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阿里山小火車15年後迎來全線復駛,未來將面臨哪些挑戰?
林珍汝 賴振元 / 採訪報導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林鐵十字路到阿里山路段,就一直無法通車。歷經15年的重建路,阿里山鐵路可望在7月全線通車,到時候民眾就可以從嘉義一路坐火車上到阿里山。到底重建後的林鐵將呈現什麼風貌?復建過程又經歷哪些困難?未來又如何面對地震、豪雨等大自然的挑戰? 阿里山鐵路昔遭風災重創 重建之路經歷哪些事件? 鐵路與日出、雲海、森林、夕陽並稱阿里山的五奇。以阿里山站為中心,分為沼平線、祝山線及神木線。林鐵本線原本可以從嘉義,一路經過奮起湖通到阿里山,但十字路到阿里山路段,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就中斷了。現在遊客從嘉義搭火車,都必須在十字路車站轉客運。 短短16公里的鐵路,為什麼要花15年才能修復?得回到2009年8月8日,那場世紀風災–鐵軌變形、路基掏空,奮起湖車站泡在水裡成了大池塘。林鐵有四百多處災害,停駛六年修復,為了避開危險邊坡,還蓋了1233公尺林鐵最長的隧道。 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回憶2015年杜鵑颱風帶來的災情,當時林鐵完工之後,還沒正式營運,又遇到42號隧道的崩塌。 如今,走過15年重建路,終於迎向曙光,也成為當地產業的大事。 火車進站,有人大包小包,要來阿里山住一晚,也有人特地來搭一小段體驗一下。(圖/獨立特派員) 回顧林鐵發展史 阿里山為何吸引當代鐵道迷? 現今以觀光為命脈的林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日治時代其實是為了載運珍貴的檜木而建造。 阿里山林鐵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副處長周恆凱說明,1899年日本總督府指派小池三九郎,在鄒族的嚮導之下,進入阿里山山區進行林相調查。當時總督府有評估八種運材方式,但因為阿里山的地形、坡度等因素,最後覺得用鐵路運材是最經濟可行的。 1906年鐵路開始施工,1912年就已經完工。蒸氣火車載著檜木,可以從二萬平下到嘉義,當時引進的蒸汽火車,至今還有修復、動態保存,每次一出動就吸引鐵道迷朝聖。 阿里山林鐵及文化資產管理處長黃妙修解釋,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從平地到高山,然後因為順應地形,所以有很多特殊的工法都在這邊呈現,像這個迴旋狀,就是大家琅琅上口「火車碰壁」的地方。還有祝山車站珍貴的文資價值,是保持弧形月台。所以團隊在原來的腹地重新打造,這個α型看似畫起來很簡單,但其實五百多件的零件裡面,沒有任何兩件是一樣尺寸的。 要在海拔1600公尺的高山建造百年隧道,湧水、抽坍都遇到了;還歷經疫情、俄烏戰爭導致缺料;最大的挑戰是偏遠山區、腹地狹小,機具得靠人力才進得來。(圖/獨立特派員) 防災意識抬頭 林鐵再出發做了哪些準備? 這個矗立在森林中的車站,是台灣鐵路的最高點,為了不讓大量遊客干擾生態,連燈光都要特別設計。 阿里山林鐵及文化資產管理處長黃妙修表示,燈光會只照射到月台,給遊客使用,不會溢光出去,影響旁邊的動植物。 新一代的林鐵,同樣得面對天災挑戰。 阿里山林鐵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安全管理科長沈宜慶分析,奮起湖車庫抵抗地震的能力很大,因為它有允許變形的空間,比較有彈性,不會像水泥裂開、斷了,就完了。 嘉義地區2024年4月發生超過21起有感地震,一度造成樹木倒塌,林鐵停駛一天。在幽幽森林中的蜿蜒鐵道,除了仰賴科技監控邊坡,還得靠工作人員以台車沿線守護。每天發車前,工作人員得花2到4小時確認軌道安全,下雨軌道太滑,就得沿線灑砂止滑。 黃信豪是土生土長的嘉義人,加入林鐵五年來,除了維護鐵道安全,深入受災路段修復鐵道也是他的任務之一。眼看著只有小時候聽過,還沒親身體驗過的全線通車,他特別感慨…… 阿里山林鐵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工程士黃信豪認為,完成這項任務會有一點成就感,畢竟它斷了很多次,現在又搶通了,等於全線都可以通車。 斷了又通,快通了又斷,阿里山林鐵的重建路,走了15年。全線77.85公里,從平地到高山、從亞熱帶到溫帶,乘載的不只是觀光客,還有工程人員、在地居民的期盼。 黃郁婷/編輯
專欄
違規記點、檢舉制度調整,道交修法如何兩全?
