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進入高峰期,快篩政策怎麼了?

分享文章

台灣疫情再起,單日的確診人數已經突破九萬,這段期間不論是企業或是個人,都紛紛需要利用家用快篩試劑來確認是否染疫。四月底政府推出快篩實名制,第一輪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國人買到實名制快篩,目前快篩劑的量能已經慢慢充足,但要如何配合快篩陽性即確診的政策,讓確診民眾能夠更快領到治療藥物,並同時減少醫護負擔,都還需要更細膩的配套演練。

藥局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許多民眾都是為了快篩而來,有人自備椅子來排隊,還有人利用各種網站APP追著快篩跑。四月全台疫情再起,快篩供不應求,政府隨即推出快篩實名制,讓民眾利用健保卡購買,但想買到比市價便宜的快篩、得按照時間慢慢來。

Omicron確診人數創新高,雖然高達99.7%都是輕症或無症狀,民眾還是擔心染疫,而家用快篩就是確認的第一步。不過對照5月2號實名制剛上路,同一家藥局在開賣前就已大排長龍的情況,5月中後就只剩不到一半的人在排隊,甚至人潮消化了,店裡快篩都還有剩。

不到一個月,全台有超過三分之一人口,已經買了第一輪實名制快篩,但搶快篩的原因為何?原來根據市政府規定,隨疫情增設的北北基桃大型篩檢站,民眾若想要採檢PCR,必須要先快篩陽性才可通關。

沒有快篩就無法PCR的條件限制,使得民眾在快篩難求的時候,開始提早進行準備,幾乎沒有人等到真的不舒服,才去藥局排公費快篩。不過若是真有急需用途,花費多一點的金額還是可以買得到,自5月9號起,超商、藥妝也買得到180元的快篩,甚至還有唾液快篩可供民眾選擇。

一張含有 文字, 室內, 地板, 商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藥局前出現長長的排隊採買快篩人龍。(圖/獨立特派員)

Omicron疫情迅速失控,工廠加緊趕工快篩試劑

隨著疫情不斷升溫,衛福部緊急進口快篩試劑,進口品牌分別為羅氏跟亞培,五月底到貨大約1億劑,其餘於六月份接續到貨,總計共購買2.4億劑。而除了進口,國內廠商也正在加緊趕工。

目前國內核准生產快篩的工廠,有泰博、寶齡富錦、台塑、凌越、安特羅、長興等六家,總產量可望從原本四百多萬、五月提高到一千兩百萬、七月超過一千五百萬。

其中一家快篩廠為了因應疫情,全公司一千多人都加入快篩產線,每天還有六百人次的國軍來支援。但為什麼等到疫情擴散了才增產?廠商坦言,到今年一月為止,全台只有三個單位大量採購快篩,在政府、醫院都不採購的情況下,廠商只能尋求出口。

政府口中的超前部屬,並不包含快篩試劑,不過國外疫情都延燒了兩年,台灣為何會跟不上採用快篩的腳步?學者分析,政府雖將政策定調為從清零走向共存,卻沒料到PCR量能會跟不上Omicron擴散的速度。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說明,由於台灣的防疫規格非常高,因此一開始都希望能夠採取核酸檢測,只是沒有想到Omicron所造成的感染人數急遽上升,在產生大量的感染之下,才演變出快篩數量不足的問題。

一張含有 景色, 室內, 醫院病房, 房間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因應疫情升溫,快篩工廠投入大量人力加速生產。(圖/獨立特派員)

快篩發送程序冗長,改善流程勢在必行

而現在的台灣不僅快篩供給量不足,更麻煩的分配也出了問題。張先生一家四口,自己與女兒分別前後確診,都依照政府的指示填寫自主回報系統、提供密切接觸家人的名單,但過了十幾天,兩個確診者、兩個居隔者都先後解除隔離了,卻還沒收到居隔單及快篩試劑。

「連確診者自己明天也要解除隔離,到現在也還沒收到居隔單,那就更別說是同住者了。」張先生質疑,政府說明會提供給確診者與被匡列者快篩試劑,但自確診之後,卻完全不清楚快篩試劑的下落,也不清楚要用何種方式取得。

來到台北市每區的關懷中心,工作人員手上電話沒停過,平均一位工作人員,一天要依照確診民眾自主回報的資料、撥出六十通關懷電話,常常還來不及先連絡、民眾就搶先打電話進來。

倒垃圾、預約防疫計程車、預約看診,工作人員每天要處理各種疑難雜症,還有更多人是急著要快篩。關懷中心包裝好的快篩,會由物流公司照名單,送到居家隔離者手上,但光是名單的取得,就得經過一大串程序。

確診者一旦PCR確認陽性之後,醫院會發簡訊告知確診者,確診者得自己上網填寫自主回報系統,表格裡的同住家人資料,才會進入接觸者健康追蹤管理系統,接著再由地方政府各行政區抓取資料,才能開始按照名單發放快篩。

疫情高峰篩檢站大排長龍,民眾採檢、到實驗室檢驗、發出確診通知,都需要時間,加上大量確診者上傳資料,導致管理系統大塞車,有時還會出現當機情況,而好不容易下載的資料,也可能錯誤百出。

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長林靜芬表示,有時民眾填寫的資料會不完整,因此工作人員便要再花時間確認資料的正確性。大量程序使得發放快篩的時間不斷拉長,由於接續還有更多地方需要用到快篩,改善資訊系統、縮短行政流程刻不容緩。

一張含有 電腦, 人群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關懷中心工作人員為因應民眾需求,忙到不可開交。(圖/獨立特派員)

台灣死亡率尚低,專家呼籲精準快篩

台灣自四月疫情再起,快篩之亂延燒一個月,但專家評估到目前為止,台灣的死亡率與世界各國相比,還算保持得不錯。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說明,台灣與背景死亡率的差異十分微小,但不能夠因此滿足,數據顯示五月中旬的兩個禮拜,70歲以上老人的死亡率就有稍微高出背景值的跡象。

要降低老人死亡率,得繼續提高疫苗覆蓋、把醫療留給重症,而在快篩數量慢慢補齊之時,更要精準快篩才能有效防範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直言,因為心裡不安就選擇篩檢的效益不大,建議民眾在有接觸、有症狀的情況下再進行快篩。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也補充,所謂的精準快篩,指的是當民眾身處高危險機構、或是家中有高危險族群、以及有因密切接觸出現症狀的情況,就要立即進行快篩。

從患寡、到患不均,快篩整備走過風風雨雨的一個月,當數量逐漸提升,政府、企業及民眾更得精準運用快篩,才能幫助台灣在資源不匱乏的情況下繼續做好防疫。

(※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