞隆表示,當企業不斷投資進來,當更多的人去參與到遊艇或帆船活動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讓行政部門的改變速度加快,這是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 但海域相關的法令攸關國土安全,仍是政府最大的瓶頸。 立法委員賴瑞隆坦言,往往面臨到的問題也是在於它有時候跟國安會有一些壓力上的衝突。中共其實對我們是保有壓力的,所以常常會有一些偷渡走私的狀況,甚至有軍事上的威脅。所以又沒辦法放得太寬,因為可能國安局或者是海巡署、國防部會有一些意見。 高科技時代來臨,若未來能善用已研發的無人艇,或其他先進設備來守護海域,或許政府對水路的管制,能再放寬。台灣遊艇製造在產業面上,成績亮眼;民生休閒方面,國人也有高度興趣。若政府能加強推動遊艇普及化,更能和藍色公路政策相輔相成,讓國人都能體驗海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