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發行社區貨幣,提高在地公共參與

分享文章

貨幣發展是人類文明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實際上並非只有法定貨幣,能夠進行正常的交易行為,在台灣有些社區他們發行自己的社區貨幣,也透過社區貨幣的發行,做了許多有意義也相當有趣的事情。社區貨幣與其說是貨幣,其實更像是社造、或是地方創生的工具或媒介,不論是哪一種型態的社區貨幣,最終都是希望提高大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

一天下午,小琉球島上的厚石漁港舉辦淨灘活動,成員由在地安親班組成,因為橘色制服而被暱稱小橘隊的小朋友也來參加。島上舉辦的淨灘活動,除了幾乎無役不與的小橘隊,也有外地遊客參加,大家的目標都是參與淨灘活動才能拿到的海灘貨幣。

「企劃是從2017年開始,當時淨灘活動其實在小琉球、甚至台灣都還沒有很盛行。」海湧工作室專案經理葉閎宇說明,希望透過在地藝術家所繪畫的貨幣作為獎勵,在吸引更多人參與的同時,也增添淨灘活動的樂趣。

打開海灘貨幣兌換站地圖,所有參與海灘貨幣兌換的店家都有標示,也提供店家的兌換資訊。例如位於主要商店街的早餐店,可以透過一顆海灘貨幣來換取一個漢堡。葉閎宇表示,目前支援海灘貨幣的合作店家共有一百多家,種類多元,民眾可以自行搭配前往消費。

除了參與淨灘活動獲得的海灘貨幣,小琉球島上還有另一種可透過扭蛋獲取的咕咕幣,只要拿著獲得的咕咕幣至合作店家,就可以兌換到環保餐具「咕咕碗」。而在要離島之前,民眾可以選擇將其帶回家作紀念,或尋找有貼海報的店家用碗換回咕咕幣,倘若兩種都不要,也可以到指定店家換回現金。

相較於流通量較大的咕咕幣,海灘貨幣流通性較低,目前共有發行2200顆左右的貨幣,而使用量則約落在一成以下。葉閎宇解釋,由於海灘貨幣外觀精美,因此比起抵換消費折扣,更多淨灘參與者選擇將其帶回收藏,才導致使用量較為低落。

小琉球所發行的海灘貨幣,外觀由在地藝術家親自繪製。(圖/獨立特派員)

垃圾堆積汙染環境,貨幣喚起問題重視

小琉球島上經常可以見到海龜在海中優游的蹤影,因此淨灘活動並不限於沙灘,礁岸、漁港也是清除廢棄物的地區,而在港區,除了常見的塑膠垃圾,也容易發現特殊廢棄物。

放眼望去,除了廢棄的船纜,沙灘上甚至還出現半台廢棄的摩托車。而每到淨灘活動結束時,主辦單位會統計每個隊伍所撿取的廢棄物重量,再依照當天所準備的海灘貨幣數量,以權重來分配各個隊伍可以得到的貨幣個數。

在《獨立特派員》採訪當天的淨灘活動中,撿拾的廢棄物總重385公斤,由常見參加隊伍小橘隊,以180公斤的成績拿下第一。民眾曾晨榮與他的夥伴共獲得兩顆海灘貨幣,開心的表示:「貨幣的美麗無可取代,十分有作為紀念品的價值。」

海湧工作室專案經理葉閎宇指出,由於小琉球垃圾久久才能運回本島一次,因此時常堆積於島內,對於環境的汙染也顯而易見。不過近年來問題逐漸獲得重視,也讓更多人投入淨灘活動的行列。

成員大多為小朋友的淨灘團隊「小橘隊」。(圖/獨立特派員)

以「時間」作為貨幣概念,促進社區居民互助

實際上,不只小琉球有發行社區貨幣,在台東都蘭也有可用來交易的「Mi幣」,而且Mi幣能換取的,不單單只有實體商品。在都蘭上班的民眾蕭仲廷,就以Mi幣換取瑜珈課程,也以無形的服務來獲取Mi幣。

蕭仲廷舉例,自己有次下班順路載夥伴前往火車站搭車,就讓他獲得了15元Mi幣。都蘭國青年培力工作站計畫主持人鄭宜豪解釋,Mi幣以時間銀行作為概念,將面額分為15分、30分、60分三種,單位「分」代表的為「分鐘」,訴求人與人之間能夠更多互助時刻。互助的過程也利用時間長短進行衡量,透過所耗費時間來決定交易面額大小。

目前只要是在東海岸生活圈內的關係人,填寫申請表單確認符合資格,就可以免費領取一份以部落自然及文化景觀為圖案的Mi幣,而部落民眾也自行創立社群軟體群組,方便成員提供各項需求及服務。

打開Mi幣申請人所填寫可以貢獻服務項目的人力名冊,內容包括可以協助採買、共乘、餵貓、溜狗、帶小孩,還可以幫忙戒酒、割草、情緒諮詢,可交換的項目相當多元。在Mi幣發起人江慧儀眼中,社區貨幣交易的不是物品而是情感的連結。

「你的交易不會只是用新台幣付費後就走人。」江慧儀說,在當地使用Mi幣交易,不僅可以達成目的滿足需求,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加認識周圍鄰居,了解到不同的人擁有的技能也有所不同,促進社區互助的發展。

以時間銀行為概念的社區貨幣「Mi幣」。(圖/獨立特派員)

數位證件累積足跡,協助社會責任企劃執行

來到南投竹山,這裡發行著所謂的「數位身分證」,居民只要經過簡單註冊,就能拿到證件,成為數位鎮民。小鎮智能執行長黃俊毓向《獨立特派員》介紹,數位身分證具備足跡累積系統,民眾可以至專屬平台上領取各式任務活動,來一步一步累積足跡。

「這些活動都有被梳理過,可能會依照場域的分類,分佈台灣的各個地方,也可能是根據SDGs(永續發展目標)進行完整分類。」黃俊毓說明,民眾可以依據自己興趣自行選擇參與,只要透過數位身分證掃描活動條碼,就能參加各地實體或線上的社造活動,無形中也與活動當地產生連結。

透過參與活動,民眾還可以在數位身分證上累積17種不同的點數,這些點數對應活動所符合的17個永續發展目標,又稱「光幣」。不僅能做為社區貨幣至合作店家進行不同的消費,也能累計分析活動的被參與狀況,評估活動績效。

黃俊毓解釋,自2021年起許多企業都具備義務,需要執行企業內部的CSR(社會企業責任)或ESG(企業永續發展)專案。而數位身分證的足跡紀錄,便能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專案的證據及報告。

透過區塊鏈留下參加紀錄,每一筆紀錄都可以累積活動的受關注程度。相較實體社區貨幣,數位的竹山光幣以區塊鏈的型態,讓每一個點數多了社會參與的累積與分析價值。

(※ 李婕綾 張智龍/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