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找回消失的工藝 千年刺繡如何重生?
全球各國皆有刺繡工藝,歷史至少千年,技法約有1587種。台灣繡莊早期曾盛極一時,諸多生活用品皆有刺繡工藝;如今風光不再,僅剩宗教繡品為大宗,有些刺繡聚落也成了時代眼淚,致使許多精湛的刺繡技法逐漸消逝。究其原因,包括工業化、市場經濟、升學導向的教育思維,以及當代民眾有無領略到刺繡工藝的魅力。消失的工藝 65歲的刺繡師傅嚴東誠坐在繡繃架前,拿著針線的雙手靈活地穿梭在繡布上,正在趕工12尺長的八仙綵。嚴東誠是世界二次大戰後來台的首批刺繡師傅嚴訓祥的大兒子。 「早期大陸那邊賺不了什麼錢,大家都嚮往來台灣發展。」嚴東誠回憶,父親16歲就被祖父推上帆船,跨越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的黑水溝,來到台灣,落腳台南。 為什麼是台南呢? 在台南導覽資歷逾20年的郭麗桂帶著記者,來到台南民權路跟永福路交叉口,這裡佇立著至少有三百年歷史的大井頭柱子,是先民來台登岸後最近的淡水取水點。郭麗桂指出,此處於清朝時期劃為十字大街,是商業最活絡的街道,「中國來的刺繡師傅一定會從這裡上岸」。 沿著民權路二段走,當時街道多以該區行業來命名,例如草花街、鞋街、針街等,「鞋子需要刺繡,也就是繡花鞋;新娘頭戴的草花裝飾也要刺繡,當時刺繡需求很大,所以從這裡開始形成很多繡莊」郭麗桂解釋。清朝以後,台南府城可以說是繡莊的一級戰區,幾經更迭,民權路上至今仍有多家開業繡莊,從店外便能看到師傅們正在刺繡與畫稿的身影。 年輕的嚴訓祥為了在府城佔有一席之地,「他唯一的方法就是實事求是!」嚴東誠拿出小紙箱裡超過一甲子的畫稿,泛黃破舊的水墨素稿來頭不小,有的出自20世紀初廟宇畫師潘麗水,光一個水袖就有好幾摺,可見畫風細膩精緻,但也苦了刺繡師傅;有的則是彩繪畫師陳玉峰來操刀,線條單純樸實。 「說真的,我們不是畫家,是刺繡師傅,請畫家幫忙比較求真。」嚴東誠指出,宗教繡品的衣服、裝飾、手拿的武器等都有學問,雖然客戶不見得看得出正確性或藝術性,但是「吃這行不是只賺錢,你還要有執著,才會做得好。」 這些超過一甲子的畫稿,線條上有人工戳出密密麻麻的針孔,嚴東誠解釋,畫稿放到布上,粉撒下去後,布面就會形成畫稿上的圖樣,再用毛筆描,這是沒有影印機時代的古早智慧。嚴訓祥就是靠著對工藝的執著逐漸在府城站穩腳步。 消失的「繡」才 目前專門的畫稿師傅難尋。嚴東誠表示,「繡莊不是一個人的武林」,而是各司其職,過往分工包括畫稿、題字、開臉、身體、糊棉花(立體浮繡)、零件(如花、雲)、合裡(把所有零件整件完成)等等。如今,很難找其各類專業的師傅,「那麼誰做?老闆自己做!」目前店裡的刺繡師傅不足十位,嚴東誠帶著記者拜訪現年80歲的李碧蓮女士,他有可能是台灣最年長的現役刺繡師傅。記者採訪李碧蓮師傅的當下,他正在趕工神明供桌的桌帷,雙手靈活流暢,穿針線也是兩秒就完成,「早就習慣啦!眼睛瞄一下線就穿過針孔了,」李碧蓮笑說,自己是老么,自小緊緊跟在同樣是刺繡師傅的母親身邊耳濡目染,國小畢業後雖考上初中,但因著喜愛刺繡便放棄升學,「14歲我就出來做師傅,都沒有(做學徒)學喔,就可以跟人比拚。」這一拚,至今66年,還捨不得放下針線。 像李碧蓮師傅這樣從兒少時期就成為學徒、甚至獨當一面的繡才,學的不只是技法,也學習透過針線傳達出宗教信仰、當代文化,以及自成一格的美學風格,「你的理解能力跟企圖心高,你做的就是藝,而不只是工,」一樣從小看刺繡到大的嚴東誠回憶,自己兒時就可以繡簡單花樣,藉此拿到好幾毛零用錢。不過,台灣實施基本國教後,學徒已經越來越少,因而開始出現斷層。 繡才漸少的第二個主因是刺繡師傅不再收學徒。不收學徒的嚴東誠表示,刺繡師傅至少要具備幾樣能力:電繡、金蔥、糊棉花、開臉、畫圖。然而,部分學徒只學半套就開繡莊當老闆,技不如人便削價競爭,師傅為了不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索性關上學徒大門。第三個因素是中國貨品低價傾銷。繡莊轉型 「假設我們賣三千塊,大陸一千塊就賣了!」現任嘉義縣刺繡文化學會理事長周讓廷,三代經營繡莊,深刻經歷大陸低價傾銷搶市場的痛苦,「所以我們只好一直轉變,朝著訂做、客製化走,並且提升效率跟品質,讓低價攻不進來。」周讓廷的祖父周國欽發跡於嘉義朴子,從日據時代開始便逐漸形成刺繡重鎮。第二代周志雲解釋,二戰後,朴子有很多繡花枕頭套都外銷至中東。68歲的刺繡老師顏淑端也回憶,家中長輩為補貼家用,兒時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個刺繡繃架,自己在功課之餘也會幫忙。甚至當時一整條開元路都是繡莊,繡品包括桌裙、被單、枕頭套、紅眠床床廉、 婚嫁用品等,「當時朴子的女孩子如果不會刺繡,很可能嫁不出去」。工業化時代來臨,大量機器產線與電腦打版取代手工刺繡,再加上民國六十年代後,台灣經濟起飛,生活用品漸趨多元,繡品不再受到消費者青睞,嘉義朴子刺繡聚落便逐漸消失,目前只剩朴子刺繡文化館及零星繡莊,周家的繡莊便是其一。 第二代周志雲接手擴大為中盤商,由於台灣工資上漲、也越來越少人願意吃這行飯,1989年周志雲赴大陸開工廠,直到第三代的周讓廷想走不一樣的路。「衣服鞋飾都有品牌,連雨傘也有,為什麼神明衣不能有品牌,」周讓廷大三開始萌生品牌的想法,至今快20年,終於做出成績。走進周讓廷的繡莊店,走文創路線。店面後方20坪大的空間擺放好幾台要價百萬的電腦刺繡機,圖樣打版確定後,上機台自動刺繡,員工僅需換線跟監督機器是否按圖刺繡。除傳統神明衣外,還製作迷你版神明衣,可作平安符吊飾。也曾跟電影《陣頭》合作Q版三太子公仔,甚至讓形象活潑的三太子穿上蜘蛛人、大黃蜂等英雄系列的衣服。「讓外國人知道台灣有什麼東西,他回國後才會跟朋友介紹,」周讓廷認為,行銷首要講究亮點,銷量是其次。「刺繡師傅一直坐在繡架前工作,很難做到市場創新跟經營,」周讓廷說,大哥跟著父親經營傳統繡莊,二哥從事神明帽工藝,自己則走刺繡文創,周家三代皆不會刺繡,卻對其保有熱忱。 刺繡傳承 除了中國外,西歐、北歐、中歐跟俄羅斯亦有刺繡工藝,歷史至少千年以上。根據台南應用大學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全球刺繡技法約有1587種,中心已做出8百多種技法。中心主任林姿妙表示,學校由服飾設計管理學系跟通識中心共同開設刺繡專班,開放各系學生選修,「刺繡課程讓學生進可攻、退可守」,既可滿足生活技能、創作作品,也可以此技能創業。 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還設有「古繡畫修護」的課程與服務。走進修護室,中國清朝乾隆皇帝時期的緙絲龍袍靜躺在為它量身訂做的工作桌上,周圍有好幾盞落地大燈,幾位穿上白袍、戴著口罩手套的織品修護師或坐或站,靜靜地修護破損處,該件織品文物為潘思源董事長個人收藏的。 