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系列報導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醫療公衛
主題
抗疫戰爭下半場
現在全台灣都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雙北成了重災區,尤其近日除了每日本土確診案例激增,還有校正回歸的個案數也引發不少爭議。 而這波疫情的相關配套不足,也造成民眾恐慌以及防疫缺口,例如雙北地區的採檢站不夠,讓已經出現疑似症狀的民眾每天跑來跑去,造成很多感染風險。另外輕症確診者到底要在家等或是到加強版集中檢疫所,一度也造成民眾的疑慮。 目前雙北醫療量能緊繃加上醫療院所的群聚感染,可以說是目前防疫最大危機。台灣防疫進入下半場,我們能不能守住這段關鍵期,安然度過, 現在的每一步作戰計畫都至為關鍵。
醫療公衛
主題
當病毒進入社區
台灣在本土案例迅速竄升之後,正式進入疫情大流行階段。一直以來採取的邊境管制、入境檢疫的措施,為何在這波疫情中失守?英國變種病毒有哪些特性,防疫上有哪些困難?透過第一線的疫調過程,可以發現這支病毒的傳播樣態。 在這波疫情初期,彰化縣也一度陷入疫情升溫的危險當中,他們是如何透過疫調和不同於以往的防疫作為,初步緩解了緊張態勢。當病毒已經進入台灣社區,我們的防疫作為和監測系統又該如何調整。
醫療公衛
主題
我在偏鄉的日子
台灣的健保讓一般民眾都能享有良好的醫療資源,一直是台灣的驕傲,不過在偏遠地區,由於交通不便、人口少,醫療資源普遍不足,也讓偏鄉民眾繳了一樣的健保費,卻無法得到同等的醫療。 為了解決偏鄉醫療問題,政府從民國64年開辦醫學系公費生制度,已經培育了6千多位公費醫師到偏鄉或離島服務。不過大部分的公費醫師在服務期滿後,通常都選擇離開偏鄉,醫院面臨總是留不住醫師的困境。 因此衛福部決定,今年度招收的公費生,服務年數要從現在的六年改為十年。不過延長公費生的服務年數就能解決問題嗎?醫師的養成訓練長,六年醫學系畢業再加上專科訓練,等升上主治醫師,之後再下鄉十年,直到還完公費,最少也要38歲。新制對公費醫師的生涯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醫療公衛
主題
偏鄉醫療何解
長久以來,偏遠地區醫療最大的問題,是專科醫師人力以及醫院的經費不足。在金門醫院已經服務29年的婦產科醫師陳根雄,接生過六千多名嬰兒,幾年前還發生,整個金門只剩他一位婦產科醫師,早上看診,晚上接生,一個月有二十天睡在醫院裡。 金門醫院做為金門島上唯一的醫院,得齊備所有科別,連年虧損成了常態,因為偏遠地區醫院,不論設備採購或人事成本,樣樣都比都市高,醫院經營相當不易。 再加上台灣已經邁入高齡社會,許多老老照顧或是獨居長輩的照護問題相當挑戰,原本基層的衛生所正好可以扮演多元照護的角色。但台灣的衛生所業務多、收入少,很多地方衛生所,經常招不到醫師。台灣醫師人力不是不夠,而是分布不均,如何解決難題?
司法人權
主題
染SARS的人權
武漢肺炎疫情,因為變種病毒株讓大家再度繃緊神經,防疫措施也更緊縮嚴格。不過防疫與人權的界線到底在哪裡,也引發許多討論。 許多人拿2003年的SARS比較,在防疫作為上,已經進步許多。對比當年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和平醫院突然封院,讓一千多人被迫集中隔離的措施,如今看來相當不可思議。十七年過去了,被隔離的上千人,有人沒能活著走出醫院,有人染疫,後遺症伴隨一生。也有人失去了工作,背負著罵名。當時四位被迫隔離的醫院員工,認為這是一起大規模的人權侵害事件,他們向國家人權委員會陳情,要求查明受害事實,給予賠償。
政治經濟
主題
後疫情時代的產業突圍
今年疫情剛爆發時,紡織產業上游的供應鏈因疫情停工、下游的成衣門市也因疫情倒閉,來自大型運動賽事像是奧運或NBA的服飾需求也都被迫暫停,紡織產業可說是受到疫情的全面衝擊。 來看看紡織產業在後疫情時代,如何透過綠色通道取得藥證。透過大數據分析、線上視訊採購、環保材質的研發與應用,甚至把醫用不織布做成國際精品口罩的轉型實例。
醫療公衛
主題
醫材上限風暴
衛福部健保署因為對現有自付差額醫材訂定醫院收費上限,引發爭議,8大類352項醫材如果不符合價格天花板標準,不是得降價就是離開台灣市場,醫界反彈聲浪相當大。 目前醫材分「健保全額給付」「健保部分給付」以及「全自費醫材」三類 。這次健保署是針對健保部分給付,由民眾自付差額的醫材訂定醫院的收費上限,目的就是希望保障民眾權益。因為以往自付差額,同款的醫材在不同醫療院所價錢都不同,所以健保署才會訂出價格天花板。 但公告一出,引發很大爭議,也引起蔡總統關切,經過一場溝通討論會,原訂8月1日實施的新制宣布延期。不過這整件事的問題點有哪些?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醫療公衛
主題
我的治療師是密醫?
民眾喜歡跑步、健身,想知道如何避免受傷;長輩年紀雖大,但身體硬朗,想知道如何預防失能、避免跌倒。這些常見的需求,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都能提供專業協助。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如果沒有就醫取得醫師處方就找治療師進行預防疾病相關治療,其實通通違法。 現在相關團體提出修法的期望,希望與傷病治療無關的,民眾可以不需要取得醫師的診斷、照會、醫囑,直接找治療師服務。不過治療師修法過程中也引發不少爭議,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員看法不同,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來了解。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