去年6月立法院修法通過,增加民眾檢舉交通違規以及記點項目。職業駕駛們強調,在停車空間不足的現況下,一再遭到檢舉記點,已經危及他們的工作權。因此,行政院在3月份推出修正草案,要取消罰鍰1200元以下,包括路邊違停、臨停等十項民眾檢舉項目,又引起路權團體反彈。 違規檢舉案件暴增 警方大喊吃不消! 平常日的下午,台北市區監理所的教室,擠滿了學員,他們都是因為交通違規,來上道安講習。 計程車司機李先生表示,都是被檢舉,但是違規是事實,只好鼻子摸著來。 一年內被檢舉違規累積12點就要來上課,還得吊扣駕照兩個月。去年增加民眾檢舉交通違規、記點項目也增加,道安講習人數暴增超過一倍。大量違規記點,不只擠爆道安講習,也讓警方大喊吃不消。 新北市交通警察大隊分隊長李聖馨分析,有些檢舉人是真的有去研究法理,也有一些設備,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提醒民眾,這個路段上比較會有檢舉的情況發生,自己要多加留意。 開放民眾檢舉,是為了補足警力不足,卻反而造成警方的龐大負擔。一天到晚被檢舉的職業駕駛,也紛紛走上街頭。交通部在2023年11月,先是宣布暫緩記點,今年3月初更提出修法草案,1200元以下的微罪,將不再開放民眾檢舉、也不必記點。 公民幫推創會理事長鍾慧諭認為,路邊停車造成營業車格不足,就是問題的根源,但是沒有面對問題的根源,直接用1200元以下微罪不記點、不舉發,這件事情退得太多。 新北市八個月內湧入了130萬件檢舉案,等於一天就有五千多件,轄區分局得派員警輪班處理。(圖/獨立特派員) 營業車格劃設不足 職業駕駛大吐苦水 全台各地路權團體,也因為這部修法,連續兩個星期走上街頭。 台灣摩托車友協會祕書長劉成謙喊話,道路工程要改善、交通執法要改革、配套措施要做好,駕駛的教育制度、回訓制度必須做好,希望這次的修法草案能夠退回。 到底在記點及檢舉制度下,職業駕駛受到哪些影響,記者實地跟著計程車司機走一趟。 計程車司機李先生說明,因為路很窄,司機一停就變成併排停車。一定要找小十字路口停車,比較不會妨礙到別人。 受影響的職業駕駛還有貨運及宅配司機。 臺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總幹事林昶志坦言,這一整個路段根本沒有合適的地方可以讓駕駛上下貨。不只是送商家,宅配的話,住宅區可能這一條路全部停滿了機車、全部都是紅線,只要停下去就是違規。 如果是紅線違停、臨停這些靜態違規,貨運公司有八成會幫司機負擔罰款,不過記點就要算在司機身上。 政策該如何調整 避免用路人對立? 臺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認為與其增加檢舉、製造社會對立,不如去改善司機們的停車問題。因此集結了雙北及高雄市的駕駛,提出超過五十個建議增設貨車停車格的路段。但經過開會、會勘,得到的回應,不是民眾反對、就是空間不足,全台只多設置六個貨車停車格。 臺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總幹事林昶志坦言,不管是哪個縣市政府,雖然大家回應有一點差異,但是都沒有實際去解決道路交通安全的問題。 都市空間寸土寸金,有限的道路空間,到底要做人行道、給貨車暫停、還是劃上停車格,讓汽機車停放? 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榮譽退休暨兼任教授張新立指出,台灣的路邊停車有很多地方沒有收費,沒有收費的停車場就會被一般民眾占滿。長遠來看,路邊停車其實要透過一些停車政策轉到路外。 公民幫推創會理事長鍾慧諭則認為,可以借鏡國外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必須要跟社會溝通,到底哪一些違規的項目應該納入。 違規記點記哪些、記了之後的講習如何達到效果。又該怎麼建構系統,讓民眾檢舉成為警方執法的助力。還要透過工程,全面解決停車問題。違規記點檢舉,不該是二元對立的是非題,而是政府及所有用路人都該面對、檢討的課題。 林珍汝 / 採訪報導賴振元 / 攝影黃郁婷 / 整理報導黃郁婷/編輯
專欄
百年台鐵局迎來公司化變革,理想願景如何落實?