為避免汙染文物,修護師紀錄時只能用鉛筆及軟皮尺測量,該空間禁止飲食,連水都不能喝。南應大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助理教授盧亨如表示,每件文物過程都是客製化的,每一處破損樣態及其對應的修護方式都須詳實記錄,以利後人很好掌握文物狀況,甚至「要分辨蟲卵種類」。不過,修護也有極限,盧亨如解釋,有些文物劣化得非常嚴重,這時僅能加固,避免惡化下去,但要回復已是無力回天。一個合格的織品修護師至少要經過三年的課程與實習。盧亨如指出,修習內容包括刺繡技法、認識織品材料、保存科學及科學儀器分析等。對於織品,眼見不一定為憑,修護師需要透過顯微鏡確認刺繡技法與材料科學分析。 藉由修護織品文物會發現,「早期的工藝真的很精緻,而且非常漂亮,反觀現在的刺繡明顯退步,」南應大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講師莊央姍有感而發,目前傳統繡莊師傅鮮少收學徒,再加上市場環境,導致許多技法成為傳說,因此,肩負教育責任的學校力邀繡莊的刺繡業師來教導學生,希望盡可能做到保存與傳承。刺繡新面貌 「有一個顧客問我:『為什麼我們這種藝術性質工作的人,都不能生產一些生活化的物品?』」開設刺繡個人工作室的謝曉霜,畢業自南應大美術系,大三時看到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的刺繡作品,展開全新視野,「我從來不知道拿畫筆之外,還可以拿繡針,」著迷於僅用一針一線就彷彿將整個世界繡進來的魅力,他自此一頭栽入針線世界,至今十年。目前絕工作室大部分都是手工客製刺繡,只有少數圖樣統一、件數幾十件的訂單會使用電繡。謝曉霜分享,刺繡不只有技法,不同的布材會導致不同的刺繡效果,許多素材,包括緞帶、珠子、繡框等亦有不同的風格與質感,需要花時間一一瞭解跟嘗試。電腦刺繡,再加上益發成熟的AI繪圖與打版技術,謝曉霜認為,有些技法仍只能倚靠人類靈巧的雙手才能完成。 回到謝曉霜這位顧客的藝術實用論疑問,嚴東誠的一句玩笑話或可相呼應:「現在大家都說這個(潘麗水、陳玉峰的畫稿)是國寶,可是我開個玩笑,這些圖賣你要不要?」「藝術是主觀的,你生活有需要它,它就成為你的需要;你生活不需要它,它就不是你的需要,」謝曉霜說。刺繡的未來是僅保存在博物館的一頁歷史,還是能以不同的面貌成為各世代的文化印記呢?這不只是政府與教育的責任,也是各世代繡才們執著的靈魂,更取決民眾是否意識到刺繡的存在,並能領略其千年風華的魅力。
專欄
小三通流入中國食品,違規竄台惹食安疑慮?
廖怡芬 賴振元 / 採訪報導黃心亮 / 整理報導 台灣其實沒有核准螺螄粉進口,魔芋爽也必須專案申請、貼上繁體字標示才能販售,但在夜市、網購平台還是隨處可見。原來金門到廈門之間的小三通,成為民眾帶貨來台的灰色地帶。違規中國零食如何流入台灣?未經查驗、標示不明的中國零食,會對人體帶來什麼影響?民眾又該如何辨識? 幫忙帶貨有錢賺?違規中國食品怎麼來台灣的? 來到金門,在對接廈門的水頭碼頭,可以看到藉由小三通往來兩岸的遊客,出關時手推車上除了行李,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牛皮紙箱,裡面裝滿了各式各樣的中國食物或用品。 一位匿名金門在地青年說:「在廈門的時候他們就會問要不要帶貨,通常都會用紅色帶子裝。近期會有一箱一箱的問,如果你自己沒有買的話,要不要幫我提一箱零食類的,就是辣條、魔芋爽、螺螄粉,反正你就推過去(金門),然後下船之後就會有人會認走。」他也提到,每一次至少會提供100到200塊人民幣之間的費用,如果幫忙帶貨的話就等於船票不用錢。 來路不明的零食你敢吃嗎?違法販售引發食安危機 這些沒有經食品安全查驗或報關繳稅的中國食品,就這是樣流入台灣的各大夜市或網路平台,各式各樣吸睛的小點心,卻都沒有合格的品質標示。 其實這樣的食品,因為沒有正式經過海關的報關與查驗,以及食藥署的輸入許可通知,就已經算是違法販售,臺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林冠蓁說:「還有它的食品添加物使用是不是有超量,就比較沒有辦法確保。因為每個國家對於食品添加物限量的標準都不一樣,只要在國內販售,就必須符合國內的法規。」 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規定,食品的包裝上,必需以「繁體中文」明確標示內容物、生產地和台灣進口商等資訊,衛生局強調,沒有繁體中文的明確標示,依法可開罰3萬到300萬元。 像這樣來路不明的零食,不只沒有正確的標示,也可能含有不明成分,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引發食安危機。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魔芋爽的鈉含量,一小包大概都超過200毫克,一個成人一天鈉不要超過2300毫克,一小包的魔芋爽就包含我們一天要吃的鈉的十分之一。」 三無食品垂手可得 消費者如何吃得安全?臺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林冠蓁說:「這個(親嘴燒)光看品名完全看不出來是什麼,在食品的命名上,我們也要求食品業者命名必須要與本質相符,讓消費者看到品名,知道這個是什麼產品。就我們國內的法規來講也是違規的,我們也會請業者必須去做改正,一樣就是會依照食安法第22條,會有3到300美萬元的罰款。」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生化學科教授麥富德說:「防腐劑、人工色素、重金屬還有二氧化硫等等,這些所謂的抗氧化劑,當這些都沒有在一個規範濃度的範圍下,進到我們的市場,危險的話會危及生命,或是造成慢性疾病。」 麥富德也說:「蠟瓶糖在網路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成分最主要標示的,是寫著蜂蠟跟一些添加劑,但是實際上我們發現,基本上它的標示是不實的,因為衛福部有查到,它的成分是來自於工業蠟,而且它的來源是不明的。」這些製造過程的不透明,都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或添加有害物質的風險。麥富德也提到,霉豆腐的造過程也是不清楚的,它的黃豆如何儲存、它的調味劑跟色素有沒有經過檢驗,透過怎樣的管道進到我們台灣,其實大家都不清楚。不論是在夜市裡還是網路購物平台上販售,這些中國零食垂手可得。消費者如何吃得安全?除了自我警覺之外,政府再不加強查核管理,違規零食就會一再透過邊境貿易,悄悄流入台灣夜市或網路平台,食安危機也正隨著它們,一步一步流進台灣!
