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台灣新住民人口增加,如何完善權益?
目前在台灣就學、就業的外籍人士,加上外籍配偶,多達150萬人,他們都是廣義的新住民。但台灣至今連一部保障權益的專法都沒有,也沒有專責單位協助。新住民不論在台灣生活多久,不歸化,就沒有相關權益保障。如何完善新住民權益,是台灣必須做好的準備。
無法跨越的隔閡 新住民權益誰來保障?
每到選舉,新住民族群就開始受到重視,各政黨相關政策和議題紛紛出籠。同樣為接近60萬人的原住民族有基本法,新住民卻連一部專法和專責單位都沒有。而外籍配偶不論在台灣生活多久,如果沒有歸化取得身分證,很多權益都無法獲得保障。
對台灣出生的公民來說,只要符合公職人員選罷法,即可擔任公職參與選舉。但是新住民在拿到身分證之後,根據國籍法第10條,仍有所限制。台灣新住民黨南投縣黨部主任阮惠心說:「新住民拿到身分證滿10年才有資格參選。」
阮惠心代表台灣新住民黨參選南投縣第二十屆縣議員,選區要超過四千票才能當選,最後他獲得五百多票。(圖/獨立特派員)
選舉後,阮惠心回歸自己的事業,從事時下最夯的越式洗頭。對一般人來說,開店、向銀行貸款,要找哪些單位洽公,並不是難事。但是對新住民來說,每一道都是關卡,就連歸化時要辦一張台灣身分證,都得找旅行社代辦,甚至要花費上萬元。
除此之外,對他們來說,台灣的國情、法律與母國不同,違法也時有所聞。新住民權益推動者張瑜庭表示,新住民就算歸化成中華民國國籍,但他們對法律的知識,或者是對政府的認知,明顯低於台灣人。
在台灣和新住民有關的單位,移民署主要處理來台居留;各地縣市政府,又分別歸在社會與民政單位。要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隔閡,新住民需要專責單位和語言服務。
外籍人口多 台灣準備好成為移民社會了嗎?
新住民在就業時,也容易遭受歧視和權益上的損害。去年開始實施的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工作滿五年後可以銜接永久居留,但是現有的制度,留得住人才嗎?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說:「如果我們希望成為一個移民社會,我認為很多權利應該是以居住為事實,把永久居留設計好,各種社會保障,原則上都有。」
根據統計,台灣的外籍配偶、境外生和外籍專業人士,再加上移工,總共有150萬人之多,但台灣還沒有為移民社會做好制度上的準備,就連正式納入108課綱的新住民語,實施至今,仍未建立起完善的制度。
新住民語師資多半為外籍配偶,目前仍是教學支援人員的身分,薪資和福利都不及專任老師,就算上滿最高節數,也屬於低薪族群。(圖/獨立特派員)
老師的應聘方式,各縣市不同,有的縣市甚至得每間學校去應聘。而大部分老師需要多校授課,泰語教師孫莉安說:「有時候學校跟學校之間,間隔十幾分鐘、二十幾分鐘,我們都用飆車的。」雖然跨校教學有交通補助,但是通勤安全是一大隱憂。
新住民語納入課綱教材卻仍不專業?
新住民母語教師,在接受36小時培訓合格後,即可進入教學現場。台灣泰國交流協會創會祕書長洪銘謙認為,應該朝向更專業的認證制度培養專任師資。
新住民語言教材依照課綱所編撰,但審訂人員並不是以東南亞語言教學為主的專家,語言專業性不足。(圖/獨立特派員)
這樣的教材,來到教學現場,就會出現問題。印尼語教師官美連認為,第一冊的內容,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單字和發音都太難,且教材內容甚至不完全正確。
以同一套課綱編寫教材,無法顧及東南亞七國語言的特性,例如泰文拼讀規則複雜,教材在第五冊才開始學習,對學生來說,難度一下子大增。而教育部將新住民語言定義為母語,但是對於教學來說,到底是母語還是外語,仍有討論空間。
新住民語言課程 翻轉歧視與偏見
一週一小時的新住民語言教學,難以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但是對於翻轉歧視與偏見,卻見成效。高雄科技大學越南語課堂中,大約有一半是新二代,許多人在小時候被禁止學習母語,只有少數人,跟著媽媽或是外公、外婆學習,具備相當程度的聽說能力。
高雄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阮氏青河說:「我是因為學校的作業,而不是媽媽偷偷教的。我們是學校老師教的,老師教的應該不是壞話,所以學校授課讓他們有自信。」
我們的社會,經歷過對外籍配偶和移工的歧視與偏見。未來,我們還會迎來更多的外籍人士,台灣應該要從制度到社會面,建構一個友善新住民的國度。
(※婁雅君 袁宏書/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