2018年普悠瑪的脫軌事故、2021年的太魯閣號在清水隧道撞上滑落邊坡工程車的意外,是促成台鐵公司化的關鍵。現在台鐵公司喊出確保安全、提升服務、永續經營、幸福企業的口號,但要達到這些目標,必須和經營困境直球對決,尤其安全文化要如何落實,備受矚目。 長期虧損沉痾難解 資產活化是新出路? 2024年元旦,台鐵公司掛牌營業,台鐵局的百年大業,正式交棒。台鐵公司董事長杜微帶領一級主宣示:「確保安全、提升服務、永續經營、幸福企業」四大願景,但口號喊得響亮,真能實現嗎? 台鐵公司化,是為了要解決台鐵局長年的經營困境,就像得解決高達1700億元的短期負債及長期虧損。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特聘教授林淑馨分析,台鐵的虧損是因為票價沒有辦法調整,還有沉重的退撫金。 面對虧損問題,台鐵公司董事長杜微公開承諾,在現金流的部分,115年就可以轉虧為盈;會計帳的龐大折舊需要去沖銷,所以這個部分預估在117年可以轉虧為盈。 台鐵台北車站商場,是以往台鐵局資產活化成功的ROT(民間機構投資增建)案例,成為台鐵生財的金雞母。而台鐵公司化之後,資產開發及活化將有更多可能性,來增加收入。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認為,台鐵有很多宿舍在場站附近,把它活化以後,可以出租出去,可能會有更大的發展的空間。 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祕書長黃柏森觀察,台鐵還有一項優勢是因為車站在市中心,更容易去聚集這些旅客,即使沒有實際搭乘台鐵,也可能來這裡消費,對於台鐵公司的財務也會有正面的影響。 黃柏森期盼,台鐵未來的資產活化開發計畫,能朝向TOD大眾運輸導向的都市發展。(圖/獨立特派員) 如何提升運輸品質 學者籲漲票價勢在必行 另外,台灣有多元的運輸系統,如高鐵、各地捷運和客運等,勢必衝擊台鐵營運路線的收益,專家建議公司化之後,務必確立市場定位。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台鐵的營運定位,當跟捷運有競合關係的情況下,可能要用合作的方式,比如說儘量能夠有互補的作用;跟高鐵的話,如果從本來的競爭變成合作,有些路段利用台鐵接駁,把高鐵的主要車站利用好的接駁出去,讓它能夠有好的接駁運量。 除了和其他軌道運輸交通工具做市場區隔外,專家也認為,加強經營能獲利的路線,同等重要。 李克聰認為,觀光路線可以漲價,因為只要加強服務,票價能夠調整,利用服務來做相關的定位,相信民眾也會接受。 相較靠資產開發、活化,及改善營運方式來增加收入,也有學者直指,全線漲票價才是台鐵轉虧為盈最快速、直接的方式。 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系教授邱裕鈞坦言,土地開發跟附屬事業需要時間去醞釀以及先期的投資,它的收益不會那麼快,最快的收益應該是票箱收入。 面對公司化人才斷層困境,日前台鐵大力徵才,但仍未補足人力缺口。(圖/獨立特派員) 人力缺口待補齊 對運輸安全是否造成衝擊? 台鐵何時漲價,目前沒有確定時程。但學者認為,若台鐵再不調整合理票價減少虧損,恐怕留不住人才。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特聘教授林淑馨分析,鐵路事業是一項勞力密集的產業,也是很專業的工作。它的人才的養成可能不是兩三天或者兩三年的,少說也要五年以上。如果沒辦法留住人才,它的安全性是很堪憂的。 關於民眾最關注的安全問題,除了需要健全設備外,專家學者多認為,解決人力缺口與人才斷層的問題,也是關鍵。但台鐵工會卻直指,公司目前薪資待遇不公,造成人才流失。 台灣鐵路產業工會祕書長朱智宇表示,目前台鐵短少的員工將近三千位,再加上這一波離退潮,台鐵是否能夠把人力逐漸補齊,會直接影響到員工與旅客的生命安全。 如何以合理的待遇留才、招才,確保鐵道運輸安全,台鐵公司得更加重視。台鐵公司是否能克服經營上的挑戰,需要你我持續審視。 (※  萬真彣 黃政淵 /採訪報導)