專欄
2024美選倒數計時,候選人政策對台灣的影響?
邱惠恩 周明文 / 採訪報導 許為庭  / 整理報導2024年被稱為「選舉年」,全球共76國舉辦大選,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無疑是今年眾所矚目的壓軸場。隨著俄烏戰爭、中東戰爭、印太緊張局勢等地緣衝突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美國下任領袖的選擇更顯關鍵。身在地緣衝突最前線的台灣,專家對台建議有三:切勿選邊站,而是成為美國兩黨共識議題;培育國際談判人才,以及新東向台商須留意友岸外包趨勢。非典型美選 「我們將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打著跟2016年選戰一樣的口號捲土重來,投入2024問鼎白宮之戰,「川普成為公眾人物到現在其實都滿一致的,」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川普所有的選戰語言、策略、政策說服的方式以及得罪女性與少數族裔的歧視語言皆從未改變。 經典例子是川普在與賀錦麗(Kamala Harris)電視辯論會上,說出海地移民會吃貓吃狗的言論,引起譁然,儘管沒有官方數據或文獻證明此事。又,川普曾質疑賀錦麗「一直以印度人自居,突然間轉變成黑人。」事實上,賀錦麗母親是印度裔、父親是牙買加裔。 78歲的川普原本是川普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後來跨界主持實境秀節目《誰是接班人》,獲得全國知名度,2015年6月宣布參選總統,成功登上第45任美國總統。2020年連任失敗,作為曾被彈劾、且面臨多起訴訟的前總統再次參選,這在美國歷史上十分罕見。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也是非典型,他是美國第一位女性、且為亞非裔的副總統。賀錦麗是舊金山地方檢察官出身,曾任加州總檢查長和一任參議員。長達34年的公職與政治生涯,在全美聲量中是安靜的存在,結果卻在選戰倒數100天時,臨危受命批上選戰袍。 60歲的賀錦麗一出線,他魔性的笑聲被川普評為「瘋子大笑(laugh of a crazy person);但在競選團隊的操刀下,成為網路迷因,全網暴紅,對比常攻占版面的川普,賀錦麗確實殺出一條血路,得到普羅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目光。 兩位候選也各自得到名人加持。川普最有名的支持者就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不僅站台,甚至宣布,在11月5日投票日前,每天都會隨機抽出給簽署「支持言論自由與擁槍權」網路請願書的搖擺州選民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00萬元),此舉引起譁然。 賀錦麗的支持者則是兩大流行天后碧昂絲(Beyoncé)跟泰勒絲(Taylor Swift)。泰勒斯在IG發言力挺賀錦麗,署名「沒小孩的養包女」,回擊川普副手范斯(J.D. Vance)曾抨擊賀錦麗是「沒小孩的養貓女」。 瘋子政治學 川普此次競選,仍揮舞「美國優先」大旗。過去在任總統期間,川普直接「退群」國際組織,包括巴黎氣候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以及美加墨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儘管最後NAFTA重啟談判,沒有解散,但一連串的退群舉動都顯示川普濃濃的孤立保護主義味道。 「你要影響世界才有辦法偉大,」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認為,美國老百姓不在乎「退群」,但美國退群後,對世界影響力變小,如何偉大? 在外交上,川普將美國傳統盟友都指認是占美國便宜,祭出保護費說法。包括今年2月10日曾公開說,北約成員國軍防支出占比太低,「你想當賴帳的人嗎?他說是,如果是這樣,我不會保護你,我會鼓勵他們(俄國)為所欲為。」 對於獨裁政權引起的地緣政治衝突,川普表示,如果是他在任,他會轟炸莫斯科;如果中國犯台,他會轟炸北京,又說中國如果「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課徵150%至200%的關稅。與此同時,川普又說他與中國主席習近平、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俄羅總統蒲亭都「關係良好」。細數川普的外交經歷,確實與獨裁政權的領導人都見面過,甚至與習近平見面多達四次。 「他的外交思維是一種交易式的思維模式,」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川普把美國傳統強調的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先放一邊,「所有事情都可以拿上談判桌談,所以的確是跟這些領導人都有見面的機會。」 川普不可預測的言行成為標誌性的治理風格,「這叫瘋子政治學,當你夠瘋狂的時候,別人會怕你,不知道你會做什麼,」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嚴震生表示,他人會忌憚不按理出牌的人,在外交上有談判優勢。 「但反面就是對美國的盟友來說也是不確定性的,」陳方隅認為,由於盟友國不清楚川普的底線,「對美國的信任度也會下降。」他進一步指出,川普亂放話還會影響到台灣形象。譬如川普說台灣軍備預算太低,都不想自我防衛、不負責任等言論。事實上,台灣國防支出占GDP2.6%,比大多數北約國都還高。「甚至會引起疑美論,質疑美國只是想敲詐台灣,並非真心幫助,」陳方隅分析。 川普在2020,促成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巴林達成和平協議。「能讓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坐下來談,確實是滿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然而,陳方隅也指出,從後來的衝突再起,就能知道衝突的根本性結構因素不是簽了幾個協議、造訪見面幾次就可以解決的。 但另一方面,俄烏、中東、印太等衝突,確實都是在拜登任內陸續發生與加劇的。「民主黨沒辦法用提供援助,作為要求對方走上談判桌的強而有力的工具,」嚴震生分析,這是民主黨政府的糟糕之處。 美國共識:抗中 雖然美國兩黨競爭激烈,但在中國議題上是一致的,都將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 以國防戰略來說,2017年川普提出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陳方隅指出,美國政府「傾全政府之力(Whole-of-Government-Approach)」圍堵中國,開始跟中國展開競爭賽。 拜登任內,加深加廣印太戰略的連結。包括成立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係(AUKUS)。連續舉辦四次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還促成美日韓三方安全會談,「促成日本韓國兩個世仇、死對頭的國家坐下來談,並且簽署合作協議,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陳方隅分析,這對台灣有直接影響,日韓願意合作,韓國穩定韓半島,假設台灣海峽有事,美國與日本就能專心處理台灣海峽議題。 經濟上,川普開啟貿易戰,或稱科技戰。