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到府宅急便,藥師成公衛重要一環

分享文章

疫情高峰期間,確診病例數最高的新北市於4月11日率先啟動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計畫,19日藥師公會全聯會宣布,全國藥師投入送藥到府,完成藥物治療的最後一哩路。不過每位藥師提供的專業諮詢一對一服務、以及送藥的時間成本,其實都不少於其他的醫療人員,但是目前的給付予補助卻有落差。社區藥局一直以來都是扮演著社區醫療站的功能,在防疫方面從口罩、快篩實名制到送藥到府,每個環節都缺一不可,如何支持這些最前線守護民眾的藥師們,給予相關資源支援與配套,還有待完整評估與改善。

「早三顆、晚三顆,不要咬碎、不要磨粉,要五天把她吃完。」核心藥局的藥師鄭文柏在上午陸續完成16人次的抗病毒藥發送,與確診者家屬做了完整用藥衛教之後,下午兩點鄭文柏又帶著已經準備好的抗病毒藥袋,從永和往雙溪出發送藥。

「讓有需要的高風險個案趕快取得藥品,是壓低有中重症、甚至死亡率的關鍵。」鄭文柏說,就算一趟只送一件,也得搶時間將藥物盡快送到病患手上。

鄭文柏經營的藥局位於永和竹林路上,這裡藥局密度全國數一數二,而他的藥局更是新北市四家核心藥局中的一家。鄭文柏解釋,核心藥局是各個行政區主要存抗病毒藥的總倉,所有藥品都會先存放至核心藥局,後續再分發至行政區中的衛星藥局,衛星藥局再轉到分區藥局,而頻率大約是每周發送兩次。

新北市於4月11日率先啟動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計畫,鄭文柏表示送藥到府的量成長快速,大概一周多突破上千件,而單日最多更是可以到達五百件,有一度高峰期間,大家都差點無法承受,好在現在各藥局藥物分發充足,才漸漸舒緩了他們的壓力。

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配送圖。(圖/獨立特派員)

染疫人數短期激增,醫院藥局相互合作

「我這邊是聯合診所視訊看診,送藥到府的李藥師,等一下會配送藥品過去。」配合視訊看診發送藥物,社區藥局的藥師李世揚,過去六年已經累積五千人次送藥到府經驗,去年一月選在三重地區開設藥局,目前除了藥師公會派案,也有診所請他幫忙送藥。

李世揚告訴《獨立特派員》,由於一開始染疫的人數相當多,許多民眾便透過通訊軟體或電話向藥局求助,而正當他們感到徬惶無助時,台東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主動出面支援,才緩解了他們的困難。

另一位藥師李懿軒解釋,由於余醫師會根據藥局所備有的藥物去進行開藥,使得藥局人員不必再東奔西跑的調藥,大大減少了不少藥局的工作量,也可謂是醫跟藥之間合作最好的範例。

對此台東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則表示,在台灣現今疫情狀況下,比起調撥藥物,藥師更需要的是將專業放在協助判斷藥物交互作用的層面上。

台東都蘭診所與診所相互合作,減少藥師調撥藥物負擔。(圖/獨立特派員)

衛教單張協助注意用藥,電子處方箋提供明確資訊

而在協助判斷藥物交互作用方面,社區藥局藥師李世揚坦承,疫情剛爆發時非常混亂,從國外文獻翻出的相關作用也十分不明確,是等到一位游姓藥師統整之後才變得比較清楚。而現在他們也會把衛教的單張宣導文件,全部都放在需配送的樣物中給病患參考。

除了衛教單張宣導文件外,藥師李懿軒也設計了可以一目了然的單張使用抗病毒指導原則,幫助確診民眾及家人注意用藥安全問題。回想起剛開始進行送藥到府的時候,李懿軒表示處方箋的傳遞跟藥品的選擇,是令他們最困擾的兩件事情。

「電子處方簽這件事情是遠距醫療的最後一哩路。而既然是遠距醫療,也就一定是藥物治療、或者是心理諮詢等等。」李懿軒說,在藥物治療方面必須要有明確資訊才不會出錯,因此電子處方箋就是提供藥物治療明確資訊的最重要管道。

此外,對於因醫師習慣不同使得藥物調撥麻煩的問題,李懿軒也提出「社區處方集」的嶄新概念,希望醫療單位能在公衛事件中擁有共同的處方級,以方便藥物的開設與配送。

李懿軒設計抗病毒指導原則,幫助病患注意用藥安全。(圖/獨立特派員)

藥師給付金額少,服務品質不打折

台灣確診案例,今年四月中旬從3萬多例一路爬升,至5月底已經破200萬例,六月中旬更是逼近300萬例左右。這段期間,靠著一群年輕又熱心藥師,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偏鄉,為確診者即時送藥。

但是在藥師給付的部分,目前所提供的「藥事服務費」只有54點(不到54元),而「居家送藥費」每一件200元,若是離島或偏鄉則是400元,跟其他參與的醫療人員給付仍有一段差距。

對此核心藥局藥師李懿軒表示,專業化藥局是台灣公共衛生很重要的命脈,若在專業上能有更多給付,幫助專業的藥局存活下來,對於台灣公共衛生體系會是一個良好助力。

而藥師鄭文柏則補充,實際上整個新北地區只有烏來符合400元標準,不過雖然給付金額不高,但每位藥師仍都是十分謹慎於配送事務,因此民眾大可對於服務品質放心。

台灣面對這波Omicron超強傳播力,還不知道何時解除暴風圈,但是因為二千家的藥局與熱心藥師,扮演送藥到府宅急便的角色,讓這波疫情不只看到了溫度,也看到他們在專業上的付出與努力。

(※ 李瓊月 袁宏書/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