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養殖遭遇困境,光電和漁業能否共存?

分享文章

嘉義沿海養殖漁業發達,近年來由於野生烏魚捕獲量減少,人工養殖的烏魚已成為烏魚子加工主要來源。由於人力、飼料漲價,以及養殖環境變化等原因,使養殖烏魚成本與價格增高,政府力推「漁電共生」,更導致魚塭減少,甚至讓漁民面臨租不到魚塭的窘境。

烏金價格創新高 產出烏魚子要經歷哪些步驟?

清晨6時,天色微亮,捕撈師傅們已經開始沿著池邊下網,準備捕撈烏魚。看著圍網慢慢拉緊集中,漁民周銘修的心情很緊張,因為這池烏魚已經養了3年必須收成,但碰上最近天氣炎熱,就怕會影響烏魚結卵。

每年11月到隔年1月,魚卵開始成熟飽滿,養殖烏魚會從新竹竹北往南一路收成,直到屏東。由於今(2022)年11月下旬還不見冷鋒過境,魚卵的結卵率變低,產量不足,烏魚子的價格也創下歷史新高。

養殖的烏魚在捕撈上岸前會先放血以去除腥味,製作出的烏魚子也會呈現金黃色,接著再放進裝滿碎冰的貨車,直接運到烏魚處理場,取出魚卵。

烏魚子取出之後,要經過分級才能決定價格,除了依據大小還要看品質,這時會由專業人員以觸感按照魚子的等級分類,好的烏魚子裡頭結構完整,油滴與蛋白質顆粒均勻飽滿;如果過熟,卵細胞開始分解出油脂,價錢就會降低。

烏魚子業者蔡義柏提到,漁塭主都會提早給他看大約何時可以取卵,安排日期。只要有一點偏差,價格就會差好幾十萬,如果過了時機,卵就會流掉;提早的話,也會減少收入。

烏魚子的製作非常費工耗時,從分級、鹽漬、板壓,還要經過5天日曬,再送去冷風乾燥,每一個過程都會直接影響烏魚子的口感與香氣。

嘉義縣義竹鄉的漁民準備捕撈人工養殖烏魚。(圖/獨立特派員)

政府推漁電共生政策 導致漁民無魚塭可用?

現在人力昂貴、飼料漲價,再加上養殖環境及氣候的變化,使得養殖烏魚成本愈來愈高,很多漁民寧可將魚塭轉作光電。事實上今年烏魚價格創新高,蔡義柏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跟光電有關。

蔡義柏表示,政府鼓勵魚塭大量太陽能種電,據嘉義縣政府所公布,嘉義縣今年就有2000多公頃的魚塭或者是溼地參加,導致魚塭減少,魚的產量也變少,價格便跟著上漲,像虱目魚和烏魚的價格都提高。

11月台南七股漁民北上抗議,現在七股已有1148公頃土地完成光電備案,佔七股面積的十分之一,令地方居民感到非常不滿。因為七股有大量光電進駐,很多地主紛紛將魚塭收回,使得地方漁民很難租到魚塭。

漁民周銘修就說,現在租給光電一甲地一年平均40萬;養殖戶跟地主租地則是一甲地5萬左右,租金差了近10倍,所以一般地主會偏好種電。然而烏魚在光電下無法飼養,因為養烏魚面積要大,還需日照及冷風,一旦種電,烏魚就不用養了。

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的沈軒宇則說明,一開始七股面臨的是地目變更做為光電使用,下面就無法養殖;第二種是漁電共生,光電只能有4成覆蓋率,還是可做為養殖使用;第三種則是室內養殖,光電覆蓋率可達到8成。

政府鼓勵漁電共生,現已有大片土地上有太陽能板進駐。(圖/獨立特派員)

烏金前路茫茫 漁民憂光電影響養殖業發展

雖然漁電共生按照規定,光電板的覆蓋面積不能超過40%,而且魚塭必須維持原有產量的7成,否則會撤銷許可,儘管如此,漁民心中還是充滿疑慮。

回鄉養魚的35歲青農邱創褘認為,光電業者著重的是發電效益,因此很難完全配合養殖需求。他舉例,像光電業者如果在魚塭要蓋的是立柱式的光電板,到時根本就無法繼續養魚。

由於漁電共生的戶外養殖目前還處於試驗當中,缺乏有規模化養殖的成功經驗,漁民不敢貿然嘗試,但如今卻已面臨租不到魚塭的困境。

邱創褘認同政府所說的一地多用、產業升級,以面對未來的氣候變遷。但是他建議,可直接蓋出戶外養殖範例,讓漁民自由參觀。

漁價上漲,漁民原本應該十分開心,不過眼看家鄉的地貌逐漸改變,再加上現今面臨種種考驗,邱創褘心情只有更加沉重,不只擔憂自己,更怕蓋滿了光電的漁村,此後更加沒落。

(記者/張筱瑩 周明文 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