其中,被針對最多的國家就屬中國。林建甫分析,川普由於孤立保護主義的思維,認為其他國家都在占美國便宜,因此以關稅為主要手段,希望讓製造業回流美國。 關稅戰後的實際成效呢?林建甫分析,美國進口商得支付調漲的關稅,並轉嫁成本給消費者;第二種,要求對方出口商付關稅,但研究證明此方面力量不大;最後,出口商會重找供應鏈,免掉關稅困擾,但是新的供應鏈談判曠日廢時。 此次川普仍打著製造業回流美國的口號,便曉得過往實際成效不如預期。「我覺得川普不夠誠實面對這個問題,」嚴震生指出,在全球化的分工鏈中,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已然下滑;最具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也以亞裔居多,造成白人沉重的失落感,「川普騙他們說我可以把汽車工業、鋼鐵工業再帶回來,其實真的很難。」 出身中產階級的賀錦麗,以重建中產階級為政策主旋律,擬推動史上首個禁止廠商哄抬物價的聯邦禁令、提供新生兒家庭6千美元的抵稅額、調降企業稅率從21%至28%。但是對於減稅後的舉債預算從何而來,賀錦麗團隊並無正面回應。 各界預期賀錦麗無論內政或外交都將延續拜登模式。雖然拜登不以關稅為主要手段,但仍部分延續川普時期的關稅政策。今年5月中旬,也對總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2022年8月9日拜登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要與中國爭奪晶片霸權。該法案承諾向在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投資520億美元,包括赴美投資的台積電、三星等外國公司。接著,拜登針對出口至中國的高階晶片、超級電腦、半導體設備與相關人才相繼祭出管制。「拜登時代對中國的卡脖子政策,某些卡得非常緊,尤其在晶片,」林建甫指出。 台灣因應之道 經濟上,各國開始重視國防安全、邊境安全、供應鏈安全的「友岸外包模式」,林建甫表示,傳統經濟學講Just in Time,意即供應鏈即時趕上與壓低成本;友岸外包則是Just in Case,你要為「萬一」做準備,以安全為優先考量,而非成本。 因此,林建甫強調,對於想跟美國做生意、甚至在美國落地生根的台商一定要有友岸外包的思維。如果是以大陸市場、甚至大陸內需市場為主的台商,一樣要有友岸外包的思維。 外交上,政治生涯大多以內政為主的賀錦麗,在熟稔外交事務的拜登手下,外交發揮空間著實不大,被各界戲稱外交盲。對比拜登多次公開中國若犯台,美國必定軍事協防的言論,賀錦麗都以「不回答假設性問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包括協助台灣有自主防衛能力」帶過。 「拜登這樣講其實是不正常的狀況,」陳方隅指出,賀錦麗的回應是美國傳統路線:戰略模糊,不明講是否協防台灣,因此拜登每次講完,一定有國務院或白宮官員出來講說一中政策不變等言論。 川普方面,有別於過往,本次競選時,川普多次提到台灣,但皆為負面內容,包括提出台灣國防支出應提升至占GDP 10%的天文數據、台灣搶走美國晶片工作、台灣太遠難以協防等。甚至曾任職川普政府的官員也爆料說,川普曾言,台灣是筆尖、中國是桌子。 本屆除了選出美國正副總統之外,任期兩年的眾議員,今年435席全面改選;任期六年的參議員,每兩年改選一百席中的三分之一席,與選民權益更加緊密。 嚴震生指出,「當川普瘋狂的時候,國會要正常,但是國會也不敢正常,」如果參眾議院都被共和黨掌握,那就失去制衡的力量,也對台灣最不利。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國共和黨籍前俄懷明州聯邦眾議員麗茲.錢尼(Liz Cheney),因為反川普的言論,即便他貴為前副總統錢尼之女,2020年得票率逼近7成,仍然在尋求三連任的黨內初選慘輸,得票率僅28.9%。「與川普相抵觸的共和黨黨員,在初選中就會被清算,」嚴震生觀察。 對此,陳方隅強調,台灣應該讓台灣議題成為美國兩黨共識,而非選邊站,不能被說了什麼就跟另一黨抱怨,將台灣議題變為兩黨互相攻訐的武器。 如同賀錦麗競選時所言,「這是兩條路的選擇」,一個是單邊談辦,一個是多邊協商;一個是孤立保護,一個是自由開放。無論面對哪一種白宮新主人,林建甫建議,台灣極需培育國際談判人才,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有能力與之團隊協商、談判,謀求雙贏局面。他進一步指出,台灣在公共政策治理上,有許多可讓美國借鏡之處,例如美國城鄉同質性高,不像台灣推動一鄉鎮一特色,或許可推動地方合作。 在美國16年的陳啟耕,目前是加州柑縣台美商會僑務委員。他觀察,台灣議題在美國社會與政壇的能見度愈來愈高,「10多年前,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把台灣誤會成泰國(Thailand),」如今,從珍珠奶茶、周杰倫、一直到為何用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參加奧運等事都引起美國人好奇。再加上帶來投資、甚至成為選民的台裔與台商都可望成為影響美國參眾兩院的重要草根力量。 北美華人會計師協會創會會長林清吉,赴美生根45年,他以雙重課稅為例,台美雙方希望能將目前30%的稅降至10%,目前眾議院已通過,就等參議院結果。一旦通過,在稅務上,台灣廠商將與其他國家公平競爭。這需要台灣政府與當地台商、台裔選民繼續共同遊說努力。
專欄
因應全球變局,台灣如何擬定國防、外交戰略?
林珍汝 賴振元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 5月20日新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正式就任,延續貿易戰的態勢,美中關係未來依舊壁壘分明,美國在印太地區聯合日本、菲律賓抗中已成定局,台灣的戰略地位也將受到影響。而兵力招募不易、兵源短缺及兩岸國防預算落差,不對稱戰力下的國防策略,也是新政府的一大挑戰。 新總統上任 台海情勢將面臨哪些挑戰 不論是總統大選前,還是大選之後,中共船艦、航機,對台威脅不曾停止,當越過海峽中線成為常態,兵臨城下已經是進行式。 台海危機會不會升級,全世界都在關注,美軍印太司令部甚至指出,中國可能在2027年以前做好攻台準備。不過,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所長沈明室說:「不論是習近平跟解放軍的關係,或者是解放軍的腐化,有可能他們已經認知到2027年恐怕在軍事能力上是不足的。」 520總統就職前,中國國民黨17名立委訪中,帶回有條件開放馬祖觀光、文旦輸中解禁的消息,前總統馬英九訪中也備受禮遇。不過兩岸對話,對象卻只限在野黨,如何面對朝小野大下的兩岸困局,將是520後的大挑戰。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說:「賴總統面對的挑戰在如何讓國內有共識面對中國,如何讓國際上有共識來處理兩岸關係,而不是只是讓美中來處理我們。」 國際局勢變化 考驗台灣外交手腕 在台海兩岸之外,還有大兩岸美中關係,美中關係壁壘分明,也考驗台灣外交戰略。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說:「跟美國交往是沒錯的,但是對中國也必須要和緩、良性的建立溝通管道,避免誤判。」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表情嚴肅、兩方言詞綿裡藏針。(圖/獨立特派員) 親美友日、又要穩定與中國的關係,更不能過之或不及。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說:「其他國家會觀察台灣的動向,如果台灣跟中國往合作的方向來走的話,大家會覺得過去是在幫什麼?」 而除了美中關係的走向,2024年還有一大變數–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牽動台美關係。總統大選後,美國第一時間就派資深代表團訪台,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就任一年,也創下五度訪台紀錄,但接下來如果白宮易主,形勢可能轉變,台灣必須寫好各種劇本因應。 影響台灣的不只是美國,俄烏戰爭走向,以及五月普丁前往中國,中俄合作關係變化都會影響台灣。(圖/獨立特派員)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說:「中俄合作的話,就代表美國的勢力會被壓縮,在印太地區包括朝鮮半島問題、南海問題,這個都會讓我們共同面臨到比較高風險的局勢。」 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局勢也正在出現變化,美國與菲律賓軍事指揮官手挽手,四月展開肩並肩聯合軍演,去年以來美菲聯合抗中,也與日本加深合作,當美日菲連成防禦線,台灣的戰略價值也受影響。 尋求盟友、加強國防 提升台灣戰略地位 要提升台灣戰略價值,除了護國神山台積電,還需要尋求全世界的盟友。台灣才剛選完總統,友邦諾魯就宣布投入中國懷抱,台灣邦交國剩12國,創史上最低,接下來5月即將舉行WHA,台灣勢必再遭中國打壓,考驗新政府外交團隊。 對外求盟友、對內則要繼續加強國防,兩岸國防預算懸殊,考驗不對稱戰力。即使2024年,台灣對美採購的F16V戰機、M1A2T戰車都將陸續交貨,與中共的實力相差還是很大。 台灣的國防預算,每年增加至少3%,2024年創下歷史新高,但中國增加幅度更大,相當於台灣的16.5倍。(圖/獨立特派員) 但除了武器裝備,國防人力也是關鍵。海軍海鋒大隊的機動反潛飛彈車隊,負責在海域反制中共船艦,未來還要改分階段擴編,但這第一線的部隊卻被立法院預算中心點名,編現比不到八成。 為什麼願意投入軍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軍人的地位及待遇都是問題,提高待遇、重建軍人形象,是招募更多軍力的第一步,而後備軍人戰力也是關鍵。 當共軍威脅變成常態,習以為常將失去危機感,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也表示,若不解決問題,即使有再強大的國防,也是無濟於事。 而共軍武嚇之外還有各種經濟制裁,中共利用各種打壓,動搖民眾對政府的信賴,還有透過組織滲透、網路散播假消息,都考驗新政府的危機處理。 帶領外交及國安團隊,賴清德總統再次提出和平的四大支柱,大致延續前總統蔡英文的國安團隊,加上文人國防部長顧立雄、新任外交部長林佳龍,面對國際及兩岸情勢的變局,520後的挑戰正要開始。 黃郁婷/編輯
專欄
赴中旅遊政策為何轉彎?觀光業者怎麼說?
參加旅行團出國旅遊,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度假首選。去年11月,政府宣布重新開放組團赴中國大陸旅遊。不過,交通部長王國材今年2月7日宣布,因為中國片面改變M503等航路運行方式,從3月1日起,禁止組團赴中旅遊。政策大轉彎引發業者不滿,這項禁令的爭議為何?政府的考量又是什麼? 禁「團」令上路  引發旅行業者不滿 去年11月,台灣政府宣布開放組團赴中國大陸旅遊,不料,在今年農曆年前一天,交通部長王國材突然召開記者會,宣布因中國片面改變M503等航路運行方式,嚴重損害我國的國家利益,自3月1日起,禁止「組團」赴中旅遊。3月份到5月份成團者,可以照常出團,6月份之後,則暫停組團。 從M503及3銜接航線示意圖中可以看到,航線十分接近台灣防空識別區。(圖/獨立特派員) 突如其來的政策大轉彎,引起業者的強烈不滿。在野黨團立委隨即聯合幾位觀光產業代表,召開記者會,質疑政府政策反覆,造成業者平白蒙受損失。中華民國旅行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吳雁輝說:「昨天發布這一則新聞,讓我們很多業者雞飛狗跳,6月份已經收客七八成了,這些旅遊糾紛如何善了?」 旅遊業者進一步指出,禁團令對於出團規劃需要先行支付的隱形成本,造成難以回收的鉅額損失,才會釀成巨大的不滿產生。靜宜大學觀光系教授吳政和也表示,政府在公佈政策之前,未與業者充分溝通,導致民眾情緒反彈。 禁團令攸關國安問題 政府強調依法辦理 面對外界的質疑聲浪,交通部表示,禁團令並非沒有轉圜空間,6月1日後是否開放組團,要看中國大陸方面是否釋出對等善意。 交通部指出,禁團令是根據《發展觀光條例》第53條第1項,以及《旅行業管理規則》第49條第19款「經營旅行業務不遵守交通部觀光局管理監督之規定者」。(圖/獨立特派員) 交通部強調依法辦理,不過仍難消除業者疑慮。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認為,針對大陸的不友善,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反制,不應該把消費者跟業者綁在兩岸意識形態的政治爭鬥上。 台中市國際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楊琮霖則提出質疑,他說:「我們不知道危害國家的利益在哪裡?為什麼自由行可以去?為什麼你去探親、你去讀書、你去做生意可以去?觀光不能組團去這一個部分說服力不強。」 執政黨立法委員吳思瑤則提出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兩岸的交流應當是平等互惠互相尊重,台灣早在去年就釋放出我們要開放團客到中國去,可是等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中方卻沒有跟著開門,甚至利用了M503航線的調整,片面的來改變台海的現狀。她也說:「我想有關於禁團令的這個政策,當然是一個國安問題,也是一個政治上的選擇,是台灣政府不得不的作為。」 M503航道爭議為何?旅遊業者損失誰買單? 究竟這條M503航道的爭議為何?2015年1月12日,中國大陸在海峽中線西側,劃設了一條新的國際民航航線,這條航路距離台北飛航情報區的邊界僅7.8公里,並與東西向連接三條航路,分別為W121、122、123。如果遇上天候不佳等因素,極有可能影響台灣往返金馬的三條航線W6、W8、W2,造成飛安危險。 經兩岸協商,在當時達成初步共識:503航路延後啟用,實際飛行時,西移6海哩,採由北往南,單向航行。另外連接東西向的W121等三條航線,暫不啟用,何時啟用將經由雙方溝通確認。(圖/獨立特派員) 2018年民進黨執政後,中國民航局卻逕自發表聲明,啟用503航路由南向北運行,以及W121、122、123三條銜接航路。交通部民航局立即提出反對與抗議。2024年1月總統大選結束,中國民航局1月30日即在官網上公告,表示M503航路不但不再向西偏移,更啟用W122、123航線,由西向東飛行。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指出,中國選在總統大選後的敏感時機,拋出這個震撼彈,背後意涵值得深思,而選擇6月1日作為禁團令的時間點,他則認為這是政權交接前,過渡期的策略考量。 站在國家安全、外交攻防的風口浪尖,旅遊業者的損失又應該由誰買單?靜宜大學觀光系教授吳政和說:「我們應該有專門的小組來告訴我們,觀光的戰略是什麼?有沒有其他的方向?怎麼做?」截至目前為止,兩岸開放觀光往來的前景,尚不明朗。禁團令政策倉促成行,若沒有完整配套措施,受害的將不只是旅遊業者,更包含消費大眾,政府不應輕忽。在捍衛國家主權與保護人民權益的天秤兩側,台灣政府應更審慎思考,民主價值發揮的最大空間。 尹雯慧 / 採訪報導羅盛達 / 攝影 尹雯慧/編輯
專欄
防空警報一響 你知道該往哪逃嗎?
「防空避難」設施與制度一直是這座不平靜島嶼的標配。理論上,空襲警報響起,民眾可依「防空避難」標誌牌來避難。然而,台灣歷經超過半世紀的富裕和平,這些規範還堪用嗎?獨立特派員對此總體檢,提出五個改進空間:標示管理與宣導待加強、防空洞定位權責不清、國防民防基礎知識待宣導、落實民防演練、防空避難法規需與時俱進。 空襲警報響起,民眾可依「防空避難」標誌牌來避難。圖1/獨立特派員  不平靜的島嶼 台灣一直是一座不平靜的島嶼。 20世紀初捲入世界列強的戰爭中,日治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成為美軍空襲重點之一。二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兩岸關係劍拔弩張,戰爭陰影如影隨形。「防空避難」設施與制度一直是這座島嶼的標配,包括日治時期的防空洞,一直到近代的大樓地下室。 自民國63年開始,政府針對人口較密集以及發生空襲機率較高的地方,發布「指定建築物附建防空避難設備適用地區一覽表」,規定「適用地區」必須附建防空避難設備。 時至今日,地方政府認為有需求,或者有重要建設,以及人口密度大約一平方公里超過1千人,內政部便會同國防部評估是否劃入適用防空避難設備地區。納入後,該區建築物需依法附建。通常地下室就是防空避難處,常會兼作停車場使用。 建築物完工後,經建管機關審查核發使用執照,警察局或派出所會在該建物貼上「防空避難標誌牌」。圖2/獨立特派員 建築物完工後,經建管機關審查核發使用執照,並在次月15日前將資料函送警察局審核建檔,並在該建築物貼上「防空避難標誌牌」。根據2023年全民國防應變手冊顯示,目前全國共計有89,405處防空避難處所。 因此,若防空警報響起,民眾可依此標誌避難,也可用手機下載警政署APP,點選「防空避難」選項,地圖上會顯示離自己最近的防空避難空間。 然而,自1970年代開始,台灣歷經超過半世紀的富裕平和,防空避難相關軟硬體設備逐漸被人遺忘,不過,發生戰爭的風險及其造成的傷害恐怕不能遺忘。公視《獨立特派員》總體檢防空避難制度後提出5個改進空間。  改革一:防空避難宣導不足 理論上,空襲警報響起,民眾可依「防空避難所」標誌牌前往避難。圖3/民管所 「防空避難」標誌牌是一個藍色小人往樓梯下走的圖示標誌,內政部於2023年6月13日開始推行。舊版標誌則是表格列出避難容量人數。警政署民管所回應,圖示才能讓民眾在最短的時間內,直覺性的看到標誌並依其方向避難。 記者實際觀察,由於北台灣多雨潮濕,部分標誌牌已快脫落。根據「防空疏散避難設施建檔作業要點」規定,標誌要貼在門牌處或明顯位置。實際上,有些貼在牆壁上,並不清楚箭頭指向何處;有的則貼在大門下方,直接被車子擋住。這些現象可向當地派出所反應重新張貼。 除了一般建築物,其實車站也是防空避難所。以台北捷運為例,除了地下型車站屬於「防空避難所」之外,另有14個車站是因應戰爭、防護等級更高,屬於國防部認定的「民防車站」。 根據台北捷運公司提供的資料,民防車站地下一樓的天花板底部裝有防碎鋼板;如果沒裝,頂板厚度就需增加15%,或者設置防爆板,防止炸彈撞擊穿透。車站月台的混泥土牆內部採圓角設計,減少正面撞擊面積。另外,通風井也設置避彈坑,維持通風正常營運。 高雄捷運沒有民防車站,不過只要是地下型車站,都可作為防空避難。 但問題是民眾有留意過防空避難資訊嗎?公視街訪民眾,有些聽過、有些沒聽過,或者不知道有專用的防空避難標誌牌。顯示政策宣導有待加強。 改革二:防空洞定位不清 日治時期全台各處皆建有各類型防空洞,時至今日,權責單位、結構安全等都不清楚。此圖為基隆信二防空洞一隅。圖4/獨立特派員 日治時期,第二世界大戰期間,台灣是美軍空襲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日本人在台灣各處建有各種樣式的防空洞,包括地上型、地下型、山洞型。時至今日,這些防空洞算不算防空避難設備? 基隆市區的「信二防空洞」興建於二戰時期,內部空間約249.1平方公尺,高低差從100公分到3公尺不等,屬於在山裡手工開鑿的防空洞。洞內砌有紅磚之處,原是通到民宅的出入口,顯示日治時期是給一般民眾避難用。基隆市府以城市活化再生的概念整修此處,2023年12月開放民眾參觀,成了市區著名觀光景點。 基隆港另一側的市定古蹟「要塞司令部」,後方也有一個「ㄇ」字型的防空洞。給軍官使用的格局較為「豪華」。圖5/獨立特派員 基隆港另一側的市定古蹟「要塞司令部」,後方也有一個「ㄇ」字型的防空洞,採雙出入口。出入口前設有約2乘2公尺的避難厚牆,阻絕炸彈碎片射入,壁面以矩形石塊疊砌,頂部以抗暴RC版建造。相較手工開鑿的防空洞,這座給軍官使用的防空洞格局確實較為「豪華」。 信二防空洞出入口貼有防空避難圖示,但是打開防空避難APP沒有顯示該區位置。因為根據「防空疏散避難設施建檔作業要點」,只有金門縣與連江縣的防空洞有建檔。導致許多百年前的防空洞根本不知道管理單位是誰。 基隆八堵火車站對面山頭至少五個防空洞,圖中右側的洞口被柵門鎖住。誰在管呢?問了多個單位,皆說不清楚。圖6/獨立特派員 記者前往基隆八堵火車站,對面山頭至少五個防空洞,洞口被柵門鎖住。誰在管呢?八中里里長林浩隆致電給派出所、區公所、該區附近的里長,一致回答:不是我們管、不知道鑰匙在哪。「現在又沒戰爭,哪有防空演習,就算有防空演習,應該都躲在家裡,也不會躲在這裡。但這是歷史,應該要整理出來,」林浩隆說。 防空避難設備在都會區較密集,在非都會區則不然。像是八堵車站附近的八中里,防空避難建築數量屈指可數;反倒有十數個日據時期留下的防空洞。 基隆和平里多達32處日治時期遺留下防空洞,但是符合建管機關認定的防空避難處卻屈指可數。圖7/獨立特派員 基隆和平里更多達32處防空洞。基隆和平里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洪順發拿著向基隆港務公司借來的鑰匙,打開其中一個防空洞柵門介紹:「這些防空洞是在日治時期就做好的,當初築港時,很多日本人住在這座山」。 和平里是丘陵地,沿路而上,可見到一個又一個柵門鎖住的防空洞,大小不一,歷史皆超過80年。走入洞內,有些路段修有樓梯,牆壁手工鑿痕清楚可見,地板也挖有排水道因應地下水,洞內有好幾個大小不一的避難空間。 洪順發指頭上直徑約60公分的洞口表示,這是連接到另一個防空洞的通道,「從這邊爬上去,上面剛剛好有一個差不多十坪大小的空間。」 和平里所在地基隆球子山,三面環海、一面環山,站在制高點可眺望東海與太平洋,掌握進出船隻。另一側牛稠港與基隆市區盡收眼底,位置險要。如今山上還留有國軍當時的砲台底座及崗哨等設施。 這些將近百年的防空洞結構上是否安全? 主責信二防空城市再生規劃的基隆市都市發展處副處長謝旻成表示,整修前委請新北市的土木技師工做結構安全鑒定,「結構是安全無虞的,可是不能再做過多開發」。 「安全有好幾個層面」,整修信二防空洞的建築師胡靖元指出,由於開放民眾參觀,因此結構上一定是安全。但若以戰爭防護來說,二戰時期的武器彈藥能力多屬爆破型,信二防空洞有一定程度的防護能力,「不過,考量到現代的武器殺傷力程度與攻擊規模,就不能肯定說『安全』」。 這些防空洞不僅權責不明,它們能不能「平時觀光用,戰時避難用」?更重要的是防空洞的所在位置至今仍否具備軍事戰略價值?如果是,又該如何管理?這都是政府待釐清的基礎問題。 改革三:國防民防知識待加強 日本政府給民眾的戰爭避難宣導內容,圖為主、文為輔,說明武器可能造成哪些傷害及該如何避難。圖8/日本內閣官房國民保護網站截圖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攻擊型態益發多元。「導彈可能從陸地、船艦發射,也可能是飛機空襲,」陽明交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強調,不同的攻擊型態造成的傷害與空襲預警的時間也就不同,「兩岸距離太短,從導彈發射、到台灣偵測並向民眾發布警報,民眾避難時間恐怕只有三四分鐘」。 以俄烏戰爭為例,俄軍以飛彈或火箭等攻擊,因此大部分是建築物牆面受損。如果是以哈戰爭,以色列空襲加薩走廊,整棟建築物被毀掉,人被埋困在建物裡難以救出。「可能要先讓民眾對戰爭可能的形態有基礎了解,才能進一步教導民眾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自己安全」單信瑜教授解釋。 日本政府給民眾的戰爭避難宣導內容中,說明彈道飛彈擊中目標時,會激起衝擊波強風與飛彈碎片。給孩子的文宣品用語更直白說明,飛彈爆炸後會掀起強烈的風,有可能把人吹走。窗戶玻璃也可能會碎裂、彈飛,因此在家裡也要小心。所有的宣導都以圖為主、文為輔。 相比台灣國防部112年的「全民國防應變手冊」,一樣教導民眾如何避難。然而,文多圖少,難以一目了然。因應飛彈攻擊的篇章只說明儘速遠離及避難,並沒有說明可能造成什麼傷害。 「有人提出『兩牆原則』」,單信瑜教授解釋,建築物受到攻擊時,絕大部分從最外部開始,包括外牆、窗戶等,「因此,人應盡量躲在建築物的深處,多一道牆或阻隔物來保護我們」。 改革四:落實民防演練 高雄西子灣隧道內的防空洞興建於二戰時期,目前由中山大學代為管理,與民間組織合作,在此舉辦防災演練,提升民防意識與韌性。圖9/獨立特派員 與民防相關的萬安演習每年定期操練。然而,演習常被戲稱為演戲,白白錯失宣導防災風險與驗證逃難計畫的機會,淪為另一種紙上談兵。 單信瑜教授指出,台灣都市多高樓大廈,五、六樓以上的人逃到大樓作為防空避難的地下室根本來不及,更不用說行動不便的身障者或年長者。「制定的疏散防災計畫是否有效、需要的時間有多久、容納的人數是多少,這些都需要透過平時演練去證實並調整。」 高雄西子灣隧道內,二戰美軍空襲時,日本人曾修建防空洞,「主要用來存放戰備物資與彈藥,」中山大學研究專員許博珽表示,國民政府來台初期,兩岸關係緊張,因此擴建成為「高雄港務局戰時指揮部」。 目前,洞內牆壁上仍掛有當時組織各單位的牌子,例如局長室、人事室、會計室、醫務室等,長長的走道兩旁設有座椅,並備有洗手間,還有連接到戶外、近乎80度陡峭的逃生通道與通風井。出入口是將近20公分厚的防爆門,門外為民宅。 防空洞不曾真正啟用過,目前所有權屬高雄港務公司,但它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因此主管機關是高雄市府文化局,由位在旁邊的中山大學代為管理。學校曾與民間單位合作舉辦防災應變課程,在防空洞內模擬救援狀況,「透過這個空間來提升民防意識,增加台灣韌性,」許博珽說。 民眾常認為演習是擾民,「大家可能是充滿了樂觀偏見,覺得災害不會發生,」單信瑜指出,如果民眾對戰爭的風險沒有一定的共識或認知時,無論是何種演習都可能窒礙難行。 改革五:法規與時俱進 烏克蘭學校因為戰爭之故,整修地下室做為空襲避難室,放有床鋪、洗手間等,學生在此可安全的學習。圖10/獨立特派員 烏克蘭政府由於俄烏戰爭之故,重新檢視公共空間的避難設備,尤其是學校。原本堆放雜物的地下室,整修後,放有醫藥包、充足的3C充電裝置、床鋪、暖氣、通風等設備,以及解決生理需求的洗手間與飲水機,有些學校甚至有衛浴設備。設計目標是長時間維持正常且安全的學習環境,並且沒有避難室的學校不能營運。 台灣確實有針對防空避難的硬體規範,包括面積、牆壁厚度與門窗材質等。但只有堅固的硬殼子就夠了嗎?「如果戰期拉長就要考慮生活的問題,包括水、能源、糧食儲藏與通風等,」胡靖元說。 不同的空間,避難需求也可能不同,例如醫院、學校、娛樂場所、車站等,都需進一步思考其避難需求。 有可能發生的災害風險就該警醒,常作準備。 (※邱惠恩 鄭仲宏 羅盛達/採訪報導)
專欄
跨國同婚開放,還有什麼未竟之路要走?
2019年5月17日台灣同婚專法正式生效,不過當時跨國同婚伴侶並不適用,直到今(2023)年1月19日終於拍板通過修法,宣布擴大跨國同性婚姻適用範圍。然而目前仍有18個國家的同性伴侶,來台結婚前需要先境外面談,他們陷入漫長的等待,而中國則是被排除在跨國同婚之外。 跨國同婚開放 為同性伴侶帶來什麼幫助? 2019年5月17日,立法院通過同性婚姻專法,但當時仍不允許部分國家跨國同性婚姻,原因是根據台灣的《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若外國人民要和台灣人民在台結婚,前提是對方的國家也要允諾這樁婚姻,導致至少數百對跨國同性伴侶,有情人無法結為連理。 但今年的情人節,許多跨國同性伴侶的心情變得非常不一樣。這天是馬來西亞籍的阿唐跟台灣籍的凱俐,這對同性伴侶登記結婚的大日子。在台灣同婚合法近4年後,行政院終於解釋函令,開放跨國同性伴侶攜手登記。 在台灣名正言順地享有配偶權生活著,對兩人來說談何容易,甚至有點難以相信。過去阿唐為了留在台灣,來台讀了大學跟研究所,但就學7年間無法找正職工作;無法結婚,阿唐還有簽證到期,得回馬來西亞的焦慮。 凱俐坦言,他們常常處於入不敷出的窘境。要做什麼,或是什麼時候要買哪裡的房子,對他們來說都太遙遠。「我們頂多只能規劃下半年要做什麼。」 現在結婚了,阿唐也拿到台灣居留證,就能放心找正職工作,紓解經濟壓力。阿唐說:「至少我們的人生從這一刻開始,可以看到未來是自己掌控的。」 阿唐和凱俐交往8年終於結婚,凱俐的父親也特地從外縣市前來參與。(圖/獨立特派員) 跨國同婚範圍擴大 還有18國須先面談才能結婚 跨國同婚開放後,成全了不少有情人終成眷屬,但不是每對跨國伴侶都能這麼順利在台灣結婚,例如來自印尼、菲律賓、越南等18國的國民,得先經過境外面談。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律師團召集人許秀雯認為,政府預設這些國家來的人,有比較高的機率是假結婚,這個預設帶有歧視與偏見。有面談的需要,或許可以採取一定的行政措施把關,但是一股腦把一整個國家,都當作假結婚的人來篩選就不恰當。 針對可能有假結婚疑慮的18國同性伴侶,政府希望能更謹慎地審核,但面談的相關配套事宜,目前還在研擬,何時會公布,相關單位遲遲沒有答案。 什麼時候可以結婚?18國的同性伴侶們還在等待;但有些跨國伴侶,卻連面談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排除在外,例如中國,除了香港、澳門兩地的同性伴侶可以來台結婚外,中國人士不得來台與其同性台籍伴侶結婚。 由於疫情及入境規定,茶客和曉丹只能視訊聯絡。(圖/獨立特派員) 幾家歡樂幾家愁 中國伴侶為何無法在台登記結婚? 茶客和來自中國的曉丹已交往7年,以往每一個半月,曉丹都會飛來台灣跟他相聚,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曉丹從2019年之後就無法來台灣。 對於台灣擴大跨國同婚適用範圍,曉丹一開始非常開心,可是最後得知的卻是只有中國跟台灣不行。「是因為政治上的問題嗎?可是我們根本影響不了政治什麼東西,我們只是一個小老百姓而已。」 對此,陸委會來函解釋,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婚姻須先在中國結婚才能來台登記。但中國目前不承認同性婚姻,因此上述條件根本無法成立。陸委會也同時說明,兩岸婚姻須遵守現行規定,避免危害到國家安全及社會安定。 面對現行規定,茶客和曉丹充滿無力感。茶客說:「兩岸這麼敏感,我是台灣人,當然不能因為我自己的問題就造成台灣的危害。你要我寫切結書也好,你要我背書也好,你要我提供什麼證明都可以,你要給我一個,我可以做什麼,而不是一句,我想做什麼都做不了。」 台灣擴大跨國同婚適用範圍,幾家歡喜之餘,仍有幾家愁。面對這條未竟之路,還需多方溝通協商,一起讓台灣在兼顧國家安全的前提下,走向更平等、多元的社會。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專欄
中國禁止台灣石斑魚輸入,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台灣的石斑魚品質堪稱世界第一,也有「石斑王國」這個名號。台灣的石斑魚,有七成是外銷,其中高達九成是銷往中國。中國六月中突然宣布暫停購買台灣的石斑魚,讓產業頓失依靠。現在政府積極拓展內銷,也祭出加工補貼、養殖業者免息貸款等措施。未來又將如何防患未然呢? 石斑魚外銷中國受阻 對產業造成什麼影響? 蔓延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已衝擊到石斑魚業者的生計,2022年6月中,中國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發布通知,自2021年以來多次從台灣輸中國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禁用藥物,還檢出土黴素超標,因此自2022年6月13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讓業者的困境雪上加霜。 而關於石斑魚的養殖,石斑魚業者林松欉有豐富的經驗,甚至有獲獎殊榮。聊到中國以驗出禁藥為由,禁止進口台灣石斑魚這樣的事情,他認為根本沒道理。 石斑魚養殖業者林松欉表示,動保處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會派專業的獸醫師來,如果養殖的魚生病了,獸醫師會開處方箋,而且會開合格用藥,不會開禁藥。 事實上,農委會日前才公布,供貨的石斑魚養殖場的檢驗報告,全數合格,品質無慮。但無論中國不買台灣石斑魚的真正理由為何,眼前的事實是,過去以來,台灣有7成石斑魚外銷,其中高達9成是輸出中國市場。 永安區漁會總幹事李秋錦分析為什麼台灣漁民會喜歡外銷中國,因為飲食習慣比較接近,漁民也不用處理魚,只要活跳跳弄過去,中國人就很會處理,這是台灣漁民最快把池中物轉換成現金的一個方式。 加強內銷市場 農委會祭出加工凍儲補貼 加強內銷,是農委會應變的方法之一。工作人員幫石斑魚加工,讓它們的規格,符合內銷市場的需求。 梓官區漁會總幹事張鈞華說明,一般的家庭不會料理整尾石斑,所以可以透過冷鏈系統的加工,來將整尾石斑分切成魚丁或者是無刺的魚片,讓消費者可以更簡單料理。 但加工需要成本,農委會祭出加工凍儲補貼,去鱗、去鰓、去內臟每公斤40元;切片或塊,每公斤50元。而藉由加工達到全魚利用,希望讓石斑魚發揮最大經濟價值。 張鈞華介紹石斑魚不同部位的加工方式,例如:取石斑魚頭富含膠質的中間部位,把它鋸成石斑魚頭丁,讓消費者煮成味噌湯或酸菜湯。而魚片取完的中骨,漁會也可以洽談調理加工業者,利用中骨來熬製成石斑魚高湯。 漁會也特別強調魚貨的食安有保障,讓國內消費者安心購買。 梓官區漁會衛生管理人員班長蔡宜伶說明,魚貨會定期送去SGS檢驗,針對石斑魚品項,這次驗了硝基呋喃、氯黴素、孔雀綠還有結晶紫,檢驗報告都是未檢出,合格的。 拓展海外銷售通路 依賴單一市場風險大 依照淡旺季來適度釋出凍儲石斑產品,或許能穩定內銷的價格跟供貨,但持續開拓海外市場,才能讓台灣的石斑魚產業,走得更長久。尤其,台灣石斑魚品質在國際上,有很強的立基點。 漁業署養殖漁業組組長陳建佑表示,對於衛生安全的把關,從未上市到上市都是用抽驗的,而且是依照風險程度去改變。第二個部分,政府最近投入了很多冷鏈的計畫,不一定要像過去追求活鮮這樣的東西去販售。 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志鴻說明,過去因為地緣之便集中在單一市場,現在當然要去開發單一市場以外,分散這些市場。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穆斯林國家,還有比較高端消費的歐洲、美洲國家都是積極拓展的目標市場。 為台灣農漁產品開拓多元海外市場、分散貿易風險,是農委會防患未然的策略。但中國在沒有提出科學證據的狀況下,突然單方面禁止輸入台灣農漁產品,嚴重衝擊台灣農漁民的生計。各界應該以更長遠的眼光,來謹慎應對台灣某些農漁產品外銷,高度仰賴中國市場可能衍生的